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03360/0-1693883157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03360/0-16938831580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03360/0-16938831580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同步练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共10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3分)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D. 物理学角度乐音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噪声是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2.(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 在马路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通常人们在90dB~120dB的环境中感觉较舒适
D. 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3.(3分)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4.(3分)对人们来说,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 诉讼案件时,法官铿锵有力的判词 B. 人们熟睡时的夜半歌声
C. 做作业时,广场响亮的音乐声 D. 在图书阅览室的高谈阔论5.(3分)下面四个单位中,哪个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A. 分贝 B. 纳米 C. 赫兹 D. 千克6.(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是由于音叉在振动
B. 将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拔动时发声的音调越高
C. 大象的发声频率是,有时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通过防止噪声产生来控制噪声7.(3分)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 )A. 高于5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
B. 高于7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C. 在30~40dB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
D. 长期在高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影响人们的听力8.(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A. 给摩托车的排气管装消音器
B. 在公路上建隔音墙
C. 给工人戴耳罩
D. 禁止鸣笛9.(3分)以下描述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 飞机起落时的轰鸣声 B. 深夜,邻居家传来钢琴演奏声
C. 清晨,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 D. 波形为 的声音10.(3分)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A. 道路两旁的隔间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B. 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对话,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超声波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11.(4分)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______增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其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污染。12.(4分)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______ 是噪声的波形图;图 ______ 是乐音的波形图,声源在做 ______ 有规律无规律的振动.
13.(4分)在中、高考期间,考点附近禁止鸣笛,为考生提供安静的环境如图所示,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______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14.(4分)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音不得超过 ______ 填单位。15.(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 ;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 ;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属于噪声的是 ______ .
16.(4分)交响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弦乐器的琴弦由于受到弹拨或摩擦而______发出了声音;乐队指挥员能够分辨出交响乐中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进行辨别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把播放器的音量开得过大,优美的音乐也变成了______.17.(4分)诗句“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不说话只摇手,这是在_______选填“传播过程”或“声源”处减弱噪声;
我们能“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判断是否熟悉,主要是靠声音的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区分。18.(4分)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 ______ 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 ______ 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______ .
城市道路两旁的隔声板是从阻断噪声的 ______ 来控制噪声的;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从防止噪声的 ______ 来控制噪声的.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故正确。
、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琴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出发,即使是乐器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故错误;
、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故正确。
、根据从噪声产生的角度的定义可知,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正确。
故选:。
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根据噪声的两个定义可以确定选择项的正误。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噪声的定义的了解和认识,注意从产生和环保两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再动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
2.【答案】D;【解析】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听到,因为可能没有传播介质,响度太小,距离发声体太远,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A错误;B. 在马路上安装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C.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40dB,故C错误;D. 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B;【解析】略
4.【答案】A;【解析】解:、诉讼案件时,法官铿锵有力的判词,不属于噪声,故符合题意;
、人们熟睡时的夜半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做作业时,广场响亮的音乐声影响了学习,属于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在图书阅览室的高谈阔论,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属于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掌握,属于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5.【答案】A;【解析】解: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纳米是长度的单位、赫兹是频率的单位、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只有正确。
故选:。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影响睡眠,超过影响工作效率,超过影响听力,在环境中,失去听力。
声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要知道其单位是分贝。
6.【答案】B;【解析】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这是由于音叉在振动导致的,故正确;
B.将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拔动时钢尺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错误;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大象的发声频率是,即大象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人类是听不到的,故正确;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通过防止噪声产生来控制噪声,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频率低于的声波是次声波,人们不能听到次声波;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通过探究实验和生活现象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次声波、减弱噪声的途径等,是比较基础的习题。
7.【答案】D;【解析】略
8.【答案】B;【解析】解:给摩托车的排气管装消音器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正确;
B.在公路上建隔音墙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C.给工人戴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正确;
D.禁止鸣笛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正确。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在传播过程中,用柔软多孔的物质来吸收声波--吸声;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知识。
9.【答案】C;【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的噪声是指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但是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该题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讨论研究。
解答:
A、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出的声音属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响度大,对周围干扰明显,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深夜时邻室家的钢琴演奏声,对周围休息的人来讲造成了明显的干扰,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是学生学习的手段,不属于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图声音振动没有规则,是噪声的波形,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C。
10.【答案】A;【解析】解:、道路两旁的隔间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用的是无线电话,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对话,不能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错误;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错误。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
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特性的辨别等,具有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11.【答案】响度 能量 传播过程;【解析】解:医生如果不用听诊器,无法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分散了,响度变小了。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超声波有很大的能量,在超声波的作用下,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 传播过程处减弱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响度;能量;传播过程。
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控制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②传音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噪声的控制,要结合定义和实际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乙;甲;有规律;【解析】解:从波形图可以看出,乙声源的振动是无规律振动,故乙是噪声的波形图;
甲声源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振动,故甲是乐音的波形图.
故答案为:乙;甲;有规律.
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声源 分贝;【解析】解: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噪声强弱的等级用分贝做单位。
故答案为:声源;分贝。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强弱的等级用分贝做单位。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14.【答案】分贝;【解析】解: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了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等级,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故答案为:分贝。
物理学中,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强弱的表示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甲、乙;甲、丙;丁;【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甲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振动无规律,有规律振动的是乐音,无规律振动的是噪声.
故答案为:甲、乙;甲、丙;丁.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
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16.【答案】振动 音色 噪声 ;【解析】解: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弦乐器的琴弦由于受到弹拨或摩擦而振动发出了声音;
根据声音能够分别出乐器的种类,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需要安静的休息,所以优美的音乐变成了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噪声
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要素即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决定因素以及噪声和乐音的区别进行分析.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会分辨声音的三要素,会区分乐音和噪声.
17.【答案】声源; 音色。;【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噪声的控制和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题;
“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不说话只摇手,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判断是否熟悉,是靠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
故答案为: 声源; 音色。
18.【答案】振动;空气;能量;传播;产生;【解析】解:无论是乐音还是噪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包括乐音和噪声都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当噪声过大时,会破坏听力,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城市道路两旁的隔声板是从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的;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从防止噪声的产生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能量;传播;产生.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③声音具有能量.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点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等.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