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27 B. 1.5 C. 12 D. 2
2. 若函数y=kx+2(k≠0)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是( )
A. 4 B. −4 C. 2 D. −2
3. 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5,2,2.5 C. 2,3,4 D. 1, 2,3
4. 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四条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对角线相等
5. 某校生物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标本,其中2人每人采集到6件,4人每人采集到3件,5人每人采集到4件,则这个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 )
A. 3件 B. 4件 C. 5件 D. 6件
6. 若 3−x=3−x,则x的值是( )
A. 0 B. 2 C. 3 D. 2或3
7.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14× 7=7 2 B. 60÷ 5=2 3
C. 9a+ 25a=8 a D. 3 2− 2=3
8. 某班抽取6名同学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成绩如下:70,80,65,70,65,70,下列关于对这组数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是65 B. 众数是70 C. 平均数是70 D. 极差是15
9.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都在边BC上,且AE平分∠BAD,DF平分∠ADC,若AD=8,EF=2,则边AB的长是( )
A. 3 B. 4 C. 5 D. 6
10. 如图,直线y=− 33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沿直线AB翻折后得到△AO′B,则点O′的坐标是( )
A. ( 3,3)
B. ( 3, 3)
C. (2,2 3)
D. (2 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
11. 若 3m−1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2. 数据6,4,5,3,2的方差是______ .
13. 如图,在▱ABCD中,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BD=8,E是边AD的中点,连接OE,若▱ABCD的周长是20,则△ODE的周长是______ .
14. 已知函数y=ax+b经过(1,3),(0,−2),则a−b= ______ .
15.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H的长等于______.
16. 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的值为______ .
17.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为边AD的中点,延长MD至点E,使ME=MC,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点G在边CD上,则DG的长为______.
18. 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AE=1,BE= 5,若∠AED=135°,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本小题8.0分)
计算: 24+ 12−13× 4÷ 12× 27.
20. (本小题10.0分)
如图,在△ABC中,∠C=90o,∠B=30o,点D在边BC上,且AC=6,∠ADB=135°,求BD的长.
21. (本小题10.0分)
如图,直线AC是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直线BC是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22. (本小题10.0分)
为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某学校对全校各班留守儿童的人数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各班留守儿童人数只有1名、2名、3名、4名、5名、6名共六种情况,且有6名留守儿童的班级数占全校班级数的20%,并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1)该校共有多少个班级?并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写出该校各班级留守儿童人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3)该校平均每班有多少名留守儿童?
23. (本小题10.0分)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
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
(1)求证:①△AEF≌△DEB;
②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4. (本小题10.0分)
某天,张强到体育馆看球赛,进场时,发现门票还在家里,此时离比赛开始还有30分钟,于是他立即以m(米/分)的速度步行回家取票.在他从体育馆步行回家取票的同时,他父亲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以3m(米/分)的速度给他送票,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张强立即坐他父亲的自行车赶回体育馆.如图中线段AB、OB分别表示父、子俩送票、取票过程中,离体育馆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假设骑自行车和步行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1)求m的值和点B的坐标;
(2)求直线AB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
(3)张强能否在比赛开始前到达体育馆?
25. (本小题10.0分)
现从A,B向甲、乙两地运送蔬菜,A,B两个蔬菜市场各有蔬菜14吨,其中甲地需要蔬菜15吨,乙地需要蔬菜13吨,从A到甲地运费50元/吨,到乙地30元/吨;从B地到甲运费60元/吨,到乙地45元/吨.
(1)设A地到甲地运送蔬菜x吨,请完成下表:
运往甲地(单位:吨)
运往乙地(单位:吨)
A
x
______
B
______
______
(2)设总运费为W元,请写出W与x的函数关系式.
(3)怎样调运蔬菜才能使运费最少?
26. (本小题10.0分)
如图,矩形OABC的边OC、OA分别在x轴和y轴上,顶点B在第一象限,点D在OC的延长线上,已知OC=1,且OD>OA>OC.把△OAB沿矩形OABC的对角线OB翻折后,顶点A恰好落在线段AD的中点A′处.
(1)求∠AOB的度数;
(2)求线段OA,OD的长度;
(3)已知点P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这个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 27的被开方数中含有能开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5的被开方数中的因数不是整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12的被开方数中含有能开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2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能熟记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中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和因式.
2.【答案】B
【解析】解:∵函数y=kx+2(k≠0)的图象经过点(1,−2),
∴−2=k+2,
解得:k=−4,
∴k的值是−4.
故选:B.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k的值.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牢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属于基础题.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解答】
解:A.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
B.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正确;
C.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
D.12+( 2)2=3≠32,而且它们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解: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因此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
故选:D.
根据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区别.
5.【答案】B
【解析】解:本组数据分别为:6,6,3,3,3,3,4,4,4,4,4,
故平均数=2×6+4×3+5×411=4.
故选B.
只要运用加权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为简单题.
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得,
3−x=0或3−x=1,
解得x=3或x=2,
故选:D.
根据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或1进行求解.
此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应用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并运用以上知识.
7.【答案】D
【解析】解:A、 14× 7= 2×7×7=7 2,正确;
B、 60÷ 5= 60÷5=2 3,正确;
C、 9a+ 25a=3 a+5 a=8 a,正确;
D、3 2− 2=2 2,故错误.故选D.
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再作判断.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根指数与被开方数不变.
8.【答案】A
【解析】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65,65,70,70,70,8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70+70)÷2=70,则中位数是70,故选项A符合题意;
70出现了三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7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平均数是:(70×3+65×2+80)÷6=70,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极差是:80−65=15,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的概念进行判断.
此题考查了极差、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9.【答案】C
【解析】解:在▱ABCD中,
∵BC=AD=8,BC//AD,CD=AB,CD//AB,
∴∠DAE=∠AEB,∠ADF=∠DFC,
∵AE平分∠BAD,DF平分∠ADC,
∴∠BAE=∠DAE,∠ADF=∠CDF,
∴∠BAE=∠AEB,∠CFD=∠CDF,
∴AB=BE,CF=CD,
∴BC=BE+CF−EF=2AB−2=8.
即2AB−2=8.
∴AB=5;
故选: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F=∠DFC,由DF平分∠ADC,得到∠ADF=∠CDF,等量代换得到∠DFC=∠F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CF=CD,同理BE=AB,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D=BC,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AB=BE=CF=CD.
10.【答案】A
【解析】解:如图,作O′M⊥y轴,交y于点M,O′N⊥x轴,交x于点N,
∵直线y=− 33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B(0,2),A(2 3,0),
∴∠BAO=30°,
由折叠的特性得,O′B=OB=2,∠ABO=∠ABO′=60°,
∴MB=1,MO′= 3,
∴OM=3,ON=O′M= 3,
∴O′( 3,3),
故选:A.
作O′M⊥y轴,交y于点M,O′N⊥x轴,交x于点N,由直线y=− 33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出B(0,2),A(2 3,0),和∠BAO=30°,运用直角三角形求出MB和MO′,再求出点O′的坐标.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及一次函数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折叠的特性得出相等的角与线段.
11.【答案】m≥13
【解析】解:∵ 3m−1有意义,
∴3m−1≥0,
解得m≥13,
即m的取值范围是m≥13.
故答案为:m≥13.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为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据此可得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
12.【答案】2
【解析】解:由题意得:x−=15×(6+4+5+3+2)=4,
∴数据的方差S2=15×[(6−4)2+(4−4)2+(5−4)2+(3−4)2+(2−4)2]=2.
故答案为:2.
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S2=1n[(x1−x−)2+(x2−x−)2+…+(xn−x−)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3.【答案】9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DO=BO=12BD,
∵▱ABCD周长为20,BD=8,
∴AB+AD=10,DO=4,
∵BO=DO,E是AD边的中点,
∴DE=12AD,EO=12AB,
∴DE+EO=12(AB+AD)=12×10=5,
∴△ODE的周长为DO+DE+EO=4+5=9.
故答案为:9.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B=CD,DO=BO=12BD,求出AB+AD=10,DO=4,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求出EO=12AB,求出DE+EO的值,即可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求出EO+DE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4.【答案】7
【解析】解:∵函数y=ax+b经过(1,3),(0,−2),
∴3=a+b−2=b,
解得:a=5b=−2,
∴a−b=5+2=7;
故答案为:7.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再代值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熟练掌握图象上的点满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3.5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CD=DA,AC⊥BD,
∴∠AOD=90°,
∵AB+BC+CD+DA=28,
∴AD=7,
∵H为AD边中点,
∴OH=12AD=3.5;
故答案为:3.5.
由菱形的四边相等求出边长,再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出∠AOD=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结果.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答案】5 33
【解析】解:∵直线的解析式是y=x+b,
∴OB=OC=b,则∠BCA=45°;
又∵∠α=75°=∠BCA+∠BAC=45°+∠BAC(外角定理),
∴∠BAC=30°;
而点A的坐标是(5,0),
∴OA=5,
在Rt△BAO中,∠BAC=30°,OA=5,
∴tan∠BAO=OBOA= 33,
∴BO=5 33,即b=5 33.
故答案是:5 33.
根据直线y=x+b的斜率是1可知∠BCA=45°;然后利用已知条件∠a=75°、外角定理可以求得∠BAC=30°;最后在直角三角形ABO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OB即b的值即可.
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一次函数的斜率的几何意义.解题时,注意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已知条件∠BCA=45°.
17.【答案】 5−1
【解析】解:∵M为边AD的中点,
∴MD=12AD=12×2=1,
在Rt△CDM中,MC= MD2+CD2= 12+22= 5,
∵ME=MC,
∴ME= 5,
∴DE=ME−MD= 5−1,
在正方形DEFG中,DG=DE= 5−1.
故答案为: 5−1.
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MD,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MC,即为ME的长度,然后求出DE,再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DG=DE.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线段中点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4+ 6
【解析】解:如图,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则BE′=DE,AE′=AE=1,
∵旋转角是90°,
∴∠EAE′=90°,
∴△E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E′= AE2+AE′2= 12+12= 2,∠AE′E=45°,
∵∠AED=135°,
∴∠AE′B=∠AED=135°,
∴∠EE′B=135°−45°=90°,
在Rt△EE′B中,由勾股定理得,BE′= BE2−EE′2= ( 5)2−( 2)2= 5−2= 3,
过点A作AF⊥BE′的延长线于点F,
∵∠AE′B=135°,
∴∠AE′F=45°,
∴△A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2+FE′2=AE′2,
∴2AF2=1,
∴AF=FE′= 22,
∴FB=FE′+BE′= 22+ 3,
在△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F2+FB2
∴AB2=( 22)2+( 22+ 3)2=12+12+ 6+3=4+ 6,
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 6,
故答案为:4+ 6.
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根据旋转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可得BE′=DE,AE′=AE,然后求出△AE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E′,∠EE′A=45°,再求出∠EE′B=90°,利用勾股定理BE′的长,再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FE′中求出AF、FE′的长,最后在Rt△AFB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2,即可得到正方形ABCD的面积.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解: 24+ 12−13× 4÷ 12× 27
=2 6+2 3−13×2× 2×3 3
=2 6+2 3−2 6
=2 3.
【解析】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除法转为乘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的关键是对相应的运算法则的掌握.
20.【答案】解:∵∠C=90o,∠B=30o,AC=6,
∴AB=2AC=12,
∴BC= AB2−AC2= 122−62=6 3.
∵∠ADB=135°,
∴∠ADC=180°−135°=45°,
∴AC=CD=6,
∴BD=BC−CD=6 3−6.
【解析】先根据∠C=90o,∠B=30o,AC=6求出A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由∠ADB=135°得出∠ADC=45°,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证明:(1)在y=2x+3中,令x=0,解得:y=3,
则A点的坐标为(0,3),
同理,B点的坐标为(0,−1),
∵y=2x+3y=−2x−1
解得x=−1y=1.
∴C点的坐标为(−1,1);
(2)∵AB=4,
∴S△ABC=12×4×1=2.
【解析】(1)在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中,令x=0,求得y的值,即可得到A和B的坐标,求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得C的坐标;
(2)求出AB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利用图象求解各问题,要认真体会点的坐标,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内在联系.
22.【答案】解:(1)调查的班级数有:4÷20%=20(个),
有4名留守儿童班级数为:20−2−2−3−5−4=4(个),
补全统计图如下:
(2)该校各班级留守儿童人数的中位数为4名,众数为5名;
(3)120×(1×2+2×2+3×3+4×4+5×5+6×4)=4.2≈4(名).
答:该校平均每班大约有4名留守儿童.
【解析】(1)用有6名留守儿童的班级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全校班级总数,再用总数分别减去其它五种情况人数即可得出有4名留守儿童班级数;
(2)分别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解题关键是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相结合解题.
23.【答案】(1)①证明:∵AF//BC,
∴∠AFE=∠DBE,∠EAF=∠EDB,
∵点E是AD的中点,
∴AE=DE,
在△AEF和△DEB中,
∠AFE=∠DBE∠EAF=∠EDBAE=DE,
∴△AEF≌△DEB(AAS),
②证明:∵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由①得,△AEF≌△DEB,
∴AF=BD,
∴CD=AF,
∵AF//BD,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2)解:四边形ADCF是矩形,理由如下:
∵AB=AC,BD=CD,、
∴AD⊥BC,
∴∠ADC=90°,
∴▱ADCF是矩形.
【解析】(1)①由AF//BC,得∠AFE=∠DBE,∠EAF=∠EDB,结合AE=DE证得结论;
②可得AF=CD,结合AF//BC得出结论;
(2)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AD⊥BC,进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4.【答案】解:(1)∵O点与A点相距5880米,
∴小明家离体育馆有5880米,
∵从点O点到点B用了21分钟,
∴父子俩在出发后21分钟相遇;
设小明的速度为m米/分,则他父亲的速度为3m米/分,
根据题意得21m+3m×21=5880,
解得m=70,
∴21×m=21×70=1470米),
∴父亲与小明相遇时距离体育馆还有1470米,
∴点B的坐标(21,1470);
(2)设直线AB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S=kt+b(k≠0),
把A(0,5880),B(21,1470)代入解析式,
则21k+b=1470b=5880,
解得k=−210b=5880,
∴直线AB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S=−210t+5880;
(3)∵从B点到O点的速度为3m=210米/秒,
∴从B点到O点的所需时间=1470210=7(分),
而小明从体育馆到点B用了21分钟,
∴小明从点O到点B,再从点B到点O需21+7=28(分),
∵小明从体育馆出发取票时,离比赛开始还有30分钟,
∴小明能在比赛开始之前赶回体育馆.
【解析】(1)观察图象得到小明家离体育馆有5880米,小明到相遇地点时用了21分钟,则得到父子俩在出发后21分钟相遇;小明的速度为m米/分,则他父亲的速度为3m米/分,利用父子俩在出发后21分钟相遇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再求出小明在21分钟走的路程即可;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3)由(2)得到从B点到O点的速度为3x=180米/秒,则从B点到O点的所需时间,得到小明取票回到体育馆用的时间与30比较即可.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函数图象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情况,根据图象提供得信息得到实际问题中的相关的量,然后利用这些量解决问题.
25.【答案】解:(1)14−x;15−x;x−1;
(2)由题意,得
W=50x+30(14−x)+60(15−x)+45(x−1)=5x+1275(1≤x≤14);
(3)∵A,B到两地运送的蔬菜为非负数,
∴x≥014−x≥015−x≥0x−1≥0.,
解不等式组,得:1≤x≤14,
在W=5x+1275中,
∵k=5>0,
∴W随x增大而增大,
∴当x最小为1时,W有最小值,
∴当x=1时,A:x=1,14−x=13,
B:15−x=14,x−1=0,
即A向甲地运1吨,向乙地运13吨,B向甲地运14吨,向乙地运0吨才能使运费最少.
【解析】
解答:(1)如图所示:
运往甲地(单位:吨)
运往乙地(单位:吨)
A
x
14−x
B
15−x
x−1
(2)见答案;
(3)见答案.
【分析】
(1)根据题意A,B两个蔬菜市场各有蔬菜14吨,其中甲地需要蔬菜15吨,乙地需要蔬菜13吨,可得解.
(2)根据从A到甲地运费50元/吨,到乙地30元/吨;从B地到甲运费60元/吨,到乙地45元/吨可列出总费用,从而可得出答案.
(3)首先求出x的取值范围,再利用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出函数最值即可.
本题考查了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答实际应用题,一次函数是常用的解答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中考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应重点掌握.
26.【答案】解:(1)由翻折可知OA=OA′,
∵点A′是线段AD的中点,且∠AOD=90°,OA′=A′A,
∴OA′=A′A=OA,
∴△OAA′等边三角形,
∴∠AOA′=60°,
又由翻折知∠AOB=∠A′OB=12∠AOA′,
∴∠AOB=30°.
答:∠AOB的度数为30°.
(2)∵四边形OABC是矩形,
∴AB=OC=1,∠BAO=90°,
由(1)知∠AOB=30°,
∴OB=2AB=2,
在Rt△AOB中,OB2=OA2+AB2,
∴22=OA2+12,
解得OA= 3,
∵点A′是线段AD的中点,且∠AOD=90°,
∴AD=2OA′,
∴OA′=OA= 3,
∴AD=2 3,
在Rt△AOD中,AD2=OA2+OD2,
∴(2 3)2=( 3)2+OD2,
∴OD=3.
答:OD的长度为3.
(3)存在,
∵△OAA′是等边三角形,
∴当平移线段OA,使点O与A′重合时,该四边形是菱形,
此时点P1与点A′重合,
∵OA=OA′,∠AOD=90°,
∴P1是AD的中点,
∴P1(0+32, 3+02),即P1(32, 32),
则线段OA的平移方式为向右平移32个单位,向上平移 32个单位,
∴Q1(0+32, 3+ 32),即Q1(32,3 32),
同理,当平移线段OA,使点A到P2位置,则AO=AP2时,该四边形是菱形,
∵OQ2//AD,
∴∠Q2OM=30°,
设点Q2(x,− 3x),
∵OQ2=AO= 3,
∴x2+( 3x)2=( 3)2,
解得x=− 32(舍去正值),
∴− 3x=32,
∴Q2(− 32,32);
同理,当平移线段OA,使点A与A′重合时,该四边形是菱形,则线段OA的平移方式为向右平移32个单位,向下平移 32个单位,
∴Q3(32,− 32).
综上,点Q的坐标为Q1(32,3 32),Q2(−32, 32),Q3(32,− 32).
【解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证明△OAA′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OA′=60°,再由翻折的性质可得答案;
(2)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可得OA′和AD的长度,再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即可;
(3)由△OAA′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当平移线段OA,使点O与A′重合时,该四边形是菱形,则线段OA的平移方式为向右平移32个单位,向上平移 32个单位,据此求解;同理,当平移线段OA,使点A到P2位置,则AO=AP2时,该四边形是菱形,设点Q2(x,− 3x),OQ2=AO= 3,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同理,当平移线段OA,使点A与A′重合时,该四边形是菱形,则线段OA的平移方式为向右平移32个单位,向下平移 32个单位,据此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应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翻折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大足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大足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荣昌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荣昌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永川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永川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