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1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01060/0-16938292286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1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01060/0-16938292287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1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01060/0-16938292287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1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1教案,共7页。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突破
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尝试定义减数分裂。然后通过课件、挂图或板画等方式,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染色体在内的细胞结构变化规律,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各个时期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谈话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阅读讨论学习,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制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预习、绘图纸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 教师组织和引导 | 学生活动 |
章引言 | 〖章引言〗大家请认真看P15的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引言。 | 阅读 |
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引言 | 〖问〗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 | 〖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 |
续上表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引言 | 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 | 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思考“问题探讨”的问题并回答。答如左。 |
一、减数分裂 | 〖问〗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 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 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其特点。 |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通过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 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 复制的结果,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单体。 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是细丝状染色质状态,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 阅读P16~P17
答:有丝分裂。 答:间期。
答:四个。 23个。 |
续上表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 强调: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NA)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人呢? 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 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像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 〖提示〗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提问:把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 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 思考: 联会与四分体时期染色体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完成〖旁栏思考题3〗
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
续上表
减数第二次分裂 |
|
师生共同总结 |
板书展示
一、减数分离
1.概念
2.特点
3.结果
4.意义
二、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1.间期
2.分裂期
①前期
②中期
③后期
④末期
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B.有丝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C.配子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D.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人体下列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是( )
A.肌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3.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
A.4、8、4 B.2、4、8 C.8、16、16 D.8、0、8
4.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是指( )
A.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B.细胞中有四个配对染色体
C.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D.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
5.如果发现一个动物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染色单体
B.这种组织可能来自肝脏
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母细胞保持一致
D.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倍
参考答案:1.A 2.D 3.D 4.A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