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地理 1.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教案)
展开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明确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制作简易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识别地球仪上的赤道与两极等相关知识。
准备一个带有文字、标注清晰规范的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教师活动】展示“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地球卫星照片”等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典型事件图,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直觉认知→逻辑推理→实践证明→亲眼所见,说明人类认知地球是个球体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指导学生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按时间排序,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出示的图片,明确地球的形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一。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卫星照片和加加林照片,让学生了解第一个亲眼看见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加加林,再简单补充我国航天航空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立志投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出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并思考这些实例。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展示的照片,思考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地球真正的形状。
【承转】结合“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时间,引入“地球的大小”。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议一议: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大小
【教师活动】展示“地球的大小”图,引导学生讨论描述地球大小的方法。结合学习任务二,补充极半径、赤道半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地球的大小,让学生掌握分析地球大小的方法,通过比较、计算,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的结论,进而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和“为什么人们将地球仪制作成规则球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问题。
【学生活动】总结描述地球大小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二。
【教师活动】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地球的大小,结合教材第4页活动,并补充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引导学生结合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及相关图片,思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在哪个地方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地球赤道周长数据,另一方面为后面地球自转周期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活动】掌握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三。
【承转】结合刚才所学的地球大小的数据,知道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制作、作用与组成,演示地球仪正确的摆放方式,讲解地轴、北极和南极、赤道、纬线和经线等重要的点和线。利用教材第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梳理要点,指导学生读图标记,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四。
【学生活动】掌握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四。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5页活动,指导学生课下制作简易地球仪,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注意事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活动】掌握制作地球仪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五。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