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讲义】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复习知识清单
展开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重点、热点、难点梳理
第19课:太阳与影子
一、知识要点:
1.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自己的影子,我们发现自己的影子在不同时间是不一样的。
2.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3.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都会产生影子。
4.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日晷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5.太阳在天空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它们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6.日晷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日晷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带时间刻度的晷面组成,可分为赤道
式日晷和地平式日晷等类型。日晷计时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
发明。
7.影子的变化规律:早上时影子向西、影子最长;由早晨到正午,影子逐渐变短;正午时,影子最短;正午过后影子又逐渐变长;傍晚时,影子又变得最长,影子向东。影子的变化是“长—短—长”,方向是由西向东。
8.影子的变化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关系:影子始终与太阳的位置相反,因为影子是太阳光照在物体上,没有穿过物体而留下的阴影,所以影子就一直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
第20课:地球的形状
一、知识要点:
1.中国古代主要流行三种关于地球形状的学说,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2.公元2~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3.16世纪初,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并且围绕太阳旋转。
5.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6.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测量的越来越准确。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
第21课:海陆分布
一、知识要点:
1.从太空中看去,地球表面的颜色大致是由蓝色、绿色和黄色相间分布而组成的。据科学家分析,蓝色的是海洋,绿色和浅黄色的是陆地。
2.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七大洲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
5.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的面积最小。
6.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沙漠,棕红色代表高原。
第22课:美丽的月球
一、知识要点:
1.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29天。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3.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
4.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发热,月球之所以看起来好像在发光,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线。
5.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6.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其中有八座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
7.月亮形状随时间变化规律:一个月中月亮的形状是依次由几乎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初一)——弯弯的,像把镰刀(初三、初四)——半圆(初七、初八)——椭圆(十二、十三)——圆盘(十五、十六)——椭圆(十八、十九)——半圆(二十二、二十三)——弯弯的,像把镰刀(廿六、廿七)——几乎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三十)。
8.月球表面的样子:坑坑洼洼,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大面积的圆形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