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1第1章地球的运动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2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2分
[知识点1:地质作用。知识点2: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①侵蚀作用 ②风化作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⑤地壳运动 ⑥堆积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2.形成大理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三种表现形式。第2题,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
[知识点2](2022年浙江温州十校期中)断层面(斜面)的上、下岩块分别叫上盘、下盘,上盘相对于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为正断层。下图为我国台湾岛沿某纬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最有可能属于正断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众多断裂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彼此分离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彼此分离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上盘相对于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为正断层”可知,①为上盘向下移动,为正断层,A项正确。第4题,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岩层发生断裂,C项正确。
[知识点2]读某矿区地质剖面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含煤层① B.含煤层②—d—c—e
C.含煤层④—b—a—e D.a—b—e—含煤层③
6.大旱年份,深挖机井抗旱最适合的地点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分布关系可知,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c—d—含煤层④—含煤层③—含煤层②(①)—b—a,由于e岩层侵入上面弯曲的岩层,因而其形成时间晚于图中各岩层。第6题,图中Ⅰ处为向斜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合挖机井取水。
[知识点2]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的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A.山地 B.平原
C.裂谷 D.盆地
8.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定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①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褶皱山。第8题,②地位于美洲板块,③地位于非洲板块,②③之间为生长边界,两地之间距离会不断扩大;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知识点2]9.(2021年湖南常德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图甲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图乙为某区域图。
甲
乙
(1)在图甲中,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是一个完整________(地质构造)。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图中地区是良好的______构造。(6分)
(2)判断图甲中F3、F4地质构造并说明理由。(4分)
(3)读图乙,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4分)
(4)读图乙,说出图中A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4分)
【答案】(1)山谷 向斜 储水
(2)断层。理由:F3、F4两侧的同一岩层发生断裂位移。
(3)背斜。判断依据: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4)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2022年江苏扬州调研)某盆地经历多次断陷作用,在寒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形成了不同时代的沉积地层,沉积期间发生过构造抬升,使部分地层遭受剥蚀。下图为该盆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据图推断盆地断陷沉积期间的构造抬升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从地质条件看,图中最适宜修建隧道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沉积期间发生过构造抬升,使部分地层遭受剥蚀”可知,若出现构造抬升,岩层便会出现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在图中出现2次,一次是侏罗纪与古近纪,另一次是古近纪与新近纪+第四纪,故能判断盆地断陷沉积期间的构造抬升次数为2次,B项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适宜修建隧道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应向上弯曲,据图可知②符合条件
[区域认知]断层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大类。图甲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乙为美国西海岸被湖泊所占据的圣安地列斯断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甲
乙
3.图甲中( )
A.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①④ B.⑤可能是玄武岩
C.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前 D.T1、T2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
4.圣安地列斯断层( )
A.类似于图甲中c断层
B.西侧为断块山
C.湖泊可能有泉水出露补给
D.标志着美洲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向北运动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④①,A项错误;⑤是变质岩,玄武岩是岩浆岩,B项错误;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后,C项错误;T1、T2位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D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国西海岸,被湖泊所占据。读图可知,类似于图甲中b断层,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国西海岸,被湖泊所占据,故其西侧不可能出露地表,形成断块山,B项错误;承压水沿断层裂隙上涌形成泉水,成为湖泊水的补给来源,C项正确;美洲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向偏南方向运动,D项错误。
[综合思维]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它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的原理。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图示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6.下列地貌单元的成因与图示原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附近岛屿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7.图示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典型地理现象是( )
A.地震和褶皱 B.断裂和褶皱
C.褶皱和海沟 D.火山和海沟
【答案】5.C 6.B 7.D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边。第6题,日本附近岛屿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地带。第7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区多形成火山和海沟。
[区域认知](2022年重庆九龙坡区月考)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有一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千层薄饼岩。大陆冲来的泥土掩埋海洋生物,被泥土掩埋的海洋生物形成石灰岩,泥土经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上述过程彼此反复。它从下到上,负突起(凹槽)岩石与正突起(凸脊)岩石相互叠置,重复出现(如图甲为局部侧视示意图)。图乙为千层薄饼岩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甲 乙
8.千层薄饼岩呈现凹槽与凸脊相互叠置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
A.成因不同 B.层理不同
C.年龄不同 D.硬度不同
9.对千层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海水侵蚀
C.地壳抬升 D.断裂下陷
【答案】8.D 9.D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大陆冲来的泥土掩埋海洋生物,被泥土掩埋的海洋生物形成石灰岩,泥土经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可知,石灰岩和泥页岩互层交错分布,两类岩层的软硬程度不同,较软的岩层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负突起(凹槽),较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正突起(凸脊),D项正确。第9题,千层薄饼岩的形成过程:大陆冲来的泥土掩埋海洋生物,形成相互叠置的石灰岩和泥页岩;地壳抬升形成陆地;海水差异性侵蚀形成的负突起(凹槽)岩石与正突起(凸脊)岩石相互叠置,重复出现的地貌景观。其形成过程没有受到地壳断裂下陷的影响,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
材料二 下图为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东雅砻江河谷属于什么地质构造?简述该河谷的成因。(6分)
(2)指出修建引水隧洞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说明原因。(8分)
(3)指出涵洞沿线(①~⑩)最易触发地质灾害的地点,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1)背斜。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河谷。
(2)可溶岩分布广泛,易发生透水事件;地壳活动,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岩性破碎,易被侵蚀造成塌方;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修建难度大;褶皱构造,隧道容易积水;隧道里程长,技术要求高。
(3)④和⑦。原因:有断层存在,岩层运动活跃,易渗水、崩塌。
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蓝窗的形成过程中,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岩浆活动叙述正确的是,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图中甲处是很好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