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展开《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课题 | 登快阁 |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铿锵。 3.情感目标 会陆游看似闲散无聊举动下蕴含的壮志难酬,有志难申的幽愤。 |
教学重点 | 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
教学难点 | 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我们以往的古诗鉴赏学习中,大都是从“知人论世”开始的,(‘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所谓知人论世:是指在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时候,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陆游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的影响 “陆游生于南宋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歌,体现了人生和文学上的双重特点:人生追求方面豪壮爱国,主张北伐;文学上写下了数千首慷慨悲壮的爱国诗歌。”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临安春雨初霁》,走近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陆游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的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南宋时代的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因此有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同时他在创作理论方面也主张写实,要从事社会实践,他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象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样,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他在揭示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总是把他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作品之中。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三.整体感知 1.明确大意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世态人情近年薄如纱,谁让我骑马到京城来做客呢? 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 闲来无事在卷面不高的绢纸上歪歪斜斜地书写草书,天晴了,在窗前品着茶中的精品。 京城风气虽坏,但不能染黑我的素衣,赶在清明前我还可以回趟家。
三.合作探究 1.诗歌开篇有什么特点?
首联开门见山, 直言“世味”之“薄”: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2.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颔联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仅仅在于刻画春光吗? 颔联确实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未眠,听着春雨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但这两句不仅刻画春光。 “一夜” 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反衬了诗人落寞的情怀,显得含蓄深蕴。 3.颔联又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试简要分析这一联的语言风格特点。
【答案】 语言清新隽永。本联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显得含蓄深蕴。 4.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说自己闲得无聊, 练趣斜行草字及在窗下坐着品茶。陆游“闲作草”不是借书法来抒其豪兴, “细分茶”也不是借品茶来表达雅兴,而是用这种费事的书法来消磨时间。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可见他和“京华”气氛多么格格不入,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淡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 5.“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素衣风尘”化用陆机诗: “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作缁”(缁、黑色) 。意思说京都风尘,会把人的白衣裳变黑。“素衣”借指人的品格。“风尘”比作世风世俗。陆游反用其意,实叹“风尘”,反自我劝解道“莫叹”,说不会受到京华的坏风气的影响。因为等到清明节时我便可到家,表明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末句“到家”与首联的“客”字遥遥对应,表明京华非所居之地,不愿在此同流合污。归家赋闲, 本非诗人所愿, 但与其让“京华风尘”染“素衣”,倒不如早日还家。这里流露出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6.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②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7.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8.讽喻手法 陆游目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9 读完这首诗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无奈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诗开篇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则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通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以讽喻笔法写无奈 悲凉,悲愤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用典写悲愤 内心愁苦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潺潺;遥想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春雨后的卖花声里,透露着明艳生动的春光,饶有情趣。 “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虚实相生显愁情 闲适 恬静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小的纸张上写写草书,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做分茶的游戏。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可悲。 生活细节现悲情 四、巩固提升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所选意象及情感表现重点上的差异。 参考答案: 从意象上看《临安春雨初霁》中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而《书愤》中中原、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衰鬓等这些有气势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沉郁的感觉。《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情,但前者悲伤,后者愤懑。 《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
五.课堂小结 陆游一首《临安春雨初霁》,让几百年前清明时节的临安城蒙上了淡淡的愁绪,昨夜春雨,明朝杏花,春景婉丽,情怀落寞。沧海横流,八方风雨,不得志的陆放翁只好回归乡里,种豆种瓜,烹茶酿酒。可半夜时分,孤村僵卧,放翁壮志犹在,龙泉剑啸,放翁豪气干云! 千百年来,他如一枝凌霜绽放的寒梅,逸韵幽香,高标傲岸,永存天. |
课后作业 |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
板书设计 | 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 |
教学反思 | 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陆游,站成了高高耸立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的一座爱国主义情怀的丰碑。 |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教案设计,共3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诗歌,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