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教科版(2017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2022六上·枣庄期末)地球自转产生了 ,地球公转产生 。
【答案】昼夜变化;四季交替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
2.(2021六上·越城期末)夏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 ,冬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 ,冬至日到夏至日,影子逐渐 。
【答案】短;长;变短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影子的长短不同,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长,冬至日到夏至日,影子逐渐变短。
3.“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 提出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答案】托勒密
【解析】【解答】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主要观点是地球是球体的,而且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心说的提出者。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这就意味着越是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答案】自西向东;东边
【解析】【解答】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顺时针的,也就意味着越靠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见到太阳,迎来黎明。
【分析】本题可考查的是地球自转方向决定了东时区先迎接黎明。
5.(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 、 。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二、判断题
6.在同一时刻,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解答】同一时刻,南半球和北半球被太阳照射的部分不一样,季节是不同的。
【分析】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7.(2021六上·京山期末)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占据了,海洋占比大约是71%。(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 % 海洋,29 % 陆地,所以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盖。
8.(2022六上·长兴期中)用橡皮泥模拟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 用橡皮泥模拟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模拟实验。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9.(2021六上·新沂期末)如果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在转,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表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动。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如果太阳是不动的,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说明地球东方先看到太阳,地球在自西向东转动。
10.(2021六上·邳州期末)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 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题目观点不是 “日心说”观点 。
11.(2019六上·京山期中)我们全国的小朋友看到且出的时间是相同的,也会在相同的时间内坐在教室内上第一节课。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解答】我国全国的小朋友看到日出的时间是不同的,坐在教室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由于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东部的地区太阳出现的时间较早。
12.(2021六上·新沂期末)在我们的家乡,同一根电线杆夏天正午的影子比冬天正午时的影子长很多。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由于夏季太阳高度比冬季太阳高度大,所以夏季中午影子比冬季短,
13.(2022六上·长兴期中)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冬季。(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夏季。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14.(2021六上·杏花岭期末)植物开花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绝大多数在每天的开花时间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是植物长期适应昼夜更替影响形成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物开花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大多数的植物都是在白天开花的,因为白天有太阳的缘故,这种相同是植物长期适应昼夜更替影响形成的。花朵开放之后,更容易进一步的引来昆虫授粉。
15.(2019六上·京山期中)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生物钟。生物钟是影响生物生理的节律。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的种类不同生物钟也是不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三、单选题
16.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假说中的(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解答】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进行转动。
【分析】地心说的理论是错误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才被证明是正确的。
17.“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D.地球是球形的
【答案】D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解答】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是有共同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圆形的。
【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
18.温州某学校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影杆最短的时刻是夏至,最长的影杆在冬至日。
【分析】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9.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答案】A
【解析】【解答】哥白尼在他提出的“日心说”中提到地球是运动的,并且以24小时的周期转动一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哥白尼的理论内容,地球是运动的。
20.“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D.以上三种都可以证明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解答】“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说明地球在进行自转。
【分析】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21.(2022五上·大武口期末)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 )
A.一样的
B.陆地部分薄海洋部分厚
C.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壳的认识可知,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2.(2022六上·长兴期中)下列叙述属于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
A.刺猬冬眠 B.猫头鹰夜间行动
C.兔子受惊逃跑 D.鸟类迁徙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刺猬冬眠、鸟类迁徙是四季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兔子受惊是外界环境的影响。猫头鹰夜间行动是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所以此题选B
23.(2022六上·长兴期中)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最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由西向东的自转造成的。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本向不透明及太阳光的照射形成昼夜,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造成了昼夜的交替现象。所以此题选D。
24.(2022六上·长兴期中)5月8日下午2时,壮壮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竟然还是5月8日下午2时。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B.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
D.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于地球自转,导致地球每个地方光照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人们将地球上的地方分为24个时区,纽约当地时间和北京相差12小时。所以此题选D。
25.(2022六上·长兴期中)大伟同学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 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 D.吸管应垂直于横切面插入橙子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方便橙子转动,便于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核位于最内部,半径较大,中间是地幔,地壳位于最外侧,厚度最小,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幔部分比较合适,模拟地核不合适,故B符合题意;
C.赤道是地球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半球,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是合适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地轴是斜着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6.(2022六上·椒江期末)一年四季,从夏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的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27.(2022六上·椒江期末)下列最适合制作地球模型的物体是( )。
A.长方体 B.透明球体 C.正方体 D.不透明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就接近于规则的正球体,所以要制作地球的模型,最适合的材料是不透明球体 。
28.(2021六上·丰县期末)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乒乓球模拟的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乒乓球模拟的是地球,手电筒是光源,模拟的是太阳。
29.(2020六上·瑞安期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已经超过40亿岁
B.在模拟实验中,即使“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C.在地球上,南半球是白天的时候,北半球还是黑夜
D.地球仪倾斜是因为地轴倾斜角度始终都在变化,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昼夜交替;日出时间;地球仪;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现象,所以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同,B错误;在地球上,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黑夜白天是一样的,C错误; 地球仪会倾斜,是因为实际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的姿势所造成的,D错误。
30.(2020六上·椒江期末)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同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是( )。
A.地心说 B.日心说 C.天论 D.天圆地方说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太阳系
【解析】【分析】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所以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是日心说。
四、连线题
31.(2022六上·长兴期中)模拟地球自转这个实验中,不同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
红色纸片 地球
围成一圈的同学们 太阳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 先迎来黎明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自转
【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围成一圈的同学们代表地球;
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自转;
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先迎来黎明;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五、综合题
(2021六上·瓯海期末)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在《地球的运动》单元中,小明搭建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如下图所示,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32.下列关于地球的信息中,无法通过地球运动模型来体现的是( )。
A.形状呈球状 B.不停地自转 C.绕太阳公转 D.超过40亿岁
33.下列四种地球模型中,主要用来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的是( )。
A.地球自转模型 B.地球结构模型
C.地形分布模型 D.海陆分布模型
34.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小明最好用( )来模拟太阳。
A.激光笔 B.篮球 C.手电筒 D.日光灯
35.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假设。请写出模型①所表示的假设。
36.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37.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38.小明研究“四季变化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可以当作支持证据的是( )。
A.公鸡打鸣 B.大雁迁徙 C.蚂蚁搬家 D.老鼠偷食
39.小明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可以采用(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40.我国古代在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时,专门使用的天文仪器是( )。
A.罗盘 B.圭表 C.日晷 D.滴漏
41.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明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请写出一条建议。
42.有人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请举出一个事实进行反驳。
43.利用四季成因进行解释。比如,四季是地球公转中地轴倾斜不变造成的。
【答案】32.D
33.A
34.C
35.涉及“地球不动,太阳公转/绕地球运动”的合理回答。
仅涉及太阳公转,或地球不动的部分正确的回答。
36.A
37.C
38.B
39.C
40.B
41.可以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2.利用事实进行反驳。比如,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公转轨道接近圆形。
43.略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32.A.地球的形状呈球状,可以通过地球运动模型来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不停地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地球运动模型来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围绕绕太阳公转运动,可以通过地球运动模型来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地质年龄超过40亿岁属于时间概念,无法通过地球运动模型来体现,故D符合题意。
33.A.地球自转模型主要用来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地球结构模型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外部结构特点的,不是用来的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的,故B错误;
C.地形分布模型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状况的,不是用来的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的,故C错误;
D.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的,不是用来的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的,故D错误。
34.A.激光笔的光束很细,照射面积小,不能照射地球仪的一半面积,不适宜模拟太阳,故A错误;
B.篮球不会发光,不是光源,不能用来模拟太阳,故B错误;
C.手电筒的光柱类似于平行光,与太阳光相似,而且光线强度大,模拟太阳光照比较合适,故C正确;
D.日光灯亮度大,能够照亮整个房间,模拟太阳,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不明显,故D错。
35.从图中所示的四个模型,模型①所表示的是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36.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星星都围绕地球运动。图中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模型①。故A正确,BCD选项错误。
37.地球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
年,约365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如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模型③。故C正确,ABD选项错误。
38.A.公鸡打鸣是每天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季节变化无关,故A错误;
B.大雁迁徙是季节变化造成的动物行为,故B正确;
C.蚂蚁搬家主要受天气、食物等因素印象,与季节变化无关,故C错误;
D.老鼠偷食是动物的觅食行为,与季节变化无关,故D错误。
39.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可以采用模型③。模型①模拟的是太阳围绕地球公转运动,是不存在的;模型②中地球公转方向错误;模型④只有地球自转运动,没有公转运动。故C正确,ABD选项错误。
40.A.罗盘是用来判断方向的仪器,不能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故A错误;
B..圭表是用来观察正午日影随季节变化仪器,故B正确;
C.日晷是利用一天中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故C错误;
D.滴漏是利用等时性原理来计量时间的计时器,不能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故D错误。
41.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点朝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如果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应该使地轴与地面夹角为66.5°,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42.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与日地之间的距离无关,例如,北半球的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但是此时日地距离接近最短;夏季,北半球气温高,气候炎热,日地距离该季节最远。
4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四季。
六、实验探究题
44.(2018五下·黄岩期末)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太阳光。①~⑥分别代表6个不同的城市,回答下面问题。
(1)在图A中用阴影画出处于夜晚的地区。
(2)图A中处于中午的是 。
(3)图B的甲所指的位置是处于 (填“A极昼”或“B极夜”)。
(4)图B中,城市5和城市6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
(5)6月21日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在 半球。
【答案】(1)
(2)④
(3)B
(4)⑥
(5)北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解答】(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2)太阳直射的地方就是正午,④是中午;
(3)图B的甲所指的位置是24小时都没有太阳照到,因而处于极夜;
(4)城市6在城市5的左边,相当于城市6在城市5的东边,由于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带来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因而最先迎来黎明;
(5)6月21日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
【分析】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所以太阳是东升西落的,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所以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学生版docx、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学生版docx、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生版docx、阶段测试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