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1.3《中国的人口》 课件+教案(含教学反思)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512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优质教学课件ppt
展开《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课题 | 中国的人口 | 单元 | 第一章 第三节 | 学科 | 地理 | 年级 | 八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本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 ||||||
学情分析 |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对主要来自林区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的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 ||||||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 区域认知:阅读中国各省的人口数量柱状图及人口分布图,运用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我国各省人口数量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形式,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能用地理的视角看待和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品质。 人地协调观: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地理实践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家庭人口进行调查和分析,感悟到人口的变化对我们生产的影响,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运用信息的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 ||||||
教学重点 |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 ||||||
教学难点 |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 ||||||
教学方法 | 读图法、对比法、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观看图片,反映我国人口拥挤的图片。 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些场景。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有着众多的人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人口。 | 欣赏图片,感受图片反应的主题。 |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人口众多,快速切入课题 |
讲授新课 |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教师讲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20年人口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2、读中国各省的人口数量图P11图1—9,了解我国各省人口数量;思考: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哪一个?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大约有多少?(课件展示,学生思考后回答) 将教材P12活动2中的内容填写完整,从中感悟中国人口之多。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一)、 利用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二)、算一算,从1950年到2020年,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你可以获得哪些结论? (三)、按照中国的这种人口增长趋势,估计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一)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 (二)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4“活动1”计算并比较东部沿海两个省与西部内陆两个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 (三)根据以上分析,归纳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解释其形成原因。 (四)读教材P14阅读材料:讨论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四、中国的人口政策 活动一;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读教材P15活动1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课本图中表达的含义。 活动二: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1、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了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进行了哪些调整? 3、为什么要调整我国的人口政策? 活动三:调查家庭中近几代人口状况,完成教材P15活动二中的表格。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表,结合视频分析表中所反映的人口信息。议一议,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 学生读我国各省人口数量柱状图,并结合活动P11-12“活动”,感悟中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小组合作,通过读图绘制,并计算分析总结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学生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再讨论其原因。
学生完成活动题,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讨论汇报人口的变化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读图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和小组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我国人口分布深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特点,理解了我国的人口政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 ||
教学板书 |
| ||
课后作业 | 话说家乡人口的变化对家乡人们生活的影响。 | ||
课后反思 | 亮点: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对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初步的加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不足:在探究时间操纵上把握欠佳,议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没有调整好以下问题: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议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议论什么问题、议论多长时间等,都是本节的不足之处。 教学建议: 在探究活动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问题要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实践调查才能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留神从学生熟谙的社会现象入手,探索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社会的变化,巩固学习的兴趣,察觉问题、开展探究以获得新的学识和阅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才能。 其次、把握探究和讨论要课前设计好,探究的问题、时长都要细致落实到位,保证课堂高效。 |
巩固练习:
1、“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我国 ( )
A.人口数量大 B.人口分布不均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资源丰富
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少,西北多
B.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分布不均匀
C.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D.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南方地区人口稀疏
3、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将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社会养老负担日趋严重 ②人口平均寿命不断下降
③国防兵源不足 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大的变化
B.经济贸易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C. 商业活动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最大幅度增加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增长率数据图。
材料二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1)我国人口达到10亿是在______年,我国目前人口已超_____亿;从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人口的年增长率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
2)简析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人口众多且地区分布不均,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线,该线东南部人口______(稠密/稀疏),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巩固练习答案:
1、A
2、B
3、D
4、B
(2)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3)黑河-腾冲;稠密;地势平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了本节所学重点知识,在掌握我国人口概况、分布、人口基本国策及人口变化情况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分析地理事物,增强了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解题技巧,是新旧地理知识形成系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温度带干湿区,二阶梯的分界线,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差异显著,西北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精品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国的行政区划》课件pptx、《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docx、妙懂趣学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课件+教案11《中国的疆域》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课件+教案11《中国的疆域》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歌唱祖国4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