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3节 免疫失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
B.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过敏原,实质是抗原
C.若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则其不能进行体液免疫
D.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所以患者一定是出生后一段时间才感染
答案:D
解析: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通过体液传播,若孕妇是艾滋病患者,则可能因妊娠、分娩、哺乳等过程将病毒传染给婴儿,所以婴儿一出生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2.过敏原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的区别主要是( )
A.化学成分不同 B.分布部位不同
C.作用机理不同 D.形成过程不同
答案:B
解析:过敏反应与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机理和形成抗体的过程都是相同的。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3.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
B.是机体首次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过敏原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答案:D
解析: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特定的过敏原才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免疫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就引起免疫反应
答案:B
5.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目前已完全研究清楚
B.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为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感染率,应该远离该病患者
D.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自身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答案:D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自身免疫病,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艾滋病是由于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属于免疫缺陷病,A、B两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需要远离该病患者,C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造成的疾病,所以自身某些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D项正确。
6.下列5种现象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某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病症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的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答案:B
7.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B.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C.握手、交谈等可传播艾滋病
D.远离毒品可预防艾滋病
答案:C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A项正确。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受到严重破坏,B项正确。握手、交谈等不会传播艾滋病,C项错误。远离毒品可预防感染艾滋病,D项正确。
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图可以看出,物质a为抗原,能使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物质a(抗原)结合形成沉淀,从而被吞噬细胞清除。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则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解析: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B项正确。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10.下图是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 ,它是由 产生的。
(2)如果A吸附在皮肤细胞表面,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红肿、发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 。
(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一样,都是由免疫失调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HIV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4)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 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1)抗体 浆细胞
(2)增多
(3)辅助性T
(4)一
二、能力提升
1.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B.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C.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图示哮喘过程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答案:B
解析: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A项错误。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B项正确。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C项错误。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失调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项错误。
2.糖尿病有多种病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引起糖尿病的三种原因,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上述三类糖尿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①②
B.③所示产生糖尿病的病因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①②③引起糖尿病是自身免疫病
D.若图中靶细胞为肌肉细胞,则胰岛素能促进该细胞内肌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答案:B
解析:从免疫角度分析,题述三类糖尿病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其中①②两种情况,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C两项正确。③所示产生糖尿病的病因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B项错误。若图中靶细胞为肌肉细胞,则胰岛素能促进该细胞内肌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项正确。
3.(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B.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C.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D.感染HIV的人应尽快治疗
答案:BC
解析:HIV主要攻击的是辅助性T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潜伏期HIV迅速增殖。
4.(不定项选择题)“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相应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相似
B.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C.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D.注射乙酰胆碱可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
答案:AD
解析: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而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注射乙酰胆碱不能阻止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5.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以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TNF-α、IL-4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 ,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
(2)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 ,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 。图中数据显示,RA的发生可能是 导致的免疫失调。针对RA,下列治疗思路正确的是 (多选)。
A.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B.使用乙类细胞因子拮抗剂,抑制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
C.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D.降低靶细胞膜上甲、乙两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
(3)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机体通过如图2所示的途径(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相似)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其中X、Y分别代表 。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其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 (填“增强”或“减弱”),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 ,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图2
答案:(1)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TNF-α、IL-6 IL-4、IL-10 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 AC
(3)下丘脑、垂体 减弱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解析:(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根据题干可知,甲类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分析图1可知,健康人的TNF-α和IL-6含量较低,IL-4和IL-10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α和IL-6,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IL-4和IL-10。结合甲、乙的作用分析,推测RA的发生可能是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的免疫失调。治疗RA的思路: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使用甲类细胞因子拮抗剂;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降低靶细胞膜上的甲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3)根据图2所示的途径可推知,X、Y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6.右上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辅助性T细胞数量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
(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患者的死因有什么关系?
(3)辅助性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4)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 年,原因是 。
(5)“红丝带”是全球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艾滋病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而确定的一个宣传日。
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②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
(6)以下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填序号)。
①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②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③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④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⑤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⑥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⑦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⑧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眉器械
答案:(1)呈负相关
(2)HIV浓度升高,会破坏人体内更多的辅助性T细胞,使其数量持续下降,最终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丧失,不能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3)辅助性T细胞被抗原激活后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分别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4)9 9年后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5)①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②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6)②⑧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当堂检测题,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