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1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能力提升苏教版 (含解析)
展开第1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能力提升——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控都存在分级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着躯体的运动
B.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将不能进行
C.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其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D.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能调节摄食、体温、水平衡等主要生理过程
2.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多于神经元
B.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
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3.图甲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向右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接受a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后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B.④和⑤所处状态是轴突膜上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的结果
C.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始大量开放
4.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C=CD,图乙为突触结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C给予电刺激,并在A、D点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依靠主动运输被释放出来
C.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同
5.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无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B.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完成信息传递
C.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D.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6.如图甲是反射弧和脊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代表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
B.在图甲中,③处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C.在图乙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导致了b处膜电位的形成
D.在图丙中,若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点膜内与D点膜外,可测得静息电位的大小
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的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S区
8.脑卒中(脑中风)在我国比较常见,惠者往往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脑中风患者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个别患者即使出院后也有尿失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
B.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但针刺左手没有感觉
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阻塞破坏了大脑的低级排尿中枢
9.以下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该实验无法说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
10.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组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组可设为( )
A.对一组成年健康的家兔作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对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作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对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作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对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作相同处理,补充外源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11.如表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甲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ng/dL
10~200ng/dL
T4
2.8μg/dL
5.5~12μg/dL
TSH
22.7μIU/mL
0.2~7.0μIU/mL
乙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345.1ng/dL
10~200ng/dL
T4
15.8μg/dL
5.5~12μg/dL
TSH
0.1μIU/mL
0.2~7.0μIU/mL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患者T3、T4水平偏低而TSH水平偏高,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
B.乙患者T3、T4水平偏高而TSH水平偏低,可能是甲亢患者
C.基于甲、乙两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分析,乙患者可能更畏寒
D.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作用于垂体来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12.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d。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该实验中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对大鼠平均体重的影响是相反的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可通过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1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某甲状腺正常的小鼠出现甲减,研究人员为了解其病因,给该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并检测注射前后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运输至垂体,并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B.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比正常小鼠高
C.若仅有下丘脑受损,则注射后该小鼠的甲减症状会有一定缓解
D.若仅看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注射前明显升高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关于上述反应过程,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15.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NaCl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将上移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16.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导膀胱充胀感觉的盆神经传入冲动增多,送到冲动脊髓排尿中枢,同时也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生排尿反射。下面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脑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
B.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C.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部位在其中央前回的顶部附近,且其代表区的范围不大
D.婴幼儿虽然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但排尿反射依然可以进行,只是排尿不完全
17.瘦素(蛋白质类激素)是白色脂肪组织中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为促进,“-”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肥胖患者一般可以通过口服瘦素促进减肥
B.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即使瘦素分泌正常,也可能出现肥胖症状
C.当体重增加时,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增加,摄食增加
D.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18.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该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放射、碘摄入、压力、环境毒物等)相互作用引起。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TSAb的作用是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起到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C.GD患者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体重一般会较轻
D.与GD患者相比,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更低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19.图甲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图乙为人体内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其结构基础是_____。
(2)某一患者由于失足从高处坠落而受伤,受伤后,有排尿活动但不受控制,医生诊断为胸腰段脊柱脊髓受损,由此推测该患者_____(填“有”或“无”)膝跳反射,大脑皮层_____(填“有”或“无”)感觉。
(3)如果刺激图甲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该过程中突触后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的突触有_____(填字母)。该过程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图乙中突触小泡与[_____]_____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在[_____]_____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对神经递质的识别起重要作用。该受体又是一种通道蛋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由图乙分析可知,作用结束后,神经递质的去路是_____。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
(5)现有以下几种与神经调节有关的物质及其作用机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a.河豚毒素:抑制Na+通道的打开;
b.烟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打开突触后膜Na+通道;
c.某种有机磷农药:抑制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降解酶的活性;
d.肉毒素:阻止运动神经细胞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可用上述物质_____进行治疗。
20.如图表示人体内存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抑制,“+”表示促进。回答下列问题。
(1)若激素①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②是_____,激素③是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节方面,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由此推测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可能是_____。
(2)若人体内环境中激素②和③的含量较低,而激素①的含量较高,则可以推测人体内_____(填器官)发生了病变。
(3)某同学认为促甲状腺激素能直接抑制下丘脑的相关分泌活动,而不能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再由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的相关分泌活动。请完善以下实验并反驳该同学的观点。
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的含量。
②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小白鼠的_____切除,乙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③向甲、乙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小鼠,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该成分的含量,通过计算、比较两组动物实验前后该成分的减少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该同学的观点错误。
21.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LPS
++++
丙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脑和脊髓共同调控着躯体的运动,A错误; 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也能进行,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也受意识控制,其调节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C错误;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能调节摄食、体温、水平衡等主要生理过程,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哺乳类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的细胞数量比例约为10:1,A正确;B、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末端,包括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B正确;C、胶质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其作用仅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神经成分,其实神经胶质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的作用,C正确;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D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兴奋过后,动作电位会恢复为静息电位,故这时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内流,恢复静息电位,故B正确。
4.答案:A
解析:A、分析图可知,刺激C后兴奋能传到A点,也能传到D点;由于兴奋在突触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所以兴奋会先到达A点,后传到D点,即在图甲中C给予电刺激,并在A、D点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图乙中E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为神经递质,依靠胞吐被释放出来,B错误;
C、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受体)结合后,不一定会引起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因为C有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
D、未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的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刺激部位),而膜内电流方向为兴奋部位(刺激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因此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反,D错误。
5.答案:A
解析: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无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说明胃泌素释放肽应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引起小鼠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产生抓痒行为,A正确;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完成信息传递,而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相当于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使小鼠产生抓痒行为,而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数量增多,会加强瘙痒,D错误。
6.答案:A
解析:图甲中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突触,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由于②是传出神经,因此给予②处一个适宜刺激,②处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可以传向①,也能向右传到细胞体处,但是在③处只能单向传递,不能传到④处,电流计指针不偏转,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突触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电信号的传导速度比化学信号的传递速度快,即③处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B正确;图乙中a、c处为未兴奋部位,b处为兴奋部位,b处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是Na+内流形成的,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C正确;图丙代表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若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点膜内与D点膜外,可测得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的膜电位)的大小,D正确。
7.答案:C
解析:A、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属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正确;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C错误;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S区,因为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D正确。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但患者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患者的大脑支配躯体运动的能力受损,即患者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A正确。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但脊中的神经中枢正常,因此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由于患者受损后的症状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感觉中枢不在中央前回,因此针刺左手会有感觉,B错误。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C错误。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阻塞破坏了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排尿,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皮层),D错误。
9.答案:B
解析:①与②的实验结果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的结果;②与④对照可以排除稀盐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直接原因不是稀盐酸而是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A正确。①与③的区别是是否去除神经,实验结果说明没有神经存在时胰腺能分泌胰液,但不能说明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调节,B错误,D正确。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调节,C正确。
10.答案:D
解析: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所以实验材料应选用长势和大小相同的幼年家兔;实验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其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实验组将一组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无甲状腺激素,所以对照组可以是对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进行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或者摘除甲状腺后再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观察,故选Do
11.答案:C
解析:由题表知,甲患者体内T3、T4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值,TSH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A合理;乙患者体内T3和T4水平均高于正常值,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亢患者,B合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甲患者体内T3和T4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可能更畏寒,C不合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作用于垂体来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D合理。
12.答案:C
解析: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所以设计实验时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错误;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增大,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对大鼠平均体重的影响是相同的,都使大鼠平均体重增加,B错误,C正确;该实验可通过切除大鼠的胰腺(分泌胰岛素)和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生长激素不是下丘脑分泌的,D错误。
13.答案:C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A错误;这只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的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所以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小鼠低,B错误;若这只小鼠的下丘脑受损,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可以促进垂体产生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C正确;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
14.答案:ABD
解析: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A正确;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所以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的控制,B正确;脑神经和脊神经中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构成自主神经系统,所以自主神经系统中也有脑神经,C错误;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D正确。
15.答案:ABC
解析: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由于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A正确;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导致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增多,从而使图2中B点纵坐标数值(动作电位峰值)变大,B正确;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由于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因此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反射活动要依靠反射弧完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
16.答案:ABC
解析:脑是高级中枢,脊是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所以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应该共同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A错误;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分级调节,而不是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B错误;中央前回是第一运动区,对躯体运动进行调控,而尿意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不是在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C错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时,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D正确。
17.答案:BD
解析: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若口服,瘦素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A错误;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其与瘦素受体结合,使后者失去作用,即使瘦素分泌正常,也可能出现肥胖症状,B正确;当体重增加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导致摄食减少,C错误;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18.答案:ABC
解析:根据题意,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GD是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作用于自身的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根据题意,TSAb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TSAb相当于起到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引起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B正确;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GD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亢的发生,甲亢患者代谢旺盛,物质氧化分解加快,故体重一般会较轻,C正确;由于GD患者出现甲亢,因此GD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而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是由于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该类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升高,D错误。
19.答案:(1)反射弧
(2)有;无
(3)AB;不属于
(4)①;突触前膜;②;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被降解;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5)b
解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2)患者由于失足从高处坠落而受伤,受伤后有排尿活动但不受控制,是因胸腰段脊柱脊髓受损,导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与大脑中的高级中枢之间失去联系,使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无法产生感觉。膝跳反射中枢是位于脊髓胸腰段之下的低级中枢,没有受到损伤,故该患者有膝跳反射。
(3)刺激图甲中1处,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A、B、C所在的突触结构,使A、B所在突触后膜兴奋,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使C所在突触后膜抑制。该过程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不属于反射。
(4)据图乙分析可知,①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小泡融合后,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②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在神经递质降解酶的作用下降解。胞吐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故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方式释放。
(5)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是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烟碱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Na+通道打开,可起到与乙酰胆碱相同的效果。
20.(1)答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等
(2)垂体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甲组TRH的减少量小于乙组TRH的减少量,促甲状腺激素不能直接抑制下丘脑的相关分泌活动
解析:(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激素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等。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推测其作用可能有:抑制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等。
(2)人体内垂体发生病变,会导致②促××激素合成减少,进而导致相应的靶腺体分泌的激素③也减少,对激素①反馈抑制作用减弱,激素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3)①该实验的测量指标(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因此,实验前测量的应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实验目的是探究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能否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再由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的相关分泌活动,因此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故利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小白鼠的甲状腺切除,乙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③实验中通过向甲、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可探究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对下丘脑的抑制机制。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小鼠,一段时间后,计算、比较两组动物实验前后TRH的减少量。若结果为甲组TRH的减少量小于乙组TRH的减少量,说明促甲状腺激素除了能直接抑制下丘脑的相关分泌活动,也能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再由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的相关分泌活动,由此表明该同学的观点错误。
21.答案:(1)副交感神经;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促进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液的分泌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合理即可)
(3)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N受体数量;抑制TNF-α的活性(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
(1)副交感神经可促进胃、肠等内脏器官的活动,而交感神经则主要在人体兴奋时活动加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均不受意识支配,二者共同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胃液中的盐酸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能促进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液的分泌;能激活胃蛋白酶的功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
(3)由题意可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故可推测A处理的可能作用机制有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N受体的数量、抑制TNF-α的活性、抑制分解乙酰胆碱酶的活性等。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体液调节第一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体液调节第一课时课时训练,共9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第四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第四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
高中生物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单元测试课后测评,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单元测试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单元测试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