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试卷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榨汁机将柑橘榨成饮料 B. 家宴中满屋飘香的美酒味
C. 用天然气灶煮饭 D. 节日里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2. 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
B.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
D. 用10mL量筒量取10.0mL的液体
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碳原子和氧分子 B. 二氧化碳分子
C. 碳分子和氧分子 D. 碳原子和氧原子
4. 空气和水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两种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B. 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C. 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D. 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5. 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 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6. 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化氢(HCl)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B. 氨气(NH3)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
C. 氧化汞是由氧气和汞混合而成的
D.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7.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有水雾产生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8. 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所表示的时刻为
A. 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盖紧瓶塞
B. 红磷熄灭集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
C. 打开弹簧夹
D. 水沿导管流入瓶中至液面不再变化
9.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B. 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
C.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0.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4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呈电中性
11. 下列关于化学符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铁离子:Fe+3 B. n个硫离子:nS2-
C. 2个铝离子:Al2+ D. 2个氮原子:N2
12. 氚(chuan)和氚的化合物在核反应、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用。如图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正确的是
A. 氚原子核电荷数为1 B. 氚原子含有2个质子
C. 氚原子不属于氢元素 D. 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g
13.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变化或仪器
A
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酒的酿造
C
非金属元素
金元素、碳元素、氢元素
D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燃烧匙
A. A B. B C. C D. D
14.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实验
方案
目的
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 按要求填空:
(1)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烯发热材料。下列物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氯化钠 ②铁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气
(2)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技术,利用高压获得的液态CO2蒸发吸热,降低水温,快速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压后CO2分子体积变小 b.水变为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c.蒸发后CO2分子间隔变大
(3)下图是CO与O2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请填空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______关系。
②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______关系。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高锰酸钾 ②冰水混合物 ③纯净的空气 ④双氧水 ⑤液氮 ⑥水银
1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_,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9号元素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______族;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填字母)。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5)9号和17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的______相等。
(6)由图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是______。
18. 读图回答:
(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滴有酚酞的蒸馏水。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由该实验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图2实验中,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具有挥发性。
(4)图3实验中,向B、C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振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3所示装置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对比图1的实验,图3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两条)
19.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实验室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填装置序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______进入导管。
(4)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5)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
(6)若用下图方法收集氧气:图1的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15%的水,如图2所示,图2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20. 某研究小组经过探究发现,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锰0.5g
b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______b(填“<”“>”或“=”)。
(3)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______有关。
(4)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某同学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预先在及其瓶中放少量的水或细沙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拓展]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20mm、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5)观察现象:下表是将几种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物质
纯铁丝
含碳量0.05%的铁丝
含碳量0.2%的铁丝
含碳量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______
(6)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铁丝的______有关。这种细铁丝燃烧时,同时生成______(填化学符号)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21. 氨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下图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4)根据下图分析,按下列选项所给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5)用分别表示氮气、氢气和氨气。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字母序号排列)。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3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