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案
展开南通市小学语文下册课堂教案
课题名称 | 识字2 姓氏歌 | 学 科 | 语文 | ||
年级班级 |
| 备课教师 |
| ||
学习目标 |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 ||||
重难点 |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等 | ||||
第1课时 一、自学生疑 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1)学生发言,交流汇报自己的姓与名。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板书:姓) (2)交流识记方法。 (3)扩词“姓氏、姓名”。 (4)指导书写要点。 姓: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将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4.板书课题:姓氏歌。 (1)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朗读。 二、合作探疑 1.自主朗读。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4行,相机正音。 (2)识记“李、张”两个姓氏。 ①读一读,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②学生认读:张、李。(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张、李”) ③开展问答游戏 第一遍:师生问答读。 第二遍:同桌问答读或男女生问答读。 ④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张、李”两个姓氏。“加一加”的方法:“弓+长=张”,“木+子=李”。 3.学习第五句。 (1)读好句子,读准字音。 (2)圈出这一句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胡、吴、徐、许。 (3)重点区分“胡”和“吴”,“徐”和“许”。 ①师: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胡、吴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 ③师生问答: 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4.拓展练习。 运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三、展示释疑 1、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朗读第1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2.学习笔顺。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动画演示生字“什、么、双”的笔顺) (2)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 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2)“么”,第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撇折的撇与第一笔平行。 (3)“双”,左右结构,左边略小,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第2课时
一、自学生疑 1.复习字词,检查认读。 2.拓展姓氏,自然过渡。 (1)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2)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合作探疑 1.学习课文第2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③全班齐读第2小节。 2.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2小节,圈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2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出示课件。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的方法:“赵、钱、孙、郑”。 ②“赵”为走字旁;“钱”为金字旁。 ③“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3.了解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件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4.游戏巩固。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介绍这个姓氏。 示例:我姓金,金钱的金。 5.拍手朗读并背诵第2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展示释疑 1.启发交流。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以及我们谈到的班上同学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2.拓展延伸。 (1)师:古人把常见的姓氏编成了《百家姓》一书。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4个姓氏的人数最多。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3、练字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3.观察例字。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2)“王”,三横距离相等,第三横宜长。 (3)“方”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 二次备课(调整)
| ||||
教后反思
|
|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指导生字书写,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学生疑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合作探疑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展示释疑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疑,人”有什么区别?,自学生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