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31507/0-16947631973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31507/0-16947631974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
C.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
D.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的运输需要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参与。
2.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原、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C.青霉素可杀死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此青霉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A项错误。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B项正确。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项错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如溶菌酶等)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D项错误。
3.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
A皮肤和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 D.吞噬细胞
答案:A
4.机体清除癌细胞,这属于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 )
A.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
C.免疫自稳 D.免疫反应
答案:A
解析: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这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5.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是( )
A.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答案:C
解析:T细胞和B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特异性免疫;红细胞不是免疫细胞,不参与免疫反应。
6.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下列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心脏 B.骨髓
C.胃 D.肺
答案:B
解析: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属于免疫器官。心脏、胃和肺分别属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器官。
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
B.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
C.B细胞和T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且都能产生细胞因子
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B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B细胞是细胞核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8.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的产生
答案:B
解析: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二、能力提升
1.取某实验小鼠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在小鼠甲身上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 )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的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在小鼠甲身上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2.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B.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
C.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D.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
答案:B
解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C.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答案:B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
B.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
C.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都属于细胞因子
D.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
答案:A
解析: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构成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5.(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答案:AC
解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所以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所以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6.(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吞噬细胞等
B.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出现得快、作用范围大、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BD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既需要吞噬细胞参与,又需要B细胞和T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所以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7.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异常细胞的能力可能成为阻止癌症发展的一个手段。PD-1是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它可以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刹车”的作用,而PD-1抗体(也称PD-1抑制剂)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是近年治疗一些晚期癌症的药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回答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的。免疫细胞主要分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其中的T细胞迁移到 中成熟。
(2)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体现了其 的功能;细胞癌变后,主要是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起作用。
(3)抗体是由淋巴细胞分泌产生的,根据题中信息,PD-1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
A.内环境
B.细胞内液
C.细胞膜
D.组织液和血浆
(4)异体器官移植容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后, (填“促进”或“阻断”)病人PD-1的功能,将有利于供体器官的存活。
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 淋巴细胞 胸腺
(2)免疫监视 特异性免疫
(3)C
(4)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