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谏逐客书第一课时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促织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促织第一课时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语文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精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谏逐客书》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秦代文学谈不上什么发展,比较值得提一提的只有李斯……它的所作主要就是《谏逐客书》,这是一篇他向秦始皇申述他政治主张的奏议。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说:“发家大抵少文采,唯李斯奏议尚有花词。”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赏析李斯的这篇奏书的说理艺术,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李斯的这篇奏书的说理艺术, 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学习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三、新知讲解
(一) 学生活动设计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2、同学间交流,解决疑难字词,强化记忆。
3、结合课下注释熟练地翻译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二)学生活动设计二:
总观全文,李斯是如何一步步做到使秦王政放弃逐客令的?梳理文章的论辩思路。
1、谏书观点:逐客为过
2、史实论证:客卿有功
3、类比论证:重物轻人
4、归纳论证:逐客利害
5、总结分析,逐客亡国
(三)学生活动设计三:
分析李斯的论辩思路及论证技巧,体会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的论辩之风。
学生标画出有关论点、论据、提示作者态度、语气的字词或句子。
具体分析:
1、第一段:开门见山地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2、李斯是如何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的史实的?结果如何?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态度:
“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论证方法:
史实论证,感叹强调与反面假设。
3、 朗读思考,第二段的结论句是什么?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分析:
用重物与轻人作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4、李斯是如何论述秦王政重物轻人的?
•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 ②.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 必出于秦然后可……
• ③.弃秦乐取郑卫之乐……若是者何也?
态度: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小结论证思路:
• 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
• 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 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举出大量事实,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应为。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5、第三段理论概括,归纳论证: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
• 反正:秦国目前的做法
• 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6、第四段,;李斯是如何得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结论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论证方法:正面:士愿忠秦国
反面:逐客秦危
四、合作探究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利: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时时处处始终针对秦王意欲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心理,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句句都可使秦王怦然心动。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学完这篇奏疏,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
①一是善于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如文中写到:“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
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五、课堂练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少于6处。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答案: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面不内/疏士面不用/是使国无高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
六、拓展提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答案:C(“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盜”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七、课堂总结
秦代文学谈不上什么发展,比较值得提一提的只有李斯……它的所作主要就是《谏逐客书》,这是一篇他向秦始皇申述他政治主张的奏议。……这篇文章的特色是排句多,善于用比喻,使语言富有形象性,音节也很铿锵,这显然是受了《战国策》中一些文章的影响,和汉初贾谊、邹阳等人的文风是很相近的。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八、板书设计
谏逐客书
李斯
1、谏书观点:逐客为过
2、史实论证:客卿有功
3、类比论证:重物轻人
4、归纳论证:逐客利害
5、总结分析,逐客亡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获奖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与作品背景P51,阅读,课堂练习,层次结构分析,思想内容概括,艺术特色举要,《谏逐客书》学习内容评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精品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精品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预习检测,作者介绍,解题,文体知识,写作背景,新知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1 谏逐客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11.1 谏逐客书教案及反思,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掌握本文的说理方法, 学习本文的构思与语言,梳理文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