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基本信息 | 学科 | 年级 | 教材版本 | 单元名 |
高中地理 | 高一 | 人教版2019 | 植被与土壤 | |
单元组织方式 | 教材原有单元(新授课) | |||
课时内容 | 植被,土壤 |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目标
5.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2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三、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土壤
—————— 北京世园会土壤修复主题活动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本次世园会首次围绕土壤修复而组织主题活动,旨在通过让公众了解土壤知识、参与科普互动,认识土壤对生态不可或缺的意义,传递保护土壤资源,享受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的理念。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首先我们来到世园会广场,这里设置了土壤科普展板和漫画图文,再往前走是北京建工园展厅,里面设置了实物展示,来自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和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土壤相关专业的技术工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场观众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土壤环境容量和土壤污染现状等知识,揭示隐藏在土壤中的秘密。接下来让我们先前往北京建工园展厅,通过里面的实物展示一起开启这场土壤科普之旅。
【板书】一、观察土壤
现在我们来到了展厅,映入眼前的是土壤剖面标本,在观察各类土壤剖面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呢?
【思考】野外对土壤的观察角度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我们继续来观察这些土壤标本。
【板书】1.颜色
红壤与黑土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砂土、壤土、黏土是从土壤质地来命名的。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图5.16),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板书】2.质地
这里有土壤标本,同学们可以用手指研磨一下砂土、壤土和黏土,感受它们质地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砂土。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这一个是壤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最后这个质地较细的是黏土。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板书】3.土壤剖面构造
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个土壤剖面构造,这是我们观察土壤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来看第一个剖面。
这是一个森林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每一层都肩负使命。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由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这就是观察土壤的主要内容。接下来的旅程将由我们来自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和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土壤相关专业的技术工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大家做好你的土壤笔记。笔记如下格式
【板书】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个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图5.19)。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展示图片。
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展示图片。
亚马孙河流域因高温多雨,自然土壤失去热带雨林保护时,有机质快速分解营养元素被淋溶。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展示图片。
例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一1000年。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了解了土壤的形成因素后,我们接下来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土壤的功能有哪些?
【板书】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
a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致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b土壤具有重要的保水、蓄水功能。
c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突然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板书】2.养护
同学们应该深刻感受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土壤的养护。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我国人民在改良土壤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再次回到广场,广场区举办“把美好带回家”土壤养护知识竞赛,完成题目的同学可以参加环保购物袋手绘活动,购物袋上有保护土壤的宣传标语,同学们可以在印有黑白轮廓的自然场景和生活画面填上绚丽色彩,增强大家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多彩生活的认识。
土壤关系到老百姓居住的安全和食品的安全,跟大气和水一样重要,大家都要提升保护土壤的意识,参与环境修复。希望同学们回家多多宣传,让我们携手保护我们的土地。本次世园会主题活动圆满结束,感谢世园会和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和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优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教学设计,灾害监测主要手段,灾后恢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教学设计,植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教学设计,地貌的观察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