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0390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教课ppt课件
展开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2.大气环流(1)对气候的影响。
(2)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①不同气候区内的水热状况不同,形成的景观不同。
小拓展1: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组成要素。气候的组成要素还包括风力、光照等。
小技巧1:列表分析大气环流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小拓展2:认识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1)海洋性: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衡,全年湿润,主要由海洋气团控制。(2)大陆性:一般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小技巧2:地形对气候要素的影响(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 特点。
小技巧3: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考虑大气环流的差异。(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想一想:荒漠和沙漠是一回事吗?【答案】不是。荒漠通常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表景象,强调的是景观。而沙漠则侧重从地貌的角度分析,强调的是地表物质的组成,如沙丘等。沙漠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在高山上部或接近极地地带,因低温造成植被贫乏的地区,称“寒漠”,属于特殊的荒漠类型。
小拓展3:以荒漠植被为例分析植被对气候的适应性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某地理事物为界,将其北方划为集中供暖区。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秦岭—淮河B.天山C.黄河D.南岭2.“北方的冷,冷的是皮;南方的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
3.位于南方地区的湖南和江西冬季尤其冷,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地形B.湖泊C.植被D.纬度【答案】1.A 2.C 3.A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应为集中供暖区,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 ℃,所以该地理事物应是南方、北方的分界,为秦岭—淮河一线,A项正确。第2题,区域气温、气压、阳光差异,直接影响的是表面皮肤,不会有“冷的是骨”的感觉,A、B、D项错误;冬季北方湿度低,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差,南方湿度高,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强,身体热量散失快,让人感觉身体内外都冷,所以有“冷的是骨”的说法,C项正确。
第3题,湖南和江西北部平原较多,地势起伏较小,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所以湖南和江西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A项正确;水体比热较大,靠近湖泊气温较高,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湖南和江西植被状况与南方同纬度其他省份相差不大,C、D项错误。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示意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面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④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
5.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答案】4.D 5.D 【解析】第4题,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可确定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高原、高山气候。四幅图中,④图最低气温高于15 ℃,为热带,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图夏季气温较低,可判断为高原、高山气候。第5题,甲、乙纬度相近,故太阳辐射差异不大;位于内陆,不受洋流影响;乙地海拔较高是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右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
(1)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答案】图示1月等温线总体上呈东西向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很大;7月等温线呈闭合的同心圆状,且气温中部低、四周高。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可判断影响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分析图中甲地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答案】图示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地气温低,其弯曲方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可能是冬季风影响所致。(3)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简述其主要原因。【答案】丙处于山地的东南部,乙位于山地的西部,在夏季东南风作用下,丙处于迎风坡而降水多,增温较慢,乙位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增温快,从而造成两地气温差异。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因素与气候形成的关系如下图。
[考向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2022年重庆七校期末联考)下图为重庆2021年12月23日至26日天气预报截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与其他季节相比,图示季节温度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较小,昼长较短B.强冷空气来袭C.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D.阴雨天气较多
2.图示时间段过境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3.图示时间段,与纬度相近的武汉、上海等城市相比,重庆更暖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季风环流C.纬度D.海陆位置【答案】1.A 2.C 3.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12月份,重庆为冬季,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重庆的太阳高度角较小,昼长较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A项正确;强冷空气、海拔、阴雨天气不是导致重庆冬季气温偏低的最主要原因,B、C、D项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时间段气温降低幅度较大,且出现了降水,应为冷锋过境。A项图表示气旋,B项图表示反气旋,C项图表示冷锋,D项图表示暖锋,C项正确。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热量不易散失,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气温偏高,A项正确;季风环流、海陆位置不是导致重庆气温高于武汉、上海的主要原因,B、D项错误;三地的纬度位置相近,C项错误。
[考向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2022年江苏南通期末)右图示意我国某地区2008—2017年5—9月平原区和山区逐小时降水情况,监测发现该地区平原区接近当地正午时降水最少。据此完成第4~6题。
4.该地区可能位于( )A.伊犁河谷B.汉水谷地C.汾河谷地D.湟水谷地5.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6.该地区5—9月多夜雨的主要原因是( )①白天高山冰雪融水多 ②白天空气湿度大 ③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上升 ④夜晚暖湿空气抬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4.A 5.B 6.D
【解析】第4题,题中图示意我国某地区2008—2017年5—9月平原区和山区逐小时降水情况,从降水情况看,该地区夏季降水量都很少,且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说明该地区降水受地形影响大。我国天山北坡的伊犁河谷地区,盛行西风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山区迎风坡降水较多,A项正确;汉水谷地、汾河谷地以及湟水谷地并没有很明显的迎风坡降雨,B、C、D项错误。第5题,该地区为我国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盛行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山区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B项正确。
第6题,该地区5—9月多夜雨的主要原因是受山谷风的影响,夏季白天时气温相对较高,河谷地区蒸发较旺盛,空气湿度大,夜晚时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谷地地区的暖湿空气被冷空气抬升,降水相对较多,所以多夜雨,②④正确;降水多主要考虑水汽丰富度情况,白天高山冰雪融水多主要流入河流,对水汽丰富度影响较小,①错误;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③错误。
福克兰群岛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全境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数百座小岛组成。群岛气候寒湿,年平均气温5.6 ℃,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下图为福克兰群岛略图。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说明福克兰群岛气候寒湿的成因。【答案】纬度高,气候寒冷;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且较均匀;受西风漂流影响,降温、减湿。(2)从气候角度简析福克兰群岛植物低矮的原因。【答案】气候寒湿,热量不足;多雨雪天气,光照不足;地处中纬西风带,大风天气多。
1.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要素的影响
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考向: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下图是低、中、高三个纬度的植被(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2.图中所示三个植被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这三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在不同纬度,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是不同的,这主要与不同纬度气候条件中水热状况的差异密切相关。第2题,低纬度地区的水热条件一般较好,因此利于生物生长,生物量较大,生物储存养分所占的比重大;同时,低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好,枯枝落叶极易分解,故储存的养分比重最小。高纬度的情况刚好相反,据此可知这三地的纬度由低向高依次是③②①。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教材第72页 探索两地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两地的气候差异大。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形成热带荒漠景观,植被低矮稀疏;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丰富,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植被发育好。教材第73页 思考影响气候的下垫面因素包括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势高低和坡向)、地表物质等。
教材第74页 思考随着海拔的增加,山地迎风坡降水量一般呈现由少到多再到少的变化特点。教材第78页 思考中国野象不断南迁说明了历史上气候的变冷。
教材第78~79页 作业题1.(1)植被分布呈现垂直变化的特点。从山麓地带的森林景观,随海拔升高逐渐演变,依次出现灌木、草甸和荒漠景观,直至山顶的冰雪景观。原因:该地区山地海拔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呈现垂直变化。山麓地带热量充足,能够生长森林,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不能满足植被生长需求,从而使得植被呈现垂直变化的特点。
(2)森林分布的上限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极限高度,反之森林分布的下限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低高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逆温。在冰川和雪山分布的地区,来自冰川和雪山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山上气温高于山下气温的现象,从而出现森林分布的下限。②降水。在干旱地区一定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最大降水带,进而出现森林分布的下限。
③地下水和冻土。低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④焚风效应。山地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原本湿润的风越过山顶下沉后变得又干又热,不适宜森林生长,因此出现森林分布的下限。
2.(1)种植咖啡豆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区域。主产区是拉丁美洲,其次是非洲和亚洲。(2)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温度条件为15~25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北纬25°两侧的地区可能成为新的适宜咖啡豆生长的地方。
3.结合图可判断风化壳的厚度特点:温带森林带大于温带草原带,热带森林带大于热带草原带。风化作用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越强,风化壳越厚。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被量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调查家乡的气候资料1.利用家乡的统计年鉴或气象局网站,查阅家乡气候统计资料,完成下表。
2.从常用统计图型(柱状、折线等)中选择一种,绘制家乡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答案】略。3.描述家乡的气候特征,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答案】略。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文内容课件ppt,共50页。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规律,基础清单,太阳辐射,单一的闭合环流,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热低压,冷高压,活动中心,盛行风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示范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