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表格教学设计,共8页。
    教学方案章节:第三单元        课时:       备课人:     二次备课人:课题名称李凭箜篌引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重点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难点目标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导入示标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ppt)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板书)。  目标三导相关链接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题解箜篌(见注解)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学做思一:品读《李凭箜篌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做:.1、  生参照注释,师引导生将诗划分为三个段落2、组内探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手法。导思:生自由发言,师引导生归纳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以物衬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词,有什么效果?(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为什么用字,而不用(不仅仅是演奏的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人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富有张力。)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这里为什么用字,不用字?字恰恰和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而字则比较一般,)优美的乐曲使湘夫人对竹挥泪,连善于鼓瑟的女神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二三两句用了什么手法?(侧面烘托手法)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诗人为什么不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而要另作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有一比: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影像。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明确:这四句是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直接写乐声,又各具特色。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形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泣露香兰笑这句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这两句把视觉、听觉融会贯通,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通感手法,如风来花底鸟声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 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和铁骑刀枪的视觉形象,引起人们的听觉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这些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明确: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 不是秋雨呢?(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其实是心甘情愿,音乐太迷人。)另外,我觉得老鱼跳波瘦蛟舞也不错啊!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行动迟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羸弱)为什么这些老弱病残居然也跳啊舞啊?(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能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渲染出乐曲的美妙。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一样的,都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的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的情境。但是两句意境不同,白的诗句表现的是一种凄清的氛围,而李的诗句则给人清幽超绝的想象。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生花妙笔,表现出音乐起伏多变、优美动听、神奇瑰丽、惊天撼地。当年,当李凭箜篌和李贺彩笔相撞击时,中国文化的灿烂夜空便升起了一颗不灭的新星《李凭箜篌引》。如今,我们读李贺此诗,除能感受到诗歌之美外,仿佛也听到了一千多年前李凭箜篌发出的绝响。总结手法: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要点提示:(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学做思二:延伸探究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小组交流讨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1、《琵琶行》片段中是通过什么角度描写声音的?明确: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中是通过环境烘托表现音乐美妙诗人是这样选择意象凸现音乐特征的。意象:急雨/私语/珍珠落盘/莺语/泉流/瓶破浆迸/铁骑刀枪/裂帛(旋律变化:繁密的声势清幽的音韵清脆而和谐悠扬而明快低沉而冷涩突发而激烈清脆而尖锐刚劲而激越。意象组合呈现出琴声的起伏变化,由徐缓而激越,而低沉,而休停,而快捷收束,戛然才止。雕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也是流动的雕塑。音乐形象看不见,诗人们却能用如此丰富的意象完美地再现乐声,把抽象听觉转化为可视之物象(即具象)。2、《听颖师弹琴》中是通过什么角度描写声音的?明确: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中通过描写听众感受表现乐声美妙诗中的琴音忽高忽低,起伏缓急,忽远忽近,难以捉摸。思路明晰,既有正面摹写,又有听琴感受;选取的画面有起坐不安,有推手止之泪雨滂沱冰炭置肠。大喜大悲,冷暖刺激实叫人无法承受。这种情绪上的强烈震荡,无法用语言形容,但韩愈能凭真切的感知,生动的文字描摹得穷形尽相。3、总结归纳:比较鉴赏三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提示:描写音乐的手法有——直接描写:摹拟声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以声写声: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以形写声: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           运用修辞……侧面烘托: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或写感受,或写景物,或写效果。参考答案:(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2)风格迥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写诗人听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而此诗风格悲怆含蓄。  达标检测     反思总结知识建构 2.能力提高 3.课堂体验 课后练习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学指导一,自学展示,精讲点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背诵记忆,课后作业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两句写乐声,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导入,读“鬼”诗,探“鬼”韵,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