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2.1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
展开
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2.1 内环境与稳态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细胞内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与题意相符;
B、血浆属于细胞外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则血糖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为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布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
D、睾酮为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布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内的物质:如载体蛋白、呼吸酶、血红蛋白等;
(2)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运输载体等;
(3)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4)体腔液、关节液在体内但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不属于内环境。
2.(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和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组织液
B.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C.免疫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D.肌肉细胞的厌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
【答案】B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即通过顺浓度进入细胞,心肌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组织液,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如血浆蛋白)等物质,B正确;
C、免疫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不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如吞噬细胞可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吞噬病原体,C错误;
D、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是组织液,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2022高三下·金华模拟)人们部分皮肤裸露在外,易被开水,油等烫伤,而出现水疱,有些水疱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有些水疱会转变为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疱的成分中不含有蛋白质
B.化脓的水疱中不含有细胞成分
C.水疱是由血浆中的水扩散到组织液形成的
D.水疱自行消失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液体渗入了细胞内液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水疱的成分属于组织液,其中含有较少的蛋白质,A错误;
B、化脓的水疱往往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死亡形成的,显然其中含有细胞成分,B错误;
C、水疱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是由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形成的,因此水疱中的液体可由血浆中的水扩散到组织液形成,C正确;
D、根据组织液的来源和走向可知,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导致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4.(2022·柯桥模拟)下列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丙酮酸 D.胃蛋白酶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尿素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
C、丙酮酸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5.(2022高二下·赣州期中)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持续兴奋,导致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但是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变动,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体温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6.(2022高二下·赣州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
C.生长激素只通过血浆运输到靶细胞
D.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使得内环境中的pH相对稳定,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A正确;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生长激素也可通过组织液进行运输,C错误;
D、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生活的内部环境,不包括细胞本身,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因此体内要不断产生激素,从而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7.(2022高三下·安徽期中)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运动过程中,体内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会增大
B.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 HPO2-有关
C.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多
D.运动过程中O2的吸收量小于CO2的释放量
【答案】D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在长跑运动过程中,由于有机物消耗增加,所以产热增加,但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所以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会有所增大,A正确;
B、在长跑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但pH依然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2-有关, B正确;
C、在长跑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有下降趋势,致使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有增大的趋势,C正确;
D、在长跑运动过程中,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但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释放量,无氧呼吸过程中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故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即使脂肪参与分解,氧气吸收量也会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
2、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3、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8.(2022高二下·河南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
C.成熟红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人血浆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
C、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C错误;
D、稳态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从细胞到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2、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9.(2022高二下·赣州期中)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下列疾病哪一项不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引起的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 B.④ C.② D.③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小腿抽搐是因为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偏低,①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血红蛋白形态发生改变,是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尿毒症是机体的代谢废物无法排除,这些代谢废物大多在血浆中,③正确。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增多,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内的物质:如载体蛋白、呼吸酶、血红蛋白等;
(2)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运输载体等;
(3)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4)体腔液、关节液在体内但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10.(2022高二下·赣州期中)下列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含呼吸酶
B.该患者的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化
C.该患者内环境的pH值应比正常人的略微偏大
D.该患者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的强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导致呼吸酶进入血浆,A错误;
B、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B正确;
C、患者体内由于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加强,产生的乳酸增多,内环境PH会比正常人略低,C错误;
D、该患者由于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减少,所以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的弱,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11.(2022·浙江模拟)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人体内四种不同的体液。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只有在甲内可能发生蛋白质的合成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乙和丙中
C.乙到丁的过程受阻可引起组织水肿
D.甲、丁可分别表示肌细胞的细胞内液、淋巴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解:A、丁是淋巴、丙的血浆,乙是组织液都不含细胞,只有甲表示细胞内的液体,故只有在甲内可能发生蛋白质的合成,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乙组织液和丙血浆中,B不符合题意;
C、乙组织液到丁淋巴的过程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可引起组织水肿,C不符合题意;
D、丙表示血浆,则甲表示生活在血浆中的细胞,不可能是肌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12.(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如图是人体肝脏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②和⑤表示组成某种管道的横切面细胞,④表示肝脏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正常情况下不含胰岛素
B.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C.③处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在寒冷时升高
D.④中的葡萄糖浓度始终低于①、③和⑤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 ① 代表血液,正常中血液中含有胰岛素,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细胞,A错误;
B、②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错误;
C、 寒冷时升高,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需要增加产热,代谢活动增强,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上升,C正确;
D、肝细胞可以贮存肝糖原,某些时期干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要高于血液和组织液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三种成分间的关系:
(2)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3.(2022高二下·兴宁期中)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可以与细胞外液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
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D.若婴儿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
【答案】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所有组织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A正确;
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据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错误;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②处组织液的液体会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14.(2022·广州模拟)“酸碱体质理论”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但该理论并没有坚实的科学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则可判断其内环境呈弱酸性
B.喝“碱性水”后,人体内环境的pH将从酸性转变成碱性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降低
D.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唾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不能说明其内环境呈弱酸性,A错误;
B、喝“碱性水”后,一般不会明显改变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B错误;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如适当的pH可保证机体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15.(2022·湖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释放葡萄糖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
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的,与神经调节无关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人体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A正确;
B、机体饥饿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可以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B正确;
C、中暑是环境温度超出了机体自我的体温调节能力,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上·集贤期末)如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③④⑤属于人体体液的一部分),根据所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②为 ,④为 。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②利用。
(3)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④与⑤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5)内环境的作用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和 。
【答案】(1)细胞内液;组织液
(2)自由扩散;6
(3)神经-体液-免疫
(4)⑤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5)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调节机制;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②是细胞内液,④是组织液。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图中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
(3)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⑤血浆与④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5)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分析】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2、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4、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17.(2022高二上·虎林期末)上体育课时,某学生由于运动过度,脚上长了水泡。甲图是此学生血浆中部分成分含量,乙图是此学生身体内一部分的大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
物质
含量(mmol/L)
正常含量范围(mmol/L)
M
4.2
3.9~6.1
钠
— —
a
钾
— —
b
钙
2.9
2.2~2.65
(1)M最可能是 ,a b(填>,<或=)。此学生还可能出现 症状。
(2)此学生水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脚部分组织细胞代谢增加,导致 ,水从 到 引起水泡形成。水泡内液体主要是 。
(3)乙图中涉及的系统是 ,A处与B处相比,营养物质A处 B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氧气从红细胞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一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
(4)乙图中除了涉及血浆和组织液,还有 (填内环境成分)。
【答案】(1)葡萄糖;>;肌无力
(2)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3)循环系统;大于;12
(4)淋巴液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1)M正常含量范围3.9~6.1mmol/L,是血糖浓度范围,故M是葡萄糖,细胞内液的钾浓度高于细胞外液的钾浓度,细胞外液的钠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的钠浓度,故血浆中a(钠浓度)大于b(钾浓度)。此学生血钙浓度较高,可能出现肌无力症状。
(2)此学生水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脚部分组织细胞代谢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水从血浆到组织液引起水泡形成。水泡内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3)乙图中涉及的系统是循环系统,A端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故A处与B处相比,营养物质A处大于B处,若红细胞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被线粒体利用穿过2层膜,则至少穿过6层生物膜,12层磷脂分子。
(4)内环境除了乙图中涉及的血浆和组织液,还有淋巴液。
【分析】1、体内所含的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其中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占2/3;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细胞,又称为内环境占1/3。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3、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18.(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养生主要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 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 。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 (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 、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 (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在B中含有许多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 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淋巴液
(2)B;扩张;D
(3)NaHCO3(或HCO3-);pH(或酸碱度)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分析图示可知A为消化液、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E是淋巴液。B、D、E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1)养生就是主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分析可知其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淋巴液。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时,口器会刺透毛细血管进行吸血,同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人血浆,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D(组织液)的含量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乳酸主要与B(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经肾脏排出体外,碳酸可分解为二氧化碳,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精练: 这是一份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精练,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1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1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12体液调节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12体液调节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其他版本必修一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其他版本必修一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