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生活离不开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食品包装填充氧气﹣﹣防止变质、变形
    ②食品包装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③鉴别硝酸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①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获得能量,不断运动
    C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可以区分
    ②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③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①少用塑料购物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②随时用水冲洗铁制品﹣﹣防止铁生锈
    ③水污染﹣﹣对人类没有影响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硝酸钾和植物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3.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碱性溶液中加水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
    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4.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C.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D.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5.下列客机上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门把手 B.真皮椅套 C.塑料快餐盒 D.羊毛毯子
    6.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离不开材料.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铝合金 C.钢筋混凝土 D.合成纤维
    7.为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A.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铁粉
    8.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可探究燃烧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甲实验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C.乙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都有关系
    D.乙实验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9.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习惯或做法合理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为使农作物高产,超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将霉变的大米,用水泡去表面的霉点后再食用
    D.发现厨房中液化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液化气罐的阀门,并打开门窗
    10.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 体比甲析出晶体多
    11.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用于制造人造骨的钛合金
    B.电线中的铜丝
    C.钻探机钻头上的金刚石
    D.用于焊接金属的焊锡
    12.人体就象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各种食物在体内的化学变化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下列食物不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  )
    A.番茄、黄瓜 B.米饭、土豆
    C.牛肉、鸡蛋 D.色拉油、花生
    13.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菱铁矿是铁的合金
    B.菱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3%
    C.FeCO3中铁的化合价为+3
    D.FeCO3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14.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15.制造下列物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热固性的是(  )
    A.雨衣 B.食品袋或包装袋
    C.浴帽 D.电源插座
    16.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少
    C.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少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减少
    17.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Cu2+ B.只有Fe2+ C.Fe2+和Fe3+ D.Mg2+和Fe2+
    18.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HCl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酚酞试液 B.NaOH溶液 C.C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19.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2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所以性质相似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C.CO2能用于灭火,所以CO也能用于灭火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所以钢的硬度比纯铁大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21.(5分)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2)右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浓硫酸(分析纯)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cm3 
    质量分数:98%
    (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a+





    Ba2+



    不溶
    不溶
    请根据上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5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   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23.(5分)“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24.(6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a、b的名称是   ,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   .
    (3)滤液1与滤液2的组成是否完全相同,   .混合在一起蒸发对获得晶体纯度是否有影响,理由是   .
    25.(5分)湛江美食节的一些设计理念体现了“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
    (2)某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3)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
    (4)美食节的举办,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生活.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使用天然气 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D.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
    三.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6.(8分)现有①磁铁矿(主要成分为Fe3O4)②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③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请分析三种矿山不适合用于炼铁的是   (填序号),原因是   、   .
    27.(4分)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8.(8分)根据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g铁粉、0.2g碳和十滴水
    100
    72
    约120

    1g铁粉、0.2g碳、十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约70


       
    /
    /
    /
    (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2)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4)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5)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6)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精确到0.1%).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29.(8分)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30.(6分)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其他成分可忽略),将一定量的该样品溶解在100g水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反应恰好完成时过滤,测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试计算该样品中:
    (1)氯化钠的质量;
    (2)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食品包装填充氧气﹣﹣防止变质、变形
    ②食品包装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③鉴别硝酸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①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获得能量,不断运动
    C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可以区分
    ②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③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①少用塑料购物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②随时用水冲洗铁制品﹣﹣防止铁生锈
    ③水污染﹣﹣对人类没有影响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氧气有氧化性,易使食品变质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子的性质分析;
    C、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D、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污染水的危害分析.
    【解答】解:A、由于氧气有氧化性,易使食品变质,食品包装不宜填充氧气。故A错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获得能量,不断运动。故B正确;
    C、在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
    D、随时用水冲洗铁制品,易使铁生锈,污染水对人类的影响很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主题知识的归纳,把握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
    2.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硝酸钾和植物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分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C、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
    【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错;
    C、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C错;
    D、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碱性溶液中加水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
    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分析】A、氢氧化钠中加水溶液碱性会减弱。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不会增加氧气的产量,只会加快反应的速度。
    C、饱和氯化钠溶液加水性质不变,溶质质量不变。
    D、足量的镁和锌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同样多,但镁的活动性强反应速度快。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中加水溶液碱性会减弱,pH减小但不会小于7,故此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不能增加过氧化氢溶液制得氧气的质量,只会增加反应的速度,与图象相符,故此答案正确。
    C、饱和氯化钠溶液加水性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质的量不会改变,故此选项错误。
    D、足量的镁和锌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同样多,但镁的活动性强反应速度快,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多个知识点的考查题,能对多个物质的反应过程达到有效分析,并能结合读懂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4.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C.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D.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分析】A、根据灯丝的用途考虑;B、根据飞机的特点考虑;C、根据化工原料的性质考虑;D、根据保险丝的作用考虑.
    【解答】解:A、白炽灯灯丝通电后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熔点必须高,故A说法正确;
    B、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所以需要质量轻,为了安全必须材料坚硬,故B说法正确;
    C、化工原料有很多具有腐蚀性的,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必须耐腐蚀,故C说法正确;
    D、保险丝是在短路是断开的,所以熔点要低,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要熟记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5.下列客机上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门把手 B.真皮椅套 C.塑料快餐盒 D.羊毛毯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金门把手是用合金制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真皮椅套是用真皮制成的,真皮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快餐盒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羊毛毯子是用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离不开材料.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铝合金 C.钢筋混凝土 D.合成纤维
    【分析】合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生活中的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硬铝属于金属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金属材料和硅酸盐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解答】解:A、陶瓷,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选。
    B、铝合金,主要由铝、铜、镁、锰等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得到的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选;
    C、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一种常用的复合材料。故不选。
    D、合成纤维,与塑料、合成橡胶并称为合成材料。故选。
    故选:D。
    【点评】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7.为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A.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铁粉
    【分析】硫酸是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是碱,加入的试剂应在三种溶液中显示不同的现象.
    【解答】解:A、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加入两种溶液中所显的颜色是不同的,能鉴别;
    B、稀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
    C、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鉴别;
    D、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了气体,铁粉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鉴别。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可探究燃烧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甲实验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C.乙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都有关系
    D.乙实验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实验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接触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中铁钉能与氧气、水接触,②中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铁钉只能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中铁钉生锈,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都有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铁钉能与氧气、水接触,②中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铁钉只能与空气接触,乙实验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铁的生锈条件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注意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变量的控制。
    9.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习惯或做法合理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为使农作物高产,超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将霉变的大米,用水泡去表面的霉点后再食用
    D.发现厨房中液化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液化气罐的阀门,并打开门窗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后果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气体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有害;故该生活习惯或做法不合理。
    B、农业生产中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土壤、水体等,造成环境的污染;故该生活习惯或做法不合理。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用水泡去表面的霉点后也不能食用;故该生活习惯或做法不合理。
    D、液化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能稀释液化气,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故该生活习惯或做法合理。
    故选:D。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黄曲霉素等)、爆炸方面的相关知识等即可正确解题.
    10.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 体比甲析出晶体多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6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100%≠60%,故A错误;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B正确;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等于乙,故C错误;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用于制造人造骨的钛合金
    B.电线中的铜丝
    C.钻探机钻头上的金刚石
    D.用于焊接金属的焊锡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钛合金是钛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电线中的铜丝,是用铜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钻探机钻头上的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人体就象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各种食物在体内的化学变化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下列食物不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  )
    A.番茄、黄瓜 B.米饭、土豆
    C.牛肉、鸡蛋 D.色拉油、花生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解答】解:A、番茄、黄瓜中富含维生素。
    B、米饭、土豆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C、牛肉、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D、色拉油、花生中富含油脂,花生中还富含蛋白质。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菱铁矿是铁的合金
    B.菱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3%
    C.FeCO3中铁的化合价为+3
    D.FeCO3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分析】A、根据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说法错误。
    B、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3%,但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含有杂质,则菱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等于48.3%,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根显﹣2价,设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FeCO3是由铁、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分析】pH=1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大量共存要求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形成无色溶液要求分析常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若为无色,符合题意。
    【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A正确;
    B、硝酸银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高锰酸钾、氯化铜、硫酸铁都是带色的物质,故C错误;
    D、H+和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和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5.制造下列物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热固性的是(  )
    A.雨衣 B.食品袋或包装袋
    C.浴帽 D.电源插座
    【分析】根据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区别和性质进行作答.热固性塑料在高温情况下“固”,即高温下形状不变;热塑性塑料在高温情况下“塑”,高温下可以发生形变.
    【解答】解: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等。雨衣、食品包装袋、浴帽、电源插座中,电源插座需要在受热的条件下不熔化,不能变行,应选用热固性塑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区别.
    16.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少
    C.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少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减少
    【分析】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以及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解决.
    【解答】解: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会先有红色,至恰好反应到过量时溶液会变成无色,PH会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掌握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现象,以及溶液PH的变化情况.
    17.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Cu2+ B.只有Fe2+ C.Fe2+和Fe3+ D.Mg2+和Fe2+
    【分析】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银与铜,滤渣中放入盐酸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有铁的存在.
    【解答】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镁后,不可能把镁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HCl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酚酞试液 B.NaOH溶液 C.C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HCl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NaOH溶液与Ca(OH)2溶液、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CaCl2溶液与HCl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OH)2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9.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结合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腐蚀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所以性质相似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C.CO2能用于灭火,所以CO也能用于灭火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所以钢的硬度比纯铁大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考虑。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合金的性质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木炭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高锰酸钾是由锰、钾、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其硬度比纯金属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21.(5分)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2)右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39 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浓硫酸(分析纯)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cm3 
    质量分数:98%
    (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稀盐酸 .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a+





    Ba2+



    不溶
    不溶
    请根据上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氯化钡或者硝酸钡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或者Ba(NO3)2+Na2CO3=BaCO3↓+2NaNO3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4)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且闻到刺激性气体.本问具有一定开放性;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硫酸质量不变计算稀释时所需要水的量;并解释操作;
    (3)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氢氧化钠吸收空气里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①利用碳酸盐的性质,检验碳酸钠的存在,证明氢氧化钠变质;
    ②选择合适的试液除去碳酸钠,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除去碳酸钠时不能使用和生成碱性物质,避免接下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127g是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所以不能把127g作为氢氧化钠的质量而使用.因反应既不产生气体又无沉淀,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即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和.
    【解答】解:(1)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瓶口出现白雾;而浓硫酸不挥发,无此现象.氯化氢气体的刺激性气味,打开瓶盖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为浓盐酸.
    故答: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或闻到刺激性气味的为浓盐酸)
    (2)据标签,瓶内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10g×98%=(x+10g)×20% 解之得 x=39g
    故答:39;
    如果把密度较小的水倒入密度大的浓硫酸里,水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故答: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3)①碳酸盐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盐酸(或硫酸等)
    ②根据溶解性表,可选择BaCl2或Ba(NO3)2除去碳酸钠;排除碳酸钠的影响后,滴加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无色酚酞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选BaCl2(或Ba(NO3)2),BaCl2+Na2CO3=BaCO3↓+2NaCl,无色酚酞变红;
    (4)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73g×20% x

    解之得:x=23.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7%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点评】利用质量守恒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比较直观:反应既不产生气体又无沉淀,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即为反应前两溶液的质量和.
    22.(5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 蓝 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分析】(1)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根据A处的温度变化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3)根据温度确定B点表示二者恰好完全中和;
    (4)根据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分析;
    (5)根据C点的溶液显酸性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2)A处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上升阶段,说明是反应进行过程中,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滴加石蕊试液显示蓝色;故填:蓝;
    (3)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中性转化为酸性;故填:减小;
    (5)C点的溶液显酸性,加入石灰石后,其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理解图象的含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5分)“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导热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空气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盐酸 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不能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反应类型).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及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4)根据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变色情况进行解答.
    【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①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因为酸也和金属反应;
    (3)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导热;(2)空气;盐酸;不能;(3)2NaOH+CO2═Na2CO3+H2O;(4)红;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复分解.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24.(6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a、b的名称是 过滤 ,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难溶物质 .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加锌会引入新杂质,得不到硫酸亚铁晶体 .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 使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
    (3)滤液1与滤液2的组成是否完全相同, 不同 .混合在一起蒸发对获得晶体纯度是否有影响,理由是 硫酸不会结晶出来 .
    【分析】(1)对于分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2)是要除去硫酸亚铁中硫酸铜杂质,在除杂时要注意“除去杂质,不引入新的杂质”的原则;
    (3)滤液1中溶质只含有硫酸亚铁,而滤液2中还含有硫酸.
    【解答】解:(1)对于分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故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根据活泼金属可以将不活泼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和锌都能除去硫酸亚铁中硫酸铜杂质,但除杂时要注意“除去杂质,不引入新的杂质”的原则;
    (3)滤液1中溶质只含有硫酸亚铁,而滤液2中还含有硫酸.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是不会析出,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过滤、难溶物质、Fe+H2SO4=FeSO4+H2↑;(2)加锌会引入新杂质,得不到硫酸亚铁晶体;使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3)不同、硫酸不会结晶出来.
    【点评】在做题过程中,有时前后之间有牵连,有时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解题时就要分析清楚,避免干扰.
    25.(5分)湛江美食节的一些设计理念体现了“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吸附 作用.
    (2)某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C (填序号,下同).

    (3)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CO2 ,会造成酸雨的是 SO2 .
    (4)美食节的举办,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生活.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B .
    A.节约使用天然气 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D.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
    【分析】(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往水中通入氯气或利用紫外线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2)根据食物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解答;
    (3)根据环境污染物解答;
    (4)根据低碳生活理念的含义解答.
    【解答】解:(1)净水过程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2)番茄富含维生素,橄榄油富含油脂;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3)三种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会造成酸雨的是SO2;
    (4)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故答案为:(1)吸附 (2)C (3)CO2;SO2(4)B
    【点评】本题把化学基础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题目即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也可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结识生活现象.
    三.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6.(8分)现有①磁铁矿(主要成分为Fe3O4)②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③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请分析三种矿山不适合用于炼铁的是 ② (填序号),原因是 铁元素含量低 、 生成物有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
    【分析】根据炼铁矿物的选择方法来考虑本题,特别是环保方面和生产效益方面.
    【解答】解:炼铁矿物的选择方法是要考虑生产效率即含铁量要多,再看是否容易操作,生成物是否污染环境,由于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中铁元素的含量低于其它两种矿物,并且其中含有硫元素,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②;铁元素含量低;生成物有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炼铁矿物的选择方法是要考虑生产效率即含铁量要多,再看是否容易操作,生成物是否污染环境.
    27.(4分)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NO3═Ca(NO3)2+H2O+CO2↑ .
    【分析】根据题意,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8.(8分)根据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g铁粉、0.2g碳和十滴水
    100
    72
    约120

    1g铁粉、0.2g碳、十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约70


     1g铁粉、10滴水 
    /
    /
    /
    (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2)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加快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4)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Fe2O3 .
    (5)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6)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19.3 %(精确到0.1%).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分析】(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解答;
    (2)根据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根据所需时间长短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分析;
    (4)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解答;
    (5)根据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分析;
    (6)通过空气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解答】解:(1)金属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升高;
    (2)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加入NaCl后所需时间缩短,故答案:加快;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故答案:放热;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5)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控制铁和水的用量相同不加碳进行即可.
    (6)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是×100%≈19.3%.
    答案:
    (1)升高;
    (2)加快;
    (3)放热;
    (4)Fe2O3
    (5)1 g铁粉、10滴水
    (6)19.3;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点评】掌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生锈的条件的探究方面的内容,注重控制变量法做好对比实验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29.(8分)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 水 对实验的干扰.
    【分析】(1)根据U型管两端的气压变化来分析、填空;
    (2)验证性实验一般可采取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进行实验,可此处无法排除水的干扰,那么只好做两组有蒸馏水存在的不同实验进行对比.
    【解答】解:(1)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则U型管左端的气压减小,从而导致U型管左端液面升高;
    故答案为:升高;
    (2)实验一验证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实验一相比,通过实验二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影响程度远比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影响大;
    故答案为:水.
    【点评】解题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所以化学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化学和物理是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应用物理知识.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30.(6分)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其他成分可忽略),将一定量的该样品溶解在100g水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反应恰好完成时过滤,测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试计算该样品中:
    (1)氯化钠的质量;
    (2)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及图示提供的数据求得氯化钠的质量;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及图示提供的数据求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10g z

    解得x=10.6g

    解得z=11.7g
    ×100%=6%
    解得y≈2.9g
    ×100%=78.5%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9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78.5%。
    【点评】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相关试卷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昆明五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昆明五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