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2.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3.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难点: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方法一:4.5+(-3.2)+1.1+(-1.4) =1.3+1.1+(-1.4) =2.4+(-1.4) =1(千米)方法二: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5 计算(-20)+(+3)-(-5)-(+7)分析:这个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 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为
(-20)+(+3)+(+5)+(-7)
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解:(-20)+(+3)-(-5)-(+7)
=(-20)+(+3)+(+5)+(-7)
=[(-20)+(-7)]+[(+5)+(+3)]
=(-27)+(+8)
=-19这里使用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 + b - c = a + b + (-c) 算式(-20)+(+3)+(+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互相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例5 计算(-20)+(+3)-(-5)-(+7)解:(-20)+(+3)-(-5)-(+7)
=-20+3+5-7
=-20-7+3+5
=-27+8
=-19探究 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 利用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A,B之间的距离:
a=2,b=6;a=0,b=6;a=2,b=-6;a=-2,b=-6.
你能发现点A,B之间的距离与数a,b之间的关系吗? A,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2=4;6-0=6;2-(-6)=8;(-2)-(-6)=4.A,B之间的距离就是a,b中较大的减较少的差.练习计算:
(1) 1-4+3-0.5 (2) -2.4+3.5-4.6+3.5
(3) (-7)-(+5)+(-4)-(-10) (4) 解:(1) 原式=1+3-4-0.5=4-4-0.5=-0.5
(2) 原式=-2.4-4.6+3.5+3.5=-7+7=0
(3) 原式=-7-5-4+10=-16+10=-6
(4) 原式======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所有含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都可以化为有理数的加法的形式,并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 本节课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既关注课堂教学的本质,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优质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水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