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2022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披荆斩棘 B. 钻木取火 C. 木已成舟 D. 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披荆斩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涉及到燃烧是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木已成舟还是木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只是把金子从沙土里分离出来,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向着对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下列措施或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废水进行循环处理后再利用 B. 植树造林
C. 垃圾分类收集 D. 工业废水集中直接排入海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废水进行循环处理后再利用,节约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防止土壤沙漠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收集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集中直接排入海洋,造成水污染,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塞进橡皮塞 D. 量筒读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闻药品气体气味,招气入鼻,故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不可以用一盏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会发生火灾,故操作错误;
C、塞进橡皮塞,不可以放在桌面上挤压,试管会破裂,故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操作错误;
故选:A
4. 下列生活常见现象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增大
B.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水结成冰——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5.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能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故D错误。故选B。
6. 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B. 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
D.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铱元素是“钅”字旁是金属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铱的元素符号是Ir,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铱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77,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3H——3个氢元素 B. N——1个氮分子
C. Na——1个钠原子 D. Mg+2 ——1个镁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3H表示3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
B、 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1个氮原子,错误;
C、Na是钠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1个钠原子,正确;
D、 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镁离子表示为Mg2+,不表示为Mg+2,错误。
故选C。
8. 下列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图中六个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小液滴和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对于下列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都表示离子 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前三种表示同一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第二种微粒为原子,因为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故A错误;
B、四种粒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B正确;
C、前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与第四种不同,因为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故C错误;
D、由于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中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各不相同,故表示4种不同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1.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化学成就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屠呦呦 —— 发现青蒿素 B. 门捷列夫—— 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 张青莲 ——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D. 拉瓦锡 —— 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故选项正确;
B、门捷列夫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C、张青莲测定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反应既不是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A.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 氢气+氧气水
C. 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D.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既不是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证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
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等量的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通过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能够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选项正确;
B、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原因是氨分子从浓氨水中运动出来,扩散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形成碱性的氨水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
C、将火柴梗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中停留1~2秒取出,观察到接触外延部分的火柴梗变黑,其余部分变黄或不变色,说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选项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中,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不大或无变化,不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错误,故选D。
14.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 S B. SO2 C. SO3 D. O2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处对应的是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
【详解】A、单质S中硫元素为0价,且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SO2属于氧化物,氧元素显示-2价,硫元素显示+4价,不符合题意;
C、SO3属于氧化物,氧元素显示-2价,硫元素显示+6价,符合题意;
D、O2不含有硫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实验安全
B.化学中的数据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
用温度计测量体温——37.52 ℃
用100mL量液体体积—— 7.5mL
C.药品的取用
D.构成物质的微粒
剩余药品处理——放回原瓶
块状固体取用——镊子
氯化钠——离子
铁——分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故A正确;
B、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用10mL量筒量7.5mL液体,故B错误;
C、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防止污染;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故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 下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
(1)从上图可知,工业制取氧气是分离液态空气的方式得到,其过程中发生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___(填“高”或“低”);因此,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填序号)
A. 食品包装填充气 B. 支持燃烧 C. 作火箭的燃料
(3)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氧气和空气都能支持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4)用_________可以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1) ①. 物理 ②. 低 ③. 混合物 (2)A
(3)都含有氧分子 (4)燃着的木条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的是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最蒸发出的是沸点低的物质,所以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包装填充气,故A正确;
B、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
C、氮气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故选A;
【小问3详解】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也存在氧分子,氧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空气都能支持燃烧;
【小问4详解】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燃烧更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故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17. 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1中试管a中的气体为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2)图1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 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D.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E. 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小张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2所示:
①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②硬水经过该净水器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可用___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③硬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多危害,生活中采用__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 ①. 氢气##H2 ②. ## (2)DE
(3) ①. 过滤 ②. 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 硬水 ④. 肥皂水 ⑤. 煮沸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中试管a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电解水反应的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DE;
【小问3详解】
①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除去固体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硬水经过该净水器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硬水,可溶性钙镁离子无法除去,可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
③硬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多危害,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8. 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宜选用_________(填字母),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利用图F装置来制取氧气时,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调节螺旋________(填“K1”、“K2”或“K3”)。
(4)如下图是一个正放的多功能瓶,可用于收集气体、洗涤气体、干燥气体、贮存气体等。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从______(填“a”或“b”)通入;用来收集和测量H2的体积时,瓶内装满水后,只需要将该瓶的b端和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连接。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A ③. ## ④. E ⑤.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3)K2 (4) ①. a ②. 量筒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固加热型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宜选排水法用E,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固体粉末进入水槽;
【小问3详解】
利用图F装置来制取氧气时,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调节螺旋K2,K1控制试管口的方向,K3控制夹持试管的位置;
【小问4详解】
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从a通入,短进长出;用来收集和测量H2的体积时,瓶内装满水后,只需要将该瓶的b端和量筒连接,通过测量被压出水的体积而知道收集的氢气体积。
19. A—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固体C 可以加快反应②的反应速率,气体 D 能供给呼吸,G 是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的反应条件没有标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F____________;H__________。
(2)标出固体C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4)反应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在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要加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
【答案】(1) ①. K2MnO4 ②. H2O ③. SO2
(2)
(3)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 O2
(4) ①. 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 + O2SO2 ②. 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解析】
【分析】固体A反应生成固体B、黑色固体C和气体D,气体 D 能供给呼吸,则A为高锰酸钾,B为锰酸钾、C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固体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②的反应速率,液体E反应生成气体D(氧气)和液体F,则E为过氧化氢,F为水;气体D(氧气)与固体G反应生成气体H,G 是淡黄色固体,则G为硫,H为二氧化硫。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锰酸钾,其化学式为K2MnO4,故填K2MnO4;
F为水,其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H为二氧化硫,其化学式为SO2,故填SO2。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锰,其中锰盐酸的化合价为+4价,故二氧化锰中蒙盐酸的化合价标为。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锰,E为过氧化氢,D为氧气,F为水,则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 O2,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 O2。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气体D为氧气,G为硫,H为二氧化硫,则反应③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S + O2SO2,故填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 + O2SO2;
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要加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避免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20. 某同学对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所用到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记录了以下的数据: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0
无
0
171
实验2
50
Fe2O3
0.5
58
实验3
50
MnO2
0.5
49
实验4
50
KCl
0.5
154
(1)实验中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
(2)上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
(3)写出实验2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对KClO3的分解_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加热收集50ml O2,所用的时间明显小于171 s,其原因是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的催化效果,除了测定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_________。
(6)以下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
②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个催化剂
③催化剂能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
④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⑤催化剂在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同时,本身的质量也不变
【答案】(1)对照实验
(2)二氧化锰##MnO2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2
(4) ①. 有 ②. KClO3受热分解生成KCl,而KCl对 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5)产生氧气的体积 (6)②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1中没有加入作催化剂的物质,设置实验1的作用是对照实验,故填对照实验。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三种等质量的催化剂,与等质量的氯酸钾反应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二氧化锰用的时间最短,说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速率最快,即上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MnO2。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2中的反应是在氧化铁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2。
【小问4详解】
由实验1可知,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50g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50mL用时171秒,实验4中,50g氯酸钾中加入0.5g氯化钾生成50mL氧气用时154秒,反应时间较实验1短一些,说明KCl对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填有;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加热收集50ml O2,所用的时间明显小于171 s,其原因是KClO3受热分解生成KCl,而KCl对 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填KClO3受热分解生成KCl,而KCl对 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小问5详解】
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的催化效果,除了测定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因为等时间内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越大,说明反应速率越快,故填产生氧气的体积。
【小问6详解】
①二氧化锰不一定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如实验室常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取氯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反应物,选项错误;
②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个催化剂,如氧化铁、氯化钾、二氧化锰都能够做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③催化剂只能够加快氯酸钾反应的速率,不能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选项错误;
④并非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大多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选项错误;
⑤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在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同时,本身的质量也不变,选项正确,故填②⑤。
21. 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常用于制备阿司匹林。请根据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水杨酸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3)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4)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g。
【答案】(1)3;(2)16;(3)1:8;(4)4.8
【解析】
【详解】(1)由水杨酸的化学式C7H6O3可知,水杨酸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
(2)由水杨酸的化学式C7H6O3可知,水杨酸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总共含16个原子;
(3)由水杨酸的化学式C7H6O3可知,水杨酸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其中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4)由水杨酸的化学式C7H6O3可知,水杨酸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其中水杨酸中氧元素所占比为,故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茶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