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十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性状遗传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692260/0-16921064750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十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性状遗传 教案
展开《第二节 生物的性状遗传》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能举例区分基因与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3、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4、理解基因的本质。
能力目标
1、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明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2、区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3、理解基因的本质。
教学难点
1、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2、理解基因的本质。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为什么和父母张的像?我们都听说过基因,基因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性状遗传的规律
讲授:豌豆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但是有谁知道豌豆是自花传粉?又有谁仔细观察过呢?而孟德尔就仔细的观察并发现了性状遗传的规律。
人工杂交:
在花未开放时,将纯种高茎豌豆花的雄蕊摘除;
再从纯种矮茎豌豆花上收集花粉;
接着讲收集的花粉涂抹在纯种高茎豌豆花的雌蕊上。
孟德尔豌豆杂交遗传试验:
1、用于杂交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植株,称为亲代(用P表示);
2、经过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子一代(用F1表示);
孟德尔发现F1代植株都是高茎。
3、孟德尔让F1代高茎植株继续生长并完成自花传粉(自交);
4、经过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后代称为子二代(用F2表示);
孟德尔发现F2代中既有高茎豌豆,也有矮茎豌豆,高矮之比接近为3:1。
讲述:在遗传学中,将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二、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
提问:生物所表现的性状受到什么控制呢?
讲解:孟德尔设想,豌豆植株的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基因,这些基因有显隐性之分。控制高茎的为显性基因,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为隐性基因,用d表示。
孟德尔进一步推断,基因在生物体的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精子和卵细胞内则成单存在。
遗传图解:
P DD ╳ DD
F1 Dd
F2 DD(25%) Dd(50%) dd(25%)
三、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提问:基因在亲子间怎样传递遗传信息的?
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表明,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
1902年,萨顿研究蝗虫有性生殖,发现蝗虫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萨顿提出,染色体携带着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且成对存在。人含有23对染色体。
四、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片段
细胞核中有核酸,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DNA是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DNA分子含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四种不同的碱基.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结构呈双螺旋状,成对的碱基排列其中。
结论:基因是一段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总结: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通过生殖细胞传递基因,并由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五、环境对生物性状也有影响
提问:只有基因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吗?还有什么因素也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讲解:
举例:一块田地,一边生长的植物在阳光下,另一边则是只有很少的阳光,它们的生长会一样么?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