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792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792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792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6页。
微专题·大素养③ 第七章 章末共享
微专题一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的方法
(1)利用有机物的溶解性
加水检验,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等。
(2)利用液态有机物的密度
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沉浮情况。例如用此法可鉴别四氯化碳与苯等。
(3)利用有机物燃烧情况
①观察燃烧的火焰及黑烟情况。如用此法可鉴别甲烷、乙烯等。
②闻燃烧时的气味。如用此法鉴别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或丝织品)、人造革制品和皮制品等。
(4)利用有机物的特征性质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加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醇
加钠
有气体放出
葡萄糖(醛基)
加新制Cu(OH)2悬浊液
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羧酸
加紫色石蕊溶液
显红色
加NaHCO3溶液
有无色气体放出
加新制Cu(OH)2悬浊液
蓝色沉淀消失
淀粉
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
浓硝酸
变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乙酸乙酯(酯类)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反应前液体分层,反应后液体不分层,溶液红色消失
[微训练一]
1.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四瓶无色溶液,分别选择合适的试剂,对应的试剂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或加碘水溶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加入稀KI溶液
D.鉴别乙烷和乙烯:分别将气体通入溴水中
4.下列有机化合物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将溴水分别加入到己烷和己烯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苯和己烷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液体是否分层
C.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苯和甲苯中,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D.乙酸和葡萄糖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
5.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剂,可能是①乙醇 ②乙酸 ③苯 ④乙酸乙酯
⑤油脂 ⑥葡萄糖溶液 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①把7瓶液体依次标号A、B、C、D、E、F、G后闻气味
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
②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
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并加热
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1)试给它们的试剂瓶重新贴上标签(填物质名称):
A ,B ,C ,
D ,E ,F ,
G 。
(2)写出在D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则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微专题二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
1.常见有机物的类型
2.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2)加成反应:CH2===CH2+H2CH3CH3
(3)聚合反应:nCH2===CH2CH2—CH2
(4)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6O+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5)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微训练二]
1.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2.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D的结构简式是 。
(2)由B→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4)在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立即对其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可能为(写出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试剂a是 ,试剂b是 。分离方法①是 ,分离方法②是 ,分离方法③是 。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些有机物的转化如图所示。已知: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B,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能直接氧化成酸性物质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 ;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下列有关B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与浓硝酸反应变黄色
b.在人体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c.在碱性、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d.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3)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制备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C、D、E的浓度均相等
c.体系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C、D、E的质量均不再变化
(5)若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E,导管口不能伸入N试管中液面下的原因是 。
微专题·大素养③
[微训练一]
1.解析: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到碘显蓝色;食盐溶液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鸡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显黄色,故试剂顺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D
2.解析:地沟油和矿物油均可燃烧,A错误;地沟油和矿物油均为混合物,均没有固定的沸点,B错误;地沟油和矿物油密度均小于水,均不溶于水,C错误;地沟油主要成分为油脂,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因此地沟油与NaOH溶液共热后不再分层,矿物油为烃的混合物,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液体分层,D正确。
答案:D
3.解析: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溶液没有此性质,可以鉴别。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淀粉溶液中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碘水也可以鉴别,A合理;真丝灼烧有特殊气味,B合理;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KI溶液,均没有明显现象,C不合理;乙烯能使溴水褪色,D可以鉴别。
答案:C
4.解析:己烷和溴水不反应,己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可鉴别,故A正确;苯和己烷都不溶于水,密度都比水小,放入水中都分层,有机层均在上层,不能鉴别,故B错误;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鉴别,故C正确;乙酸具有酸性,能与Cu(OH)2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鉴别,故D正确。
答案:B
5.解析:(1)7种物质中只有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无气味;苯、乙酸乙酯、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乙酸呈酸性,能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乙酸乙酯、油脂均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再有分层现象,苯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仍有分层现象,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乙醇具有特殊香味。(2)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乙酸钠和乙醇。(3)根据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结合信息反应即可写出方程式。
答案:(1)乙醇 乙酸 苯 乙酸乙酯 油脂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2)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3)HOCH2(CHOH)4CHO+2Ag(NH3)2OHHOCH2(CHOH)4COONH4+H2O+2Ag↓+3NH3↑
[微训练二]
1.解析:人体内无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
2.解析:根据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确定A为乙烯。按照题目中转化关系可推知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F为氯乙烷,G为聚乙烯。
答案:(1)碳碳双键、酯基 CH3COOH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3)CH2—CH2
(4)CH2===CH2+HClCH3CH2Cl
(5)CH3CH2CH2COOH、(CH3)2CHCOOH
3.解析: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粗产品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除杂、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
答案:饱和Na2CO3溶液 稀硫酸 除杂、分液 蒸馏 蒸馏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
4.解析:(1)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淀粉,A为淀粉;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C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2)B是A水解的最终产物,即B为葡萄糖,遇到浓硝酸显黄色是蛋白质的性质,a错误;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成CO2和H2O,b正确;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单质,c正确;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d正确。(3)工业上制备乙醇,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4)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a正确;浓度不再改变,而不是各物质浓度相等,b错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即任何时刻体系质量都是相等的,体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C、D、E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5)导管口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倒吸。
答案:(1)淀粉 羟基 (2)bcd (3)CH2===CH2+H2OC2H5OH 加成反应
(4)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 ad (5)防止倒吸
微专题·大素养③ 第七章 章末共享
微专题一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的方法
(1)利用有机物的溶解性
加水检验,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等。
(2)利用液态有机物的密度
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沉浮情况。例如用此法可鉴别四氯化碳与苯等。
(3)利用有机物燃烧情况
①观察燃烧的火焰及黑烟情况。如用此法可鉴别甲烷、乙烯等。
②闻燃烧时的气味。如用此法鉴别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或丝织品)、人造革制品和皮制品等。
(4)利用有机物的特征性质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加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醇
加钠
有气体放出
葡萄糖(醛基)
加新制Cu(OH)2悬浊液
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羧酸
加紫色石蕊溶液
显红色
加NaHCO3溶液
有无色气体放出
加新制Cu(OH)2悬浊液
蓝色沉淀消失
淀粉
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
浓硝酸
变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乙酸乙酯(酯类)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反应前液体分层,反应后液体不分层,溶液红色消失
[微训练一]
1.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四瓶无色溶液,分别选择合适的试剂,对应的试剂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或加碘水溶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加入稀KI溶液
D.鉴别乙烷和乙烯:分别将气体通入溴水中
4.下列有机化合物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将溴水分别加入到己烷和己烯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苯和己烷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液体是否分层
C.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苯和甲苯中,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D.乙酸和葡萄糖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
5.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剂,可能是①乙醇 ②乙酸 ③苯 ④乙酸乙酯
⑤油脂 ⑥葡萄糖溶液 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①把7瓶液体依次标号A、B、C、D、E、F、G后闻气味
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
②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
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并加热
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1)试给它们的试剂瓶重新贴上标签(填物质名称):
A ,B ,C ,
D ,E ,F ,
G 。
(2)写出在D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则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微专题二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
1.常见有机物的类型
2.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2)加成反应:CH2===CH2+H2CH3CH3
(3)聚合反应:nCH2===CH2CH2—CH2
(4)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6O+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5)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微训练二]
1.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2.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D的结构简式是 。
(2)由B→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4)在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立即对其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可能为(写出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试剂a是 ,试剂b是 。分离方法①是 ,分离方法②是 ,分离方法③是 。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些有机物的转化如图所示。已知: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B,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能直接氧化成酸性物质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 ;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下列有关B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与浓硝酸反应变黄色
b.在人体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c.在碱性、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d.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3)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制备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C、D、E的浓度均相等
c.体系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C、D、E的质量均不再变化
(5)若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E,导管口不能伸入N试管中液面下的原因是 。
微专题·大素养③
[微训练一]
1.解析: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到碘显蓝色;食盐溶液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鸡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显黄色,故试剂顺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D
2.解析:地沟油和矿物油均可燃烧,A错误;地沟油和矿物油均为混合物,均没有固定的沸点,B错误;地沟油和矿物油密度均小于水,均不溶于水,C错误;地沟油主要成分为油脂,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因此地沟油与NaOH溶液共热后不再分层,矿物油为烃的混合物,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液体分层,D正确。
答案:D
3.解析: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溶液没有此性质,可以鉴别。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淀粉溶液中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碘水也可以鉴别,A合理;真丝灼烧有特殊气味,B合理;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KI溶液,均没有明显现象,C不合理;乙烯能使溴水褪色,D可以鉴别。
答案:C
4.解析:己烷和溴水不反应,己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可鉴别,故A正确;苯和己烷都不溶于水,密度都比水小,放入水中都分层,有机层均在上层,不能鉴别,故B错误;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鉴别,故C正确;乙酸具有酸性,能与Cu(OH)2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鉴别,故D正确。
答案:B
5.解析:(1)7种物质中只有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无气味;苯、乙酸乙酯、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乙酸呈酸性,能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乙酸乙酯、油脂均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再有分层现象,苯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仍有分层现象,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乙醇具有特殊香味。(2)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乙酸钠和乙醇。(3)根据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结合信息反应即可写出方程式。
答案:(1)乙醇 乙酸 苯 乙酸乙酯 油脂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2)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3)HOCH2(CHOH)4CHO+2Ag(NH3)2OHHOCH2(CHOH)4COONH4+H2O+2Ag↓+3NH3↑
[微训练二]
1.解析:人体内无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
2.解析:根据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确定A为乙烯。按照题目中转化关系可推知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F为氯乙烷,G为聚乙烯。
答案:(1)碳碳双键、酯基 CH3COOH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3)CH2—CH2
(4)CH2===CH2+HClCH3CH2Cl
(5)CH3CH2CH2COOH、(CH3)2CHCOOH
3.解析: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粗产品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除杂、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
答案:饱和Na2CO3溶液 稀硫酸 除杂、分液 蒸馏 蒸馏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
4.解析:(1)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淀粉,A为淀粉;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C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2)B是A水解的最终产物,即B为葡萄糖,遇到浓硝酸显黄色是蛋白质的性质,a错误;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成CO2和H2O,b正确;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单质,c正确;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d正确。(3)工业上制备乙醇,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4)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a正确;浓度不再改变,而不是各物质浓度相等,b错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即任何时刻体系质量都是相等的,体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C、D、E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5)导管口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倒吸。
答案:(1)淀粉 羟基 (2)bcd (3)CH2===CH2+H2OC2H5OH 加成反应
(4)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 ad (5)防止倒吸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