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讲义: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68297/0-16931573477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讲义: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68297/0-16931573477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讲义: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68297/0-16931573478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讲义: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讲义:第2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组织水肿,5 mL,记录尿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内容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5)实验: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④细胞外液。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②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但不是只有这三种,还有脑脊液等。
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考点速览·诊断】
(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2021·重庆卷,13B改编)(×)
提示 淋巴液和组织液。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2021·河北卷,17A)(√)
(3)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2021·河北卷,17C)(×)
提示 细胞内液中的许多成分与细胞外液可以进行交换,故也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4)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019·全国卷Ⅲ,5D)(×)
提示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5)淋巴管内的液体、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2018·海南卷,9改编)(×)
提示 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情境推理·探究】
1.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会造成组织细胞失水(或吸水),从而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
2.有人认为,多吃醋可以明显降低血液的pH,从而软化血管,减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内环境稳态的视角分析,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并作出解释。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不认同。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以将吸收的酸性物质中和,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如果为了软化血管而过量摄入酸性物质导致血浆pH发生明显改变,反而会危及健康
3.喝水多,尿就多,喝水少,尿就少。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处于稳态中,健康的人体主要是通过调节饮水和尿液来调节体内水的平衡,所以健康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重点难点·透析】
1.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提醒 细胞内液也存在和血浆、淋巴液双向交换的情况。
2.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3.明确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4.组织水肿
考向1 围绕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考查生命观念
1.(2023·广东肇庆模拟)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时将会导致水肿
B.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②中
C.①中的葡萄糖、无机盐可以通过②进入肌细胞
D.细胞因子、抗体及消化酶均可分布于②并作用于细胞
答案 C
解析 ②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时将会导致水肿,A错误;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消化酶分布于消化道内,D错误。
2.(2023·河北石家庄调研)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相接触,而是浸浴于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如图是人体四种体内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丙、丁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
B.若乙表示肝细胞的细胞内液,则丙为血浆
C.若乙中存在大量血红蛋白,则丁为淋巴液
D.若丙为淋巴液,图中缺少一个由甲指向丁的箭头
答案 B
解析 若乙表示肝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为组织液,组织液能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能转化为血浆,因此丙为淋巴液,B错误;若乙中存在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则甲为血浆,丁为淋巴液,丙为组织液,C正确;若丙为淋巴液,甲为组织液,丁为血浆,图中缺少一个由甲指向丁的箭头,D正确。
考向2 结合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考查科学思维
3.(2023·山东菏泽调研)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图中的④过程排出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完成,B错误;绝大多数高等动物细胞不能直接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物质,都是从内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C正确;体细胞与外界环境是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D错误。
4.(2023·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水
答案 B
解析 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A正确;若③为脑细胞,脑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大量氧气,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错误。
5.(2021·1月八省联考重庆卷,12)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 C
解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A正确;缓冲物质维持细胞外液的pH的相对稳定,B正确;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增加,体温仍处于正常范围内,C错误;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调节的过程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举例)
3.稳态概念的发展
【情境推理·探究】
1.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吸水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如果此时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会下降,此时对组织细胞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细胞吸水膨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
eq \x(选择性必修1 P10“与社会的联系”)
3.严重中暑又称“热射病”,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
提示 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
考向 结合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考查生命观念
1.(2023·河北保定调研)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B.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C.发生过敏时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D.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答案 A
解析 炎热环境不会导致机体产热过快,但机体在炎热环境中散热过慢,从而导致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A错误;急性缺氧会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酸中毒,B正确;发生过敏时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D正确。
2.(2023·河北邯郸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位于细胞外液中,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液,经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C正确;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2022·广东卷,3)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 A
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2.(2021·重庆卷,13改编)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答案 A
解析 静脉滴注后,药物首先进入血液,运输到全身组织,出毛细血管壁后进入组织液,进而到达靶细胞,A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B错误;体温的改变,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代谢,C错误;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红细胞吸水,D错误。
3.(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解析 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骨骼肌细胞是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能够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4.(2018·浙江4月选考,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 A
解析 CO2产生于细胞内部,顺浓度梯度扩散至内环境,然后释放到体外,因此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5.(2020·山东卷,18改编)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 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6.(2018·全国卷Ⅰ,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解析 (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
限时强化练
(时间:30分钟)
【对点强化】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3·安阳市调研)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
答案 B
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
2.(2022·福建厦门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常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于内环境中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中含有激素、CO2、尿素、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A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常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淀粉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C正确;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该反应不属于发生于内环境中的反应,D错误。
3.(2023·哈师大附中调研)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均属于细胞外液,三者的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乙的两个去向为b和c,b的量小于c
C.甲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图中甲、乙、丙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明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均属于细胞外液液,三者的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但含量有差别,A正确;乙为组织液,它的两个去向为b和c,多数需要通过b过程渗入血浆,b的量大于c,这样才能维持组织液的正常状态,B错误;甲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90%的渗透压来自Na+和Cl-,C正确。
4.(2023·山东日照模拟)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答案 C
解析 细胞外Na+的含量高于细胞内,细胞内K+的含量高于细胞外。表中数据显示④中含较少的Na+,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所以④属于细胞内液;①中Na+含量高,K+含量低,据此可判断①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所以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液增多,B、D正确;③(组织液)与④(细胞内液)隔有细胞膜,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CO2扩散到血浆中,要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共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5.(2023·江西临川一中质检)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②、⑥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答案 C
解析 过程②、⑥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细胞内液和血浆相互进行物质交换,丁中成熟的红细胞中的O2浓度可能比血浆中高,C错误。
考向二 内环境的稳态
6.(2023·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环境中,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饥饿状态下,机体的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感染HIV后,机体辅助性T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减少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感染HIV后,机体的T细胞遭到破坏,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力降低,D项属于内环境稳态中的免疫失调,其他三个选项均属于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过程。
7.(2023·合肥市质检)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下列有关该网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在该网络中具有调节快速、范围小的特点
B.体液调节是该网络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C.免疫调节能保证机体内环境一定不受病原体的影响
D.该网络保证了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恒定的状态
答案 A
解析 神经调节具有调节快速、范围小的特点,A正确;神经调节是该网络的核心,B错误;免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绝对保证机体内环境不受病原体的影响,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恒定的状态,D错误。
8.(2023·广东惠州调研)科学家研究发现,节食减肥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的现象;过度节食还能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
B.钾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C.Na+、Cl-等离子的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尿量增多
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答案 C
解析 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A正确;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之一,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B正确;Na+、Cl-等离子的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多,C错误;情绪低落可能使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D正确。
9.(2022·山东青岛调研改编)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甲,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图乙,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图甲中①为淋巴液,对应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图乙中的C,A错误;B为淋巴液,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血浆),B错误;图甲中的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
10.(2023·宁夏银川一中)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跑比赛时,运动员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肾小球肾炎会使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引起组织水肿
C.长期吃酸性或碱性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中红细胞会失水皱缩
答案 B
解析 长跑比赛时,运动员会大量产热,同时也会大量散热,体温依然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肾小球肾炎会使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即使长期吃酸性或碱性食物,血浆pH依然会维持在7.35~7.45,C错误;生理盐水渗透压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相同,属于等渗溶液,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中红细胞形态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综合提升】
11.(2023·福建泉州五中质检)下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是________。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
(3)体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从________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血浆的________和理化性质来反映。
(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C内的渗透压。血浆中调节pH相对稳定的物质有________等。
答案 (1)成熟的红细胞 (2)淋巴液和组织液 ①③ (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组织液 化学成分 (4)等于 HCOeq \\al(-,3)、H2CO3
解析 (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循环为单向的,只能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为单向的是①③。(3)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这些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血浆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来反映。(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C内的渗透压,保证组织细胞维持正常形态。血浆中调节pH相对稳定的物质有HCOeq \\al(-,3)、H2CO3等。
12.(2023·湖北孝感高中)欲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以及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Ⅱ.实验流程
(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
(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解析 (1)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及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可知,在步骤②中应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2)实验中A组和B组形成对照,A组滴加碱性物质Na2CO3,因此,B组应该滴加等量的酸性物质即乳酸。(3)缓冲溶液对酸性或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蒸馏水组加入酸性物质后,pH会下降,加入碱性物质后,pH会上升。(4)根据分析可知,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血浆和缓冲溶液一样,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说明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成分/
(ml·L-1)
Na+
K+
Ca2+
Mg2+
Cl-
HCOeq \\al(-,3)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00
5.00
25.00
1.50
103.00
27.00
6.00
16.00
③
147.00
4.00
1.25
1.00
114.00
30.00
7.50
1.00
④
10.00
143.00
2.50
10.45
25.00
11.00
-
47.00
步骤
A组
B组
①分组编号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②
?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③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④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
结果
?
?
结论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2复习讲义:第43讲 人与环境,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分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2复习讲义:第38讲 种群及其动态,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1复习讲义:第35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过敏反应 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