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学案
展开第四单元
14. 背 影
素养目标
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2.感知父亲的形象,把握以“背影”为中心叙事的妙处,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3.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
学法指引
文章线索的判断方法及作用
1.概念:文章线索就是贯串一篇文章,即在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等,也可能是一件东西或一种感情。
2.判断方法:①看标题:叙事抒情类文章,如果以某个物件做标题,那么这个物件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文中反复出现某个词语或某个抒情议论句,往往这些语句中就蕴含着线索。用抒情议论句来表明的往往是感情线索。感情线索往往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中,这就需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3.作用: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一条是感情线。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春》《背影》等。
2.背景简介
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也在同年被解除公职。作者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他上火车北去。那年朱自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他的关怀、体贴、爱护,使他极为感动,且经久不忘。1925年,朱自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3.完成自学结构图
基础夯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jiāo 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ɡ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 sù()地流下眼泪。
(3)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fù xián()。
(4)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yóu ɡuànɡ(),勾留了一日。
(5)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chóu chú()了一会。
(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mǎ ɡuà(),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地走到铁道边。
(7)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8)面对世界风云变幻,吾辈必须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不tuí tánɡ(颓唐),不自怜。
(9)杜甫眼见沦陷的都城残破不堪,处处杂草荒芜,不禁chù mù shānɡ huái(触目伤怀),满腔悲愤涌上心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赋闲在家的他积极学习焊工技术,努力为今后找个好工作打基础。
B.特大暴雨过后,人们默默地看着一片狼藉的家园,心中的沉痛无法言说。
C.白居易刚料理完母亲的丧事,爱女又不幸夭折,这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D.看着眼前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和一枚枚闪耀的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泣。
【解析】“触目伤怀”,指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该词语与本句语境矛盾。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如果能否对食品经营者的资质把好关,那么消费者面临食品安全隐患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把“资质”改为“质量”)
B.地球生物多样性关系着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生存”与“发展”互换位置)
C.全社会都要参与到阅读中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把“培养”改为“营造”)
D.随着文化发展的深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删去“随着”或“使”)
【解析】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改为“不能”。
素养提升
为推进我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主题为“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的读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拟写两种活动形式。
①
②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主持人,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3.这是美术老师为本次活动创作的题为《渴》的“全民阅读”漫画作品,请你描述画面内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课文精读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哪句话具体描写了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情景?请把它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下列句子,说说“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拓展阅读
老父尚能撑撑船
徐九宁
①家住河边,有一艘船,是最基本的家当和必需。
②我家也是,从一开始的木质船,到后来的水泥船,一艘又一艘地换。
③过河、赶集、打鱼、运送货品、去圩心里干活,凡事种种,皆需坐船的。也只有船,可以让我们行动自如,如履平地。
④船,虽然换了一艘又一艘,但撑船的人,却始终未曾换过,他便是我父亲。
⑤儿时长长的暑假,我常要和父亲坐船去圩心干活。去时,父亲在船尾撑船,我只管坐在船沿边玩水,让碧蓝、清澈、凉凉的河水,从手掌上流淌过,备感舒畅。
⑥干活归来,全身都累,我跳进停泊在树荫之下的船里,将帽子朝脸上一盖,倒头便睡,还是由父亲撑船送归。
⑦父亲喜欢用竹篙撑船,为此他专门在屋后种了一片竹林,以便可随时取用新的、好用的竹篙。他用竹篙撑船时,左一下,右一下,既用蛮力,也用巧劲,该蛮时蛮,需巧时巧,在竹篙上自由切换。蛮巧之间,船便在河面上荡开一层层水纹,载着生活之重,浮水而行。
⑧年轻时,父亲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船是他的助手、伙伴,他是船的主心骨,他和船,是河面上一幅流动的朴素之画,是连接两岸的飘动之桥,是撑开明亮日子的责任担当,也是父子之情的载体表达。
⑨有一年秋天,我从县城的学校步行回家,到达家门口的河对岸时,已是半夜。我站在河埂上,朝对面大声叫父亲,想让他把船撑过来,渡我过去。
那时乡下,还没有手机和电话,只能靠喊叫。
⑪河面很宽,我担心睡熟的父亲不一定能听到。但只喊了三四声,家里的灯便亮起来,随后,门被打开了,父亲听到了。
⑫那晚的月色很好,我看见父亲拿起竹篙,下了河,上了船,开始左一下,右一下地将船撑了过来。月光打在河面上,也洒在父亲身上和小船上,他撑船的一举一动,清晰地倒映在水中,让我仿佛觉得自己有两个父亲。
⑬类似这样的接渡,有很多次。再晚,都有父亲撑船来接我,渡我过河,伴我回到温暖的家中,真好啊。
⑭这些年来,父亲愈发老了,头发白了许多,人也显得不如往日精神,蔫蔫的,背尤其弓得厉害。但船,依然由他来撑,每年我也回不了几次家,回去,就尽量找个理由,让他带我撑撑船,到河上走走,让他觉得自己还未老,还是能撑得动船的。
⑮我当然也是会撑船的,但一直以来,父亲都不太愿意把竹篙交由我。在他看来,我是一个撑笔杆的人,只要撑好笔杆,写好报道和文字,就足够了。人生有三苦,撑船排在首位,父亲不要我来继承他的竹篙,他希望我能走出去。
⑯春节,我回乡陪父亲过年,赶上了一场大雪,一夜之间,天地间苍茫一片。天亮开门时,我看到家中那艘用了很久、有太多斑驳的水泥船,孤单地停泊在寒风瑟瑟的河边,船头、船尾、船心,都盛蓄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似乎要被压垮,再也负不了重,行不了远路了。
⑰我便与父亲商议:要不我给您买一艘新船吧?父亲连连摆手,说,老船还能用,而且用顺手了。他还(A.忧伤 B.无奈)地说,再过几年,我去世了,你们都在外地,也就极少会回来,家里也不需要船了,买了岂不是浪费?
⑱我竟无言以对。是啊,移居城市的我,是不太需要一艘船的,买后确实是多余,停放在那儿意义不大。想想,还不如趁着老父尚能撑船之际,多挤出时间,常回来陪陪他。
⑲珍惜眼前人,船在,撑船的父亲还在,这便是当下的我拥有的最美之事,一定要去好好拥抱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7期,有删改)
1.选文以“撑船”为线索,组织叙事材料。请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撑船”的事件
①
父亲撑船带“我”去圩心干活
某年秋天
②
这些年来
父亲撑船带“我”到河上去走走
2.选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第⑯段穿插了写景的句子,请结合选文内容,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3.为准确表达出人物当时的心情,请从括号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比较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他还(A.忧伤 B.无奈)地说,再过几年,我去世了,你们都在外地,也就极少会回来,家里也不需要船了,买了岂不是浪费?
4.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标题《老父尚能撑撑船》的妙处。
微写作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微写作。
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场景感人至深,凸显了父子间真挚的感情。请仿写一个表现亲情的场景。
要求:(1)有细节描写;(2)运用连续性动词描写;(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200字左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背影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背影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五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研读赏析,问题探究,能力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