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测评(原卷版+答案版)
展开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以邻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思是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国成了美国的大垃圾场,虽然当地人也知道垃圾贻害无穷,但因经济贫困,只能无奈接收。
材料三 张涛同学在一个超市门口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就有多达80个方便袋被带出超市,被访问的26人都知道方便袋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为了方便,几乎全选用了方便袋。曾经,人们习惯用“菜篮子工程”比喻贴近民生的某项措施或工程,但现在大街小巷已难觅“菜篮子”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飞舞的方便袋。
材料四 大多数饭馆里都准备两种筷子,一种是多次使用,消毒处理后装在袋子中的,这种一般提前摆放在桌子上;另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性筷子,短且弯,有时还有挫口,但主人往往一进门就让服务员把干净好用的筷子换成方便筷,尽管大家都知道非一次性筷子比方便筷好用得多,但鲜有人拒绝撤换。
1.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材料一、二反映的是( )
A.人类无限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C.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D.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
2.方便袋和方便筷等一次性消费品的大量使用,分别会带来的问题有( )
A.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
B.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
D.水土流失和酸雨
1.B 2.C [第1题,“以邻为壑”以及发达国家将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都体现了只顾本地区或国家的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状况。第2题,一次性方便筷会造成森林等资源的过度消耗,方便袋会造成白色污染。]
读漫画,回答第3题。
第四次石油危机逼近,中国经济面临大考
3.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带来的危害,目前我国石油储备一期四个基地(浙江镇海、浙江舟山、青岛黄岛、辽宁大连)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有( )
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 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③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把石油储备起来,当石油短缺时使用,有助于确保石油的供应和价格平稳。]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回答第4题。
4.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定上升
C [由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第五届长三角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与管理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园林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围绕“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生态建设”三方面做了题为《城镇绿地低碳规划与建设途径》的主题报告。据此回答5~6题。
5.该主题报告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哪一种态度(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6.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报告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 D.挖掘“发菜”
5.D 6.A [第5题,低碳与生态建设体现了人类善待自然的态度。第6题,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7~9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8.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9.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的做法是( )
A.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以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经济的需要
B.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C.为了保护环境,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D.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7.D 8.C 9.D [第7题,由图可知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故A错;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影响岩石圈物质循环,但不会导致其受阻,故B错;⑤环节箭头是双向的,其循环速度如果加快,不会单方面减缓碳排放的速度,故C错;再结合题干材料可判断D选项正确。第8题,人工增雨不能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A项错;建设水电站可以进行蓄水,有效调节洪峰,缓解洪涝灾害的发生,B项错;燃煤取暖会加剧大气污染,而不是河流污染,D项错;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的原因是火电站要燃烧矿物燃料,产生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C项对。第9题,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其次,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再次,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下图为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1962年至今,塞罕坝林场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下列关于该林场表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常绿硬叶林为主要营林品种
B.对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重大
C.春季防火等级最高
D.经过50多年的营林,成为重要的木材基地
11.下列关于塞罕坝林场产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对东北林区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B.保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防风固沙
C.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D.防止内蒙古中部草原退化
10.C 11.B [第10题,塞罕坝林场纬度较高,应选择针叶林、落叶林为主要营林品种,A错。位于河北北部,对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不大,B错。华北地区春季干燥,春季防火等级最高,C对。经过50多年的营林,成为重要的生态林基地,D错。第11题,塞罕坝林场对东北林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借鉴意义,A错。有利于保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防风固沙,B对。不能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C错。可防止内蒙古南部草原退化,D错。]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13.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12.A 13.D [根据图中海洋侵蚀加剧、海水入侵、淹没土地等信息可判断出中心事象与海洋有关,指的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因此应对海平面上升应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4.“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的行为准则有( )
①认购“环保标志”产品 ②使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 ③选“绿色”包装 ④购买“绿色”食品 ⑤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 ⑥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⑥
A [⑤⑥不属于“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的范畴。]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
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C.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
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
B [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A项错;海洋盐矿不属于食用盐,C项错;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D项错;故选B。]
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交通工具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
①光化学烟雾 ②噪声污染 ③水体污染 ④粉尘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下列关于减轻图中危害的措施或意见,正确的有( )
①城区禁止鸣喇叭 ②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
③合理规划城市 ④搞好城市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6.A 17.D [第16题,汽车的危害在于排放尾气和汽车噪声。汽车排放的尾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光化学烟雾。第17题,城区禁止鸣喇叭可以控制噪声污染;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合理规划城市可以提高车速,减少堵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噪声污染;搞好城市绿化,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因为绿化带有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作用。]
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图,完成18~19题。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
18.关于上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地比重大,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土地利用的突出优势
B.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占21.6%,说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随着土地保护意识增强,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将会减少
D.随着人口增长,我国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均土地数量将会减少
19.我国政府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是( )
A.耕地土壤肥沃
B.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
D.耕地使用存在浪费现象
18.D 19.C [第18题,从图中可看出,林地比重小,只占16.6%;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虽然比重大,但是都难以利用,不能成为后备土地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矿、交通、城市用地还会进一步增大;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均土地数量将会减少。第19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就要保护耕地,因此保护耕地的根本原因是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致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20~21题。
20.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气候变暖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21.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有( )
①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吗D.①③④
20.C 21.B [第20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21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的发展起到减缓作用。]
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在我国开发潜力很大,且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23.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下列中的( )
A.生物能 B.煤 C.天然气 D.潮汐能
22.A 23.C [第22题,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变化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开发综合效益好;我国太阳能和风能虽然也丰富,但投入成本较高,综合效益较低;潮汐能的开发成本最高,且能量不稳定,综合效益最差。第2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具有发电成本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双重优势,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
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不会出现
B.发展科学技术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
C.加强环境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治理“牧童经济”
D.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可避免
25.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24.C 25.C [第24题,“牧童经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由于人们的短见,都会出现;加强环境管理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可从根本上控制“牧童经济”的发生和发展。第25题,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我国土地类型分布
(1)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4分)
(2)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处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什么?B处耕地缩小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今后应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C处应发展____________;A处山地丘陵应发展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稳产、高产。(4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在图中找到对应土地类型的分布,再判断其所属的干湿地区。第(2)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状况来分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第(3)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 (1)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2)风蚀、沙漠侵吞。 水蚀、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城市、工矿生产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的不断扩大。
(3)畜牧业,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优势 林业,扩大森林覆盖率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低地之国”荷兰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 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什么?(5分)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的原因及危害。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 (1)荷兰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生存空间。
(2)荷兰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3)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荷兰等国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的国土。
28.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2006年)。
图甲
材料二 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图。
图乙
(1)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3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分)
(2)根据图乙判断,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 )
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进口为主
C.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
(3)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你认为可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采取哪些措施?(3分)
(5)图甲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说明理由。(3分)
[解析] 第(1)题,阅读图甲可以看出石油消费总量远远大于生产总量的国家有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第(2)题,阅读图乙可以看出: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生产量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1996年我国石油出口量出现负值。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第(3)题,受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和石油资源条件限制以及增产困难的影响,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第(4)题,要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能;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西部天然气的开发。第(5)题,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即可。地理位置上,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气候方面:云量少,降水少,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综上所述,结合甲、乙、丙三地的地理位置可得出丙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 (1)美国 日本 中国
(2)D
(3)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4)合理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使用液化煤代替石油;加大开发与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力度;大力开发水能,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进程
(5)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
②热带沙漠气候;③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29.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中国的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
(1)说出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4分)
(2)说出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中应采取的措施。(4分)
(3)甲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_。(4分)
[解析] 乙地区为长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丙地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甲地位于西南林区,森林破坏严重。丁地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酸雨。
[答案] (1)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2)湿地破坏。
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湿地恢复。
(3)森林减少 酸雨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本册综合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这是一份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这是一份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卷二doc、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卷二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