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年秋季期中考试化学测试卷
初三(统考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美好的生活无法离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 电磁波 B. 药物合成 C. 火箭燃料 D. 环境保护和新能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磁波是一种电磁现象,与化学无关;
B、药物合成涉及新物质的制取,与化学有关;
C、火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释放能量,与化学有关;
D、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涉及到化学的转化和应用,与化学有关;
故选A。
2. 下列各选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选项是
A. 火药:烟花燃放 B. 印刷:活字排版
C 造纸:竹料粉碎 D. 指南针:航海导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烟花燃放,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字排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竹料粉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航海导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 B. 取用固体粉末
C. 放置洗净的试管 D. 量筒读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图中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倾斜,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4. 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把一杯开水酒向天空时,水会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如图所示),该过程所涉及到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 B. 状态变化
C. 质量变化 D. 熔点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我们把一杯开水洒向天空时,水会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水由液体变为固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涉及到的变化是状态变化。
故选B。
5. 铁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之一,小明同学查阅资料获得纯净的铁的一些信息:
①是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cm²;③熔点为1535℃;④在湖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上述说法中,你认为属于描述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详解】①呈银白色属于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②密度是7.86克/cm3属于物质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③熔点是1535℃属于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
④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6. 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认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认为它可能是白糖,就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获得结论 D. 收集证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根据题意,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有是猜想与假设环节。故选A。
【点睛】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当然,它也有可能是就刚才探究中的某些问题,或者是衍生出来的问题,进行继续科学的探究过程。
7.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水蒸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水分子不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B。
8.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C. 电解水——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尘土飞扬,飞扬的尘土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选项错误;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水银体积膨胀的原因是原子间隔变大,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电解水,水分子分裂呈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D、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含分子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 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化学实验仪器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工具,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 长颈漏斗 B. 试管夹 C. 滴瓶 D. 蒸发皿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仪器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错误;
B、该仪器是试管夹,正确;
C、该仪器是细口瓶,不是滴瓶,错误;
D、该仪器是研钵,不是蒸发皿,错误。
故选B。
11. 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冷水浸泡 B. 加热煎制
C. 取液弃渣 D. 装袋保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A、用冷水浸泡中药,没有实现固液分离,与过滤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煎制的目的是使中药中的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加快化学反应的效率,不符合题意;
C、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装袋保存,防止中药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 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 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 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
B、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碳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B正确;
C、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C正确;
D、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D不正确。
故选D。
13.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正式开讲,航天员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花朵折纸,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纸花绽放属于化学变化 B. 水膜中的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水膜中的水分子由里向外运动 D. 水袋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纸花绽放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状态没有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大小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没有方向性;不符合题意;
D、水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人类利用化学科学知识在一个“纯天然”的地球上搭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人造世界。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是
A. 金属材料 B. 玻璃制品
C. 塑料制品 D. 棉花纤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材料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冶炼的,不符合题意;
B、玻璃制品是通过化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制造的,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不符合题意;
D、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不是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5. 某实验需要12.6g食盐,小华称量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向左调节游码
C. 添加适量食盐 D. 去除适量食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实验需要12.6g食盐,称量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少了,所以应该增加食盐。
故选C。
【点睛】天平使用前应该调节平衡,如果要称量定量物质,则先加砝码,拨动游码,使砝码加游码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然后开始加物质,直到天平平衡;如果是称量未知物质质量,先将物质置于天平左盘,然后直接在右盘加砝码,拨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16. 初夏时节,槐花盛开,漫步大美溜川的田间小道,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这主要是因为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这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质量很小、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
故选C。
17.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可除去杂质,实现水的自身净化,正确;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
③太阳可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正确;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正确。
故选A。
18. 小明同学参加了辩论赛。正方:化学造福人类;反方:化学危害人类。下列说法不能作为正方论据的是
A. 化学研发氨纶、涤纶等新衣料,丰富了大家的穿着
B. 化学研发食品添加剂,改良食品的口感,但有害人体健康
C. 化学研发新型建筑材料,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D. 化学研发新型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研发氨纶、涤纶等新衣料,丰富了大家的穿着,造福了人类,能够作为正方论据,选项正确;
B、化学研发食品添加剂有害人体健康,会危害人类,不能够作为正方论据,选项错误;
C、化学研发新型建筑材料,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造福了人类,能够作为正方论据,选项正确;
D、化学研发新型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造福了人类,能够作为正方论据,选项正确。
故选B。
19.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镁+氧气氧化镁 B. 氧化铝铝+氧气
C. 镁+硫酸→硫酸镁+氢气 D. 甲烷+氧气一氧化碳+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A。
20. 下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变化I为物理变化,变化Ⅱ为化学变化
B. 变化I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C. 变化I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化可能受温度影响
D. 变化I和Ⅱ中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变化Ⅰ无新分子生成,从宏观上看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变化Ⅱ有新分子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B、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所以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
C、变化Ⅰ分子间隔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化可能受温度影响,此选项正确;
D、变化Ⅰ中分子种类不变,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理解与应用(共45分)
21. 从如图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用仪器名称回答问题:
加热时可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对物质加热时用_____作为热源,用于溶液嘉发或浓缩的仪器是_____量取液体的仪器是_____
【答案】 ①. 试管、蒸发皿##蒸发皿、试管 ②. 酒精灯 ③. 蒸发皿 ④. 胶头滴管、量筒##量筒、胶头滴管
【解析】
【详解】加热时可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和蒸发皿,酒精燃烧放出热量,对物质加热时用酒精灯提供能量,用于溶液蒸发或浓缩的仪器是蒸发皿;量取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和量筒。
2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错误操作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析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后果: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手心,后果:______。
(3)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后果:______。
【答案】(1)炸裂试管
(2)腐蚀标签 (3)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小问1详解】
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会造成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小问2详解】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手心,液体会回流到标签纸上,从而腐蚀标签;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试剂瓶中剩余的药品;
【点睛】要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23. 化学实验离不开各种仪器,下表是我们初中常用的实验仪器:
A组
B组
C组
仪器D
若按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类,应将仪器D归为_______(填“A”“B”或“C”)组,理由是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C组仪器与仪器D都属于不可加热的仪器
【解析】
【详解】A组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B组是需要垫石棉网后才能够加热的仪器;C组是不能加热的仪器;仪器D是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加热,所以应将仪器D归为C组。
24.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也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的分解实验时,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 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2)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_____(填写编号)。
滤料编号
用途
①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②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③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答案】(1) ①. 水氢气+氧气 ②. 氧气##O2 ③. 20
(2)①②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的分解实验时,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氧气(O2),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20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小问2详解】
除杂质的顺序是按照杂质颗粒的体积由大到小来进行,所以滤料甲先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滤料乙是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滤料丙是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得到的水的水质即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故答案为:①②③。
三、科普文阅读(共15分)
2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氧气转化为臭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A.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 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 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 臭氧稳定性差,易转化为氧气,高效环保、无污染
【答案】(1)天蓝色气体、难闻鱼腥味
(2)化学 (3)氧气臭氧
(4)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根据题意,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
【小问2详解】
根据“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可知,臭氧处理饮用水是利用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
【小问3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在放电条件下转化臭氧,文字表达式为:氧气臭氧;
【小问4详解】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有6个氧原子,一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画出3个氧分子即可:;
【小问5详解】
A、根据“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可知,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做漂白剂,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氧气制得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C、臭氧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对人类有害,说法错误;
D、臭氧稳定性差,易转化为氧气,高效环保、无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C。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