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相对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就是两种不同的性状
B. 相对性状只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 一般情况下,相对性状能遗传给后代
D.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都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
B、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决定,B错误;
C、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D错误。
故选C。
2.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现让一株杂合圆粒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连续生长繁殖两代,中纯合圆粒种子所占比例为( )
A. 3/8 B. 1/8 C. 1/4 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由题意可知,杂合圆粒豌豆Aa自交产生的中AA:Aa:aa=1:2:1,其中,纯合圆粒豌豆占1/4,杂合圆粒豌豆占1/2,纯合圆粒豌豆自交的后代均为纯合圆粒豌豆,杂合圆粒豌豆自交的中纯合圆粒豌豆AA所占的比例为,则中纯合圆粒种子所占比例为,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5种
B.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
C. 该实验结果的产生需保证各种配子成活率相同
D. 控制粒色和粒型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对于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来说都遵循分离定律;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互不影响,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详解】A、F2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4种(YYRR、YyRR、YYRr、YyRr),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该实验结果的产生需保证各种配子成活率相同,C正确;
D、控制粒色和粒型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4. 用电子显微镜对某哺乳动物的某一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细胞内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B. 该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C. 该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CD、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若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和极体,ACD正确;
B、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B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男性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D. 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子的女儿患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详解】A、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有关,但只有部分基因决定性别,B错误;
C、男性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C错误;
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且男性的X染色体会传给其女儿,因此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子的女儿患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表示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则8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详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色盲的遗传特点可知,8号的致病基因来自6号,6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4号,因为3号表现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D。
7. 下列是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异同点进行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均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两个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
C. 两个实验均选用结构复杂、增殖迅速的生物为材料
D. 两个实验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并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
【详解】A、两个实验均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两个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分离出的蛋白质、多糖、核酸等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其是否患败血症以形成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以带不同标记的DNA和蛋白质观察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形成对照,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材料是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其结构较简单,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
D、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8. 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复制时先全部解旋,再进行复制
B.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没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
D. DNA分子复制是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子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A、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A错误;
B、DNA双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所以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B错误;
C、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C正确;
D、DNA分子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子链,D错误。
故选C。
9. 假设某真核细胞的核DNA中有2000个碱基对,已知该DNA一条链上的G有400个,另一条链上的G有500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DNA的每条链均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该DNA两条链上的的值相等
C. 该DNA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为4900个
D. 该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只有1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若该DNA为链状结构,则该DNA的每条链均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该DNA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该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所以该DNA两条链上的 (A+T)/(G+C) 的值相等,B正确;
C、该DNA一条链上的G1有400个,那么另一条链上的C2有400个,同理另一条链上的G2有500个,那么一条链上C1有500个,因此整个DNA中C=G=900,由于核DNA中有2000个碱基对,所以A=T=1100,C和G之间有三根氢键,A和T之间有两根氢键,所以该DNA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为:900×3+1100×2=4900个,C正确;
D、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所以该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只有1种,D正确。
故选A。
10. 血红蛋白(Hb)是人体红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Hb基因突变编码异常血红蛋白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该异常血红蛋白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均能发生A—T、G—C配对
B. ②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C. ③过程可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D. 图示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镰状细胞贫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异常,从而改变了生物体的性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①是转录,②过程是翻译,②翻译过程不发生A—T配对,A错误;
B、②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肽链短到肽链长),B错误;
C、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错误;
D、图示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11. 科学家尼伦伯格和马太首次实现了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具体过程是: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相关物质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该实验中细胞提取液不能为肽链的合成提供( )
A. 酶 B. ATP C. mRNA D. t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作翻译。
【详解】ABCD、分析题意可知,实验中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相当于mRNA, 其作用是作为模板直接控制蛋白质合成,细胞提取液除去DNA和mRNA的目的是排除细胞中的DNA、mRNA对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影响,同时细胞提取液为该实验提供了能量、酶、核糖体、tRNA,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其遗传物质()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分布着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片段
B. RNA复制酶能催化双链RNA间氢键的形成
C. 的嘌呤总数等于的嘧啶总数
D. 新冠状病毒易变异与其遗传物质的单链结构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
【详解】A、+RNA 使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故+RNA 上分布着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片段,A正确;
B、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
C、RNA复制酶能催化-RNA形成,-RNA是根据+RNA进行碱基配对而形成,故+RNA 的嘌呤总数等于−RNA的嘧啶总数,C正确;
D、新冠状病毒易变异,因为RNA是单链,不稳定,D正确。
故选B。
13. 中心法则是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重要过程。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蛋白质流向RNA
B. 相同的mRNA可由DNA分子两条链转录而成
C. DNA的一条单链转录的mRNA可能相同
D. 相同的mRNA作模板翻译的多肽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RNA(转录),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A错误;
B、转录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
C、DNA上含有多个基因,故DNA的一条单链转录的mRNA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正确;
D、相同的mRNA作模板翻译的多肽链相同,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致突因子存时,基因突变不会发生
B. 基因突变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 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后,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一定不变
D. 基因突变发生后,其改变碱基对和相关性状在光学显微镜下都不可见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详解】A、没有致突因子存在时,若当DNA复制出错,基因突变也会发生,A错误;
B、基因可突变成多个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正确;
C、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后,如果改变终止密码子的位置,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可能改变,C错误;
D、基因突变发生后,有的相关性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错误。
故选B。
15. 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不可能遗传给后代
B.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蛙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2、 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染色体结构变异:①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②重复: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③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④倒位: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
【详解】A、植物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交叉互换进行基因重组,B错误;
C、蛙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6.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某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变异类型,该变异类型最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
A. 猫叫综合征 B. 镰刀状细胞贫血 C. 原发性高血压 D. 苯丙酮尿症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缺失,符合题意,A正确;
B、镰刀状细胞贫血来源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
D、苯丙酮尿症为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 在患者家族中可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
C. 唐氏综合征患病原因与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有关
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能够有效地预防所有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详解】A、遗传病有单基因、多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会患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A错误;
B、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应该在随机人群中,B错误;
C、唐氏综合征患病(患者21号染色体有3条)原因与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有关,C正确;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能够有效地预防部分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不能预防所有,D错误。
故选C。
18.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的是( )
A.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B. 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C. 生物在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斗争中不断进化
D. 生物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而产生各种适应性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拉马克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过他认为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详解】A、“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属于拉马克进化论的基本观点,A正确;
B、“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属于拉马克进化论的基本观点,B正确;
C、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在进化中逐渐形成,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错误;
D、“生物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而产生各种适应性特征”属于拉马克进化论的基本观点,D正确。
故选C。
19.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个别患者体内出现了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的变异一般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偶尔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 细菌的抗药性和不抗药性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C. 细菌的抗药性和不抗药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
D.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进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降低。
【详解】A、细菌的变异一般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偶尔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比如S型菌转化R型菌,A正确;
B、细菌不含染色体,B错误;
C、细菌的抗药性和不抗药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C正确;
D、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不抗药细菌存活率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有所下降,D正确。
故选B。
20. 非洲草原上的蕨类植物能产生有毒物质来抵制植食性动物的捕食,以蕨类为食的大猩猩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来缓解毒性,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对此现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B. 蕨类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诱导大猩猩产生抗毒性变异
C. 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大猩猩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 有毒蕨类植物和抗毒大猩猩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的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单独进化常常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
【详解】A、蕨类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蕨类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诱导大猩猩产生抗毒性变异,B错误;
C、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大猩猩还是一个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有毒蕨类植物和抗毒大猩猩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基因B能抑制色素的合成,且B基因数量越多抑制效果越明显。现有一株白色花与红色花杂交,F1全为粉色花,F1粉色花自交得F2,F2中粉花:红花:白花为6:3:7。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定律。基因A控制______色素的合成,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粉花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3)若让F2中红花植株与F1植株交配,后代白花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组合 ②. 红 ③. AAbb、Aabb
(2) ①. aaBB和AAbb ②. 5##五 ③. 0##零
(3)1/6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推知红花基因型为A_bb、粉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或aa__,亲本白色花与红色花杂交,F1全为粉色花,F1粉色花自交得F2,F2中粉花:红花:白花为6:3:7,即为9:3:3:1的变式,由此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红花基因型为Aabb和Aabb,粉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F2中粉花:红花:白花为6:3:7,性状分离比加和为16,说明控制花色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红花基因型为A_bb、粉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或aa__,红花由A基因控制,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红花基因型为A_bb、粉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基因型为A_BB或aa__,亲本白色花与红色花杂交,F1全为粉色花,F1粉色花自交得F2,F2中粉花:红花:白花为6:3:7,由此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5种;F2粉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0。
【小问3详解】
若让F2中红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与F1植株(基因型为AaBb)交配,后代白花(aa__)的比例为2/3×1/4=1/6。
22. 洋葱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时期,DNA复制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条。BC时期,细胞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时期。FG时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下降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表示受精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_(填字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N
②. 染色体着丝粒断裂
(2) ①. EF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细胞中
(3) ①. HI ②.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特点:①间期:G1期进行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进行有关和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③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小问1详解】
根据同源染色体对数为N,可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AB时期,DNA复制后,但是染色体数不增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BC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同源染色体数也加倍。
【小问2详解】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即在图中EF,FG时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下降为0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细胞中。
【小问3详解】
图中表示受精作用的时期是HI,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意义是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3. 南瓜的品种繁多,其果实形状有圆形、扁盘形和长形,种皮颜色有白色和黄色,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纯合圆形黄色种皮南瓜和纯合长形白色种皮南瓜杂交,F1均为圆形白色种皮南瓜,F1自交,F2的圆形南瓜、扁盘形南瓜和长形南瓜分别为182株、120株和21株。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只考虑果实形状的基因组成,F2的圆形南瓜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F2的扁盘形南瓜中纯合子约有______________株。
【答案】(1) ①. 遵循 ②. F2中圆形南瓜:扁盘形南瓜:长形南瓜=9:6:1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南瓜果形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①. AABBcc、aabbCC ②. 8/9 ③. 40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F2的南瓜植株中圆形南瓜、扁盘形南瓜和长形南瓜分别为182株、120株和21株,比例约为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南瓜果形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南瓜的果实形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控制瓜色的等位基因为C/c,纯合圆形黄色种皮南瓜和纯合长形白色种皮南瓜杂交,F1均为圆形白色种皮南瓜,F1自交,F2的圆形南瓜、扁盘形南瓜和长形南瓜分别为182株、120株和21株,比例约为9:6:1,可推知双显性个体(A_B_)为圆形,含A(A_bb)和只含B(aaB_)的为扁盘形,aabb为长形,亲本控制瓜形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只考虑控制瓜色的基因,亲本黄色×白色,子代全是白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cc,白色为显性基因型为CC,故亲本纯合圆形黄色种皮南瓜基因型为AABBcc,纯合长形白色种皮南瓜基因型为aabbCC;只考虑果实形状的基因组成亲本为AABB×aabb,F1AaBb自交,F2的圆形南瓜9A-B-中,纯合子为1/9AABB,则杂合子=1-1/9=8/9;F2的扁盘形南瓜中(A(A_bb)和只含B(aaB_)的为扁盘形)纯合子约有1/6AAbb+1/6aaBB=1/3,120×13=40株。
24. 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本地遗传病时,发现一女孩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该女孩的父母亲、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正常,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女孩的姑姑也患有该遗传病。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在汇总调查数据,统计发病率时,可利用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2)根据生物兴趣小组的调查结果,请你绘制出该女孩的家族遗传系谱图。
(3)分析所绘制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预测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人数要足够多 ②. 患病人数/调查总人数
(2) (3)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男女患病率均等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小问1详解】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注意事项是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人数要足够多。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患病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绘制该女孩的家族遗传系谱图:
【小问3详解】
女孩的父母均正常,属于无中生有为隐性,但是女儿有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群中男女患病概率均等。
25. 玉米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霉病(B)对不抗霉病(b)为显性。现有甲(AABB)、乙(aabb)两个纯合玉米品种,科研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霉病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①过程的育种方式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②③④过程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
(3)图中的单倍体育种主要包括__________过程,⑤过程与⑦过程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aaaaBBBB是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该植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答案】(1)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等
(2) ①. 基因重组 ②. 育种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3) ①. ⑥花药离体培养和⑦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②.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4) ①. 纯合子 ②. 植株粗壮、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解析】
【分析】图中①为诱变育种、②③④为杂交育种、②⑧⑤为多倍体育种、②⑥⑦为单倍体育种。
【小问1详解】
①为诱变育种,其优点有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等。
【小问2详解】
②③④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缺点是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小问3详解】
②⑥⑦为单倍体育种,其中主要包括⑥花药离体培养和⑦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⑤过程与⑦过程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小问4详解】
植物aaaaBBBB,同一对基因中全为相同基因,是纯合子。该植株为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该植株具有植株粗壮、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等特点。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