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形状与结构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1.到了预定的酒店,小明发现房间的横梁是( )。
A.横着放 B.立着放 C.斜着放
2.在旅行的路上,小明看到了路边高压线的架线塔,他想起科学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对高塔做的研究,他们发现:底部( )的物体,越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大越重 C.越小越轻
3.小明看到了一座由石头垒成的很古老的石桥,它不容易坍塌主要是因为( )。
A.长在上面的草根起到了固定作用
B.石块之间用粘合剂牢牢地黏连在一起
C.采用了拱形的结构
4.小明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小萌,他准备用鸡蛋壳、纸片、橡皮泥等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如右图)送给小萌,他会把橡皮泥加在鸡蛋壳的(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5.在做不到翁的时候,小萌发现鸡蛋不容易捏破,是因为( )。
A.鸡蛋是球形结构 B.里面有蛋黄蛋清 C.鸡蛋壳比较硬
6.他们在旅行途中路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如右图所示),线路全长36千米,桥梁总长35.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这是一座( )。
A.悬索桥
B.斜拉桥
C.梁桥
7.小明发现钢索桥的桥塔往往修建得很高,原因是( )。
A.更美观 B.可以使桥的跨度更大 C.为了减轻桥面对钢缆的拉力
二、小明在旅行途中给爷爷奶奶买了礼物,他准备和爸爸妈妈去乡下把礼物送给她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爷爷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8.妈妈给爷爷带了一箱苹果,小明发现苹果那么重,但是瓦楞纸箱居然可以承受住它们的重量。于是,小明把瓦楞纸撕开观察发现:瓦楞纸的中间是“w”形的,为什么“w”形的抗弯曲能力那么强,是因为它( )的缘故。
A.减小宽度,增加厚度 B.增加宽度,减小厚度 C.增加宽度,增加厚度
9.小明看到村里的小朋友在玩用橡皮筋和筷子建高塔的游戏,他发现小朋友在搭建高塔时,总是不稳。于是,小明就建议他们在四边形框架中增加一根斜杆(如右图),使得框架更加牢固,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起到( )的作用。
A.推 B.拉 C.推和拉
10.在工地上班的叔叔下班了回到爷爷家,小明看到了叔叔头上的安全帽,他想安全帽为什么要做成圆顶形呢?( )
A.美观 B.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C.减轻帽子的自身重量
11.叔叔发现小明是个很善于研究的小朋友,于是他决定考一考小明:在修建铁路时,为什么要使用“工”字形来做钢轨呢?( )
A.“工”字形钢轨施工方便
B.“工”字形钢轨节省材料
C.“工”字形钢轨抵抗弯曲能力较强且节省材料
12.爷爷的村子附近有一条很宽很宽的河流,最近村里在向村民征求造桥的意见。小明想:如果要造一座既能承载较大压力,又能有较大跨度的桥,应该选择( )。
A.造一座拱桥 B.造一座钢索桥 C.造一座有许多桥墩的桥
13.吃完饭,小明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猜猜谁最不容易倒”的游戏。他们用同样的三个矿泉水瓶,分别是:空瓶、装半瓶水、装整瓶水。你能帮助小明判断一下哪个最不容易倒吗? ( )
A. B. C.
14.小明和小朋友做了“没有外推力的拱”的游戏,如图(一)所示,两人把竹竿挤弯要用很大的力挤住竹竿的外推力。如图(二)所示,用一根绳子把竹子的两端绑住,两人不用力,竹拱也弯着,这就是没有外推力的拱。没有外推力的拱形成的原因是( )。
A.在水平方向有物体拉住了拱足
B.人用腿顶住了拱足
C.可能拱已经折断
三、愉快的周末结束了,小明又回到了校园,在科学课上他和同学讨论一些实验的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5.在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的实验时,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 )。
A.纸的厚度 B.纸的宽度 C.纸的厚度和宽度
16.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厚度和宽度对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程度是( )。
A.厚度大于宽度 B.厚度等于宽度 C.厚度小于宽度
17.测量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时,当垫圈放到第13个时,横梁接触到桌面,此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能承受( )个垫圈。
A.11 B.12 C.13
18.为了完成测量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小明发现他的同学制作2倍厚,4倍厚纸梁的过程中,用固体胶将2层、4层纸粘起来。他这样的做法是( )。
A.就地取材,既方便又科学
B.不科学,因为增加了胶水,改变了纸质材料
C.无法判断
19.在做“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否与宽度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选择了宽度分别为“2cm、2.5cm、3cm”的纸,其他条件都相同,但是实验结束后他发现,宽度为2cm、2.5cm、3cm的纸都是只能承受1个垫圈。可能原因是( )。
A.纸的厚度不相同,导致都只能承受1个垫圈
B.书本的间距不相同,导致数据没有明显区分
C.纸的宽度的数值太接近了,导致数据没有明显区分
20.小明用纸搭了一个横梁,1倍厚度时,能承受的垫圈数是2个。其他条件不变时,3倍厚度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个数可能是( )。
A.3个 B.4个 C.11个
21.小明要设计建造高塔,并检验其承重能力,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测量高塔的高度和承受力。
②画出设计图。
③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四、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明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科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2.小明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圆顶形,如:头盔等,圆顶形和拱形相比,优点是( )。
A.承载压力大
B.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C.承载压力大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3.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
A.脚骨的数量多 B.脚步的肌肉比较发达 C.脚骨组成了拱形结构
24.浙江省江山市的北关大桥(如右图所示),是一座悬索桥,它由哪些结构组成( )。
A.桥塔、柱子、桥面
B.桥塔、桥面、钢缆
C.桥塔、桥墩、桥面
25.小明发现在建筑工地中,工人在钢架上平放一种横截面为“ ”的钢材。当这种钢材以下列( )方法放置时,钢材的抗弯曲能力最强。
A. B. C.
26.小明看到稻田里沉甸甸的稻谷挂在稻杆上,为什么这么细小的稻杆可以承受这么重的稻谷呢?( )
A.因为水稻的根扎得比较深
B.因为稻杆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抗弯曲能力强
C.因为稻谷其实并没有那么重
27.小明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应用了框架结构,如:塔吊等,请问下列哪种物体没有用到框架结构( )。
A.高压线的架线塔
B.头盔
C.空调外机的支架
28.小明和同学小萌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拱形结构,于是他们做了一个纸拱用来研究拱形。他们用书本把拱足抵住,小明说:抵住拱足的书本数量越多,拱形能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所以我要加好多好多书,我的纸拱就能无限地承受压力了。小萌说:小明说的不对,纸拱承受压力是有限度的,到达一定的限度后,就算抵住拱足的书本数量再多,它的承重能力也不会再增加了。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
A.小明的观点正确
B.小萌的观点正确
C.两个人的观点都不正确
ADDIN CNKISM.UserStyle六上《形状与结构》检测题答案
一、周末到了,小明和爸爸妈妈出门旅行,小明是个善于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发现了什么吧。
1.( B ) 2.( B ) 3.( C ) 4.( C ) 5.( A )
6.( B ) 7.( C )
二、小明在旅行途中给爷爷奶奶买了礼物,他准备和爸爸妈妈去乡下把礼物送给她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爷爷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8.( A ) 9.( A ) 10.( B ) 11.( C ) 12.( B )
13.( B ) 14.( A )
三、愉快的周末结束了,小明又回到了校园,在科学课上他和同学讨论一些实验的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5.( A ) 16.( A ) 17.( B ) 18.( B ) 19.( C )
20.( C ) 21.( A )
四、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明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科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2.( C ) 23.( C ) 24.( B ) 25.( B ) 26.( B )
27.( B ) 28.( B )
期末检测卷(一)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检测卷(一)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检测卷(二)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检测卷(二)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卷【有答案】,文件包含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参考答案及课内习题解答pdf、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检测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