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850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850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850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50份)
-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1页。
第三章 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
A
探究和的还原性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观察溶液颜色
若溶液变成黄色,则的还原性强于
B
实现沉淀的转化
向1mL 0.1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溶液,再滴入2滴0.1 溶液
若白色沉淀→蓝色沉淀,则:
”“c(H2A),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4.D
【详解】A.常温下,溶液的pH=7,c(H+)=c(OH-),再结合电荷守恒得溶液中c(Cl-)=c(NH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选项A错误;
B.醋酸在稀释的过程中,c(H+)减小,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变,c(OH-)升高,选项B错误;
C.醋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c(CH3COOH)大于c(HCl),等体积等pH的两种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所以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选项C错误;
D.常温下, Na2S的水解程度比NaHS大,同浓度的Na2S溶液碱性强于NaHS溶液,所以Na2S溶液的pH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A.晶体熔点较低且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可以推知晶体为分子晶体,硬度很小,故A正确;
B.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微弱电离,说明是电解质,且属于弱电解质,故C正确;
D.晶体为分子晶体,微粒内部存在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由初始点X可知,该温度下,A正确;
B.从Y点到Z点硫酸钡沉淀转化为碳酸钡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错误;
C.通过改变溶液中酸根离子的浓度,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
D.P点溶液中,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硫酸是强酸,SrSO4溶液中Sr2+的浓度不随pH的改变而改变,所以①②分别表示含SrSO4(s)的0.1mol·L-1、1.0mol·L-1 Na2SO4溶液中lg [c (Sr2+) / mol·L-1]随pH的变化;碳酸是弱酸,SrCO3溶液中的浓度随pH增大而增大,Sr2+的浓度随pH的增大而减小,所以③④分别表示含SrCO3(s)的0.1mol·L-1、1.0mol·L-1 Na2CO3溶液中lg [c (Sr2+) / mol·L-1]随pH的变化。
【详解】A.反应SrSO4 (s) +(aq)SrCO3(s) +(aq) 的平衡常数K= ,故A正确;
B.Ksp只与温度有关,浓度越大,c (Sr2+)越小,则①表示SrSO4(s)在0.1mol·L-1 Na2SO4溶液中的lg c(Sr2+),②表示SrSO4(s)在1mol·L-1 Na2SO4溶液中的lg c(Sr2+),根据①,=,则a点c(Sr2+)=,a=-6.5,故B正确;
C.③④分别表示SrCO3 (s)的0.1L mol·L-1、1.0 mol·L-1 Na2CO3溶液中lg [c (Sr2+) / mol·L-1]随pH的变化,点(6.2、-5.5)、点(6.2、-5.5),c(Sr2+)相等,所以相等,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pH越大,增大,所以曲线④代表含SrCO3 (s)的1.0mol/L 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故C正确;
D.将pH=6.8状态下的①、③两物料等体积混合后,相当于溶液稀释,、减小,所以溶液中lg c(Sr2+)大于−5.5,故D错误;
故选D。
8.C
【详解】A.由题给信息可知,As(Ⅲ)比As(V)毒性大且不易沉降可知,向含砷废水中加入消石灰的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硫酸,调节溶液的pH,则亚砷酸根离子应在滤液中,过滤得到的滤渣为硫酸钙,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步骤(2)中双氧水的作用是将溶液中的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同时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使反应生成的铁离子与砷酸根离子生成难溶的砷酸铁沉淀,故B错误;
C.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也能将溶液中的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同时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达到生成砷酸铁沉淀的目的,故C正确;
D.由题给信息可知,步骤(3)中,工业上调节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所用碱最好选用廉价易得的氢氧化钙,目的是调节溶液pH的同时,还能将溶液中的砷酸根离子转化为砷(V)酸钙,提高处理废水的效果,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证明HA是强酸,加入酚酞做指示剂,用同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消耗等体积的烧碱溶液,由于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无法说明HA为强酸,故A错误;
B.将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H2与I2(g)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混合气体呈紫色,说明I2(g)未完全反应,证明H2与I2(g)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B正确;
C.麦芽糖、葡萄糖中都有-CHO,向麦芽糖溶液中加稀硫酸并加热,冷却后加入烧碱中和过量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析出银镜,不能说明麦芽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由现象不能判断H2O2、Fe3+的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性盐,一般情况下溶度积大的沉淀较易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故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0.1 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
B.25℃时,AgCl、AgBr、AgI饱和水溶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 、、,,故各饱和水溶液中的浓度不相同,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浓度NaCl、CaCl2溶液中c(Cl-)不同,根据平衡移动可知,AgCl在这两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温度不变,因此溶度积相同,故C正确;
D.1滴溶液体积为0.05mL,加入到5mL溶液中,混合溶液体积几乎不变,当硝酸银加入后,溶液中,Qc(AgCl)=c(Ag+)⋅c(Cl−)=1.8×10−6mol⋅L−1×1×10−5mol⋅L−1=1.8×10−11<1.8×10−10,所以不能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在NaH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平衡为: ,电离平衡为: ;实验1可以说明NaHCO3溶液呈弱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A正确;
B.实验2:向10mL 0.5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5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按物料守恒: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故B正确;
C.实验3:向10mL0.5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有气泡产生,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含碳酸钙的饱和溶液,存在:,故C错误;
D. 实验4:向10mL0.5mol⋅L−1 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释放出二氧化碳,反应中盐酸可以少量、适量或过量,则溶液中不一定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NaHCO3溶液呈碱性,人体血液碱中毒时,可以注射酸性溶液缓解,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水解都显碱性,若,溶液不可能为中性,B错误;
C.pH=7.4的缓冲体系中,,C正确;
D.的缓冲体系存在电荷守恒,,D错误;
故答案为:C。
13.BD
【详解】A.实验1可得0.1 mol⋅L 溶液中亚硫酸根水解产生亚硫酸氢根,但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故:,A错误;
B.0.1 mol⋅L 溶液的pH约为4,故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大于其水解,故,故,B正确;
C.实验3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溶液具有还原性,C错误;
D.实验4中氢氧化钡的量少,能完全反应,故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BD。
14.CD
【分析】溶液碱性越强,溶液中浓度越大,随着盐酸的加入先转化为,后转化为,所以曲线Ⅰ表示,曲线Ⅱ表示,曲线Ⅲ表示。b点对应溶液中,此时,,所以,同理可知,a点对应溶液中,此时,,所以,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点时,由于滴加稀盐酸导致溶液体积增大,使得,因此,A错误;
B.b点对应溶液中,,,所以,数量级为,B错误;
C.根据分析,,,的水解常数为,的水解常数小于其电离常数,所以溶液显碱性,C正确;
D.交点c对应溶液中,则,所以,,D正确;
故选CD。
15. 大 完全 部分 较大 较大 大 明显 不明显 正向移动 电离补充 相同 消耗完全 相同 相同 都变为0
【详解】由图像可知,反应初期,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醋酸大,原因是: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中的c(H+)较大 ,因而反应速率较大;反应过程中,盐酸的反应速率始终比醋酸大,盐酸的反应速率减小明显,醋酸的反应速率减小不明显,原因是: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随反应的进行,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消耗的氢离子能及时电离补充,所以一段时间速率变化不明显;最终二者产生的氢气的量基本相等,速率几乎都变为零,原因是:镁条稍微过量,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随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几乎消耗完全,最终二者与镁条反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几乎相同,因而产生的H2的量几乎相同。两种酸都几乎消耗完全,反应停止,因而反应速率几乎都变为0。
16.(1) 过滤 3Na2SO4+8C3Na2S+4CO2↑+4CO↑
(2)热水会促进Na2S水解,而稀碱液能抑制Na2S水解
(3) 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直接作沸石 降低温度
(4) 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若回流时间过长,Na2S会直接析出在冷凝管上,使提纯率较低,同时易造成冷凝管下端堵塞,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爆炸 d
(5) 防止滤液冷却 重金属硫化物 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6) x=12 pH介于9~10之间
(7)、Cl-
【分析】硫酸钠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硫化钠和二氧化碳,加入稀碱溶液能抑制硫离子水解,硫化钠溶液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可得硫化钠晶体。
【详解】(1)上述流程中加入了过量的碳粉,“碱浸”后,物质碳粉必须经过过滤、干燥处理后,方可“煅烧”;若煅烧所得气体为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煅烧时发生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a2SO4+8C3Na2S+4CO2↑+4CO↑;
(2)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加热促进硫化钠水解,稀碱液抑制Na2S水解,所以采用稀碱液比用热水更好;
(3)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直接作沸石;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
(4)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若回流时间过长,Na2S会直接析出在冷凝管上,使提纯率较低,同时易造成冷凝管下端堵塞,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爆炸,故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③移去水浴②关闭冷凝水,故选d;
(5)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防止滤液冷却过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过滤除去的杂质为重金属硫化物。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6)由图像可知为使除汞效果最佳,应控制的条件是x=12,pH介于9~10之间
(7)次氯酸钠与硫化钠的氧化产物是硫酸钠,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是0.001×1∶0.002×2=1∶4,次氯酸钠的还原产物是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硫化钠的氧化产物是硫酸钠,处理后的废水中所含的主要阴离子有SO42-、Cl-。
17.(1)放热
(2)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7kJ/mol
(3)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kJ/mol
(4)11
(5)(6a+5d-4c-12b)kJ•mol-1
(6)
(7)5.7×10-10
【详解】(1)ΔH=-184.6kJ•mol-1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