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园地四》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15《搭船的鸟》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习作例文与习作》课件+教案 课件 3 次下载
- 17《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件+教案 课件 4 次下载
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获奖课件ppt
展开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2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3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把观察所得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我”对事物的变化所进行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6个字,会写“蒲公英、钓鱼”等3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观察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把观察所得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展示含羞草、向日葵、牵牛花、睡莲等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的视频,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蒲公英”
1.想象“草地”。
(1)教师板书“草地”,引导想象:看到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看到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往往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
2.认识“蒲公英”。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一片金色的草地。(板书补全课题)
(2)认识“蒲公英”。
①检查预习:课前大家已经自己读过课文了,你知道草地的颜色变化与哪种事物有关吗?
②指名读词语“蒲公英”,认读“蒲、英”,强调“蒲”读第二声。
③调动已有经验: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们看到的蒲公英是怎样的?
④出示图片,提问:很多同学都见过成熟时的蒲公英(指示图片1),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这也是蒲公英(指示图片2),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时期的蒲公英?
⑤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盛开”一词。
(3)认识“蒲”字。
①启发思考:许多汉字的形旁都提示了它的字义,猜一猜,“蒲”字的部首是“艹”,这个字下面还有“氵”,这个字的意思可能和什么有关?
②教师小结:“艹”说明这是一种植物,“氵”表示它长在水岸边,“蒲”是指长在水岸边的一种草本植物。
③指导书写“蒲”字。
指导要点:这个字是上下结构,“艹”要写得宽扁,盖住下面的部分,最后一点不能漏。
④学生书写,评价反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整体把握课文。
(1)出示初读要求: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完后想一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认读“耍、欠、钓、拢”4个生字。
2.学生交流,梳理场景。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这片草地的印象,并相机板书:可爱、有趣
(2)梳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
(3)指导书写“英、盛、耍、喊、欠”5个字,正确书写“蒲公英、
钓鱼、合拢”3个词语。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地的变化”这个场景。按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横线画出草地的颜色变化,用波浪线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
2.交流“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组织交流:哪些描写让你看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2)交流草地的变化。
①请学生读读这几句话,圈出表示时间和草地颜色的词语。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词卡:早上、中午、傍晚;绿色、金色、绿色。
②指名学生板贴词卡: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来贴一贴词卡?要求把表示颜色的词贴在相应的时间词之后。
③指名结合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3)教师小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观察到的草地颜色也不一样,看来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3.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竟然会不一样,真的太奇妙了,谁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2)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②播放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学生观察
③引导学生根据观察,通过手部动作模拟,边自由读边演示蒲公英是怎样张开、合拢的。
④教师读句子,学生一齐做动作。
4.当堂检测。
(1)指导完成课后题第二题:请你再次默读这段话,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 ,因为蒲公英 ;
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 ;
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 ;
(2)指名学生反馈,教师在相应位置上板贴“合拢、张开、合拢”三张词卡,形成:
早上 绿色 合拢
中午 金色 张开
傍晚 绿色 合拢
(3)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清楚草地变化与蒲公英之间的关系。
5.引导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用文字把这个慢慢变化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1)引导交流。
预设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读起来觉得很清楚。
预设2:写清不同时间的草地的样子,读起来觉得很明白。
预设3:为了写清楚、写明白草地的变化,需要进行长时间细致的观察。
(2)教师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观察细致,让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相板板书:细致观察)
6.引导朗读体会:让我们把这个有趣的场景用朗读展现出来。
四、交流观察所得,产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1.引导回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很多植物在不同的时候是不一样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植物在不同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吗?
2.指名学生交流。
3.播放展示含羞草、向日葵、牵牛花、睡莲等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的视频。
4.引导写话:请你选择视频中的一种植物,用几句话写一写它是如何变化的,如果能写清变化的原因,就更好了。
5.学生当堂练习。
6.反馈评价。
教师围绕“是否写清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进行评价,表扬能“写清楚变化的原因”的学生,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词语“观察”,强调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钓、而”等6个字,会写“钓鱼、一本正经”等10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单二”(见“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回顾场景,导入新课
1.回顾场景。
(1)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回顾场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知道了草地的颜色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谁能借助板书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结:作者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片有趣的草地。“观察”是把事物写清楚、写明白的“法宝”。
2.指导书写“钓、而、察、拢、趣、喜”6个字。
(1)指导书写部分难字。如“察”字,宝盖头要写得稍长,盖住下面部分。里面的左上部件是变形的肉月旁,所以里面有两点。右上部分就像一只手。“示”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这个字才算摆放得平稳。
(2)学生书写。
3.提问:除了草地的变化,文中还有哪个场景让你觉得很有趣?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引导聚焦第一、二自然段:蒲公英盛开的场景;兄弟俩玩耍的场景。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布置学习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场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2.组织交流。
(1)交流第一自然段的场景。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一大片”“长满”“金色”,进一步感受草地的有趣,并朗读感受。
(2)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场景。
①组织交流:在这个场景中,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②教师朗读,学生同桌合作模仿文中人物的表现。
③请一对同桌表演,引导学生结合表演理解“一本正经”“打哈欠”。
④指导书写“窗前、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绒毛、假装、哈欠、观察”8个词语。
3.小结过渡:你看,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无限的快乐。难怪作者会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感慨: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从第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读懂作者“喜欢”蒲公英的原因。
(2)教师提问:“从那时起”中的“那时”,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时候?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体验到了观察带来的快乐,这是作者最喜欢蒲公英的原因。
3.指导书写“有趣、喜爱”2个词语。
四、课后延伸,布置“观察作业”
1.布置“观察作业”:大自然里有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事物,它们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继续进行观察,把观察所得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二”上。谁发现了这次的记录单和我们在《搭船的鸟》一课中完成的“观察记录单一”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这次的观察记录要重点记录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只要你仔细观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说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会读,理解课文感受有趣,这是为什么呢,理解课文我会填,草地也是金色,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是绿色,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太阳花,含羞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金色的草地,我会读,我会说一句话,善于思考,仔细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