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795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795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795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展开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课 前 思 考
“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其学习有助于空间观念的构建以及空间推理、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观察的范围”促进学生了解物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关系,体会观察物体范围的变化,感受阻碍点不变,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而这恰恰是生活中存在且常见的现象。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会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生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教学重点
经历将眼睛、视线、观察的范围抽象成点、线、面,体会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观察的角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起兴趣
1.呈现图片,学生观察
课件出示图片(见下图),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
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容易让人引起误会吗?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视角来分析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有趣又烧脑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通过质疑是什么原因容易让人引起误会,借机将学生思考的方向自然的引入观察角度、观察位置上,引出新知“观察的范围”。】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师:我们先从小猴观察桃子来开始我们的研究。这院子里结满了桃子,小猴想看看,可是这院子里的这堵墙挡住了它的视线,怎么办呢?
师:它爬到了树上,现在小猴在点A这个位置,能看到围墙里哪些范围?
师:如果这只小猴子想看到更大的范围,怎么办?
2.借助实物,模拟实验
师:是不是像我们刚才想得这样呢?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来演示一下。同桌之间将数学书当作墙,立方体当作桃子,从3个不同的高度去观察,全班交流看到的物体是怎么样的。
3.动手作图,确定范围
师:有没有办法把我们看到的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呢?老师把你刚才演示的情景变成了这样的场景(出示草图)把你刚才观察的眼睛用数学中的点来表示,为了交流方便,我们把它标上字母A、B、C。现在请你画出我们在这三点观察到的范围,去试一试。
(1)全班分享,展示1号学生作品(见下图)
通过讨论发现在点A 时是仰着头看的,请生1纠正并指出哪些地方是能看见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用阴影画出盲区,并板书:盲区。
(2)展示2号学生作品(见下图)
通过讨论得:观察时我们不能透过围墙来看,指出每次观察时的障碍点,一起纠正。
4.小结
师:刚才我们已经画出来在3个点,观察到的范围。现在老师把你刚才画的三幅图都并到一起,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观察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板贴)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小猴摘桃这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大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了解观察点的高低与盲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由A点及B点,C点看到的范围,让学生感受到将观察者的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线”,将观察的范围抽象成数学的过程。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经历观察范围“数学化”的过程。】
三、探究迁移,内化空间想象力
1.借助经验,自主学习
师:(出示书中例题2)生活中不但有登高望远,还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请你自己在学习单上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请生来当小先生。
师: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
障碍物不变,观察点越远,盲区越小,观察的范围越大。(板贴)
师:从刚才的探究的两个活动中,我们得出了,观察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远近而变化。可谓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3.联系生活,解释现象
师: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现象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生举例
师:司机开车的时候也是有盲区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借助举例,加强生活实际与数学的联系,突破数学书面化,达到数学生活化的目的。同时,利用大货车盲区的视频,还借机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很有意义。区别于之前观察点纵向变化,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实景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点亮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进一步完善对空间结构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点与观察范围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观察的范围_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观察的范围_北师大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