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69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69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7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703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70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708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710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5529/0-169305962712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ppt课件
展开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速度:①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②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脉。
①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在内力作用之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特点: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②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特点: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③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特点: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①水平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或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
4.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②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高原、断块山、盆地、平原等。
相互关系:①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范围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a、b地壳运动造成的,c岩浆活动造成的。2.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a.先位于原始海洋,后地壳抬升形成高山。b.先地壳下降,部分沉入海底,后地壳抬升,露出地面。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a.b(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般及其缓慢,c(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般很快。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
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土壤是由风化壳演变而来的。
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分布地区——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①物理风化:是岩石在温度、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②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引起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水和氧。
石灰岩与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慢慢被溶解,随水流迁移,形成秀丽的喀斯特地貌。
③生物风化: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和化学的破坏作用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何区别? 答案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侵蚀作用: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
地貌形态: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②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云贵高原
与流水、风等形成的侵蚀地貌相比,山地冰川形成的侵蚀地貌具有陡峭、险峻的特点,长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等。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在高山和高纬地区,这种作用尤为显著。冰川体有巨大的压力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包括冰川刨蚀、冰楔、磨蚀和挖蚀作用。山地冰川在重力作用下一般处于缓慢移动的状态。它在移动中能够拔起大块岩石,加速岩石裂解,并挟带这些物质一起运动。当冰川消融时,挟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冰川不断地侵蚀、搬运、堆积,形成冰川堆积地貌
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等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①风力搬运:风把地表及附近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飞沙走石,如沙尘暴。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如水土流失,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冰川搬运:冰川随重力下滑并搬运冻结在冰块内的岩石碎块的过程。物质迁移。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④海浪搬运:物质迁移,分布在滨海地区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①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高原分布: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特征: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分选性好。
②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河流入海口。特征: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分选性好。
③冰川堆积:冰川消融以后,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堆积物不具有分选性,即堆积物颗粒棱角分明、大小混杂分布:高山和高纬地区
④海浪堆积: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砾滩、沙滩、泥滩)沙坝
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图2.6),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
1.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受海水侵蚀程度也不同,较坚硬的岩石保留下来形成海蚀柱2.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由于底部长期受海水侵蚀,上部坍塌导致海蚀柱倒塌3.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海蚀柱不断倒塌,最终完全消失。
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1)气候因素:①昼夜温差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②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③气温在0 ℃以下,水的冻融作用易破坏岩石。(2)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①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物理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为主;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3)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①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②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2023·天津市武清区开学考)送别角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读送别角地貌景观,回答1~2题。
1.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物理风化C.冻融风化D.海浪侵蚀
解析:该地位于新西兰,终年温和多雨,物理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影响小;送别角位于新西兰沿海地区,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风力侵蚀作用对送别角的塑造影响较小。
2.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C.海蚀拱桥、海积阶地D.沙坝、沙嘴
解析:海滩、滩涂、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送别角为海浪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形成海蚀崖。
3.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图示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填字母) (2)请指出宣传图片中代表的景观名称。(填字母)长白山天池 ,天山 ,沙漠 ,黄果树瀑布 。 (3)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4)根据D景观的特点,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A: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C: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D:风力堆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由花岗岩、玄武岩等。
①玄武岩(岩浆岩·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玄武岩是最常见的火山岩,一般形成高原、台地。
成因: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特点:冷却时间短,成岩时间短,岩石一般质地松软。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常见岩石: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应用:建筑材料
②花岗岩(岩浆岩·侵入岩)
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变硬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花岗岩是岩石圈中最常见的侵入岩,许多山脉的核心部分都是花岗岩。
成因: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特点:缓慢冷却,成岩时间长,岩石一般质地严密、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常见岩石:花岗岩应用:建筑材料
若地层未倒转,岩层下老上新
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被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貌。
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煤、石油、天然气)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应用: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钾盐是化工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特点:具有片理构造。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应用: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就这样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③实现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2022·湖南湘潭一模)风凌石属于典型的风成造型石,因其造型变化多样,具备传统赏石的“丑、漏、透、瘦、皱”等特点而被人们所喜爱。原岩多为灰岩、硅质岩、硅质灰岩等,中间还可见到叠层石、珊瑚等古生物化石。读风凌石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解析:据图可知,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丙为变质岩(或沉积岩),由材料“原岩多为灰岩、硅质岩、硅质灰岩等,中间还可见到叠层石、珊瑚等古生物化石”可知,风凌石为沉积岩,沉积岩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对应丁—②或丙—③。
1.风凌石按成因所属岩石类型以及形成过程搭配正确的是( )。A.丁—②或丙—③ B.丁—③或丙—②C.甲—① D.乙—③
解析:风凌石属于典型的风成造型石,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力作用显著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
2.下列地区有可能捡到风凌石的是( )。A.海南三亚B.四川绵阳C.黑龙江大庆D.新疆喀什
(2022·海南海口模拟)掷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全球约70%的冰壶球原料为产自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岛上无人居住。图Ⅰ为冰壶球,图Ⅱ为艾尔萨克雷格岛。读图,回答第3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ppt课件,共6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ppt课件,共5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获奖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2岩浆运动,3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