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第一册 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
2. 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速度的概念;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瞬时速度及其数学表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或讲述与运动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
二、讲授(30分钟)
1. 速度的概念
介绍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位置的大小和方向称为“速度”,并区分标量和矢量两种不同类型的速度。
2. 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物体在规定时间内所走过路程长度与该时间间隔之比。
(2)平均速率计算公式:v=Δs/Δt
3. 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即时速率。
(2)瞬时速率计算公式:v=ds/dt
三、实验(20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例如:
1. 利用计时器和距离标尺测量小球在规定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计算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2. 利用摄像头或激光测距仪等设备来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物体的瞬时速度。
四、同步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解决。例如:
1.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秒钟,求它所走过的距离。
2. 如果一个人行走了2km需要30分钟,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 一个物体做非匀速直线运动,在前5秒内它所走过的路程为10m,在后5秒内它所走过的路程为30m,则求这个物体在0~10s内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演示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例1:一辆汽车行驶了100公里,行驶时间是两小时,求它的平均速度。
解法:根据题目给出条件可得出该车总路程S=100km, 总时间t=2h。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S/t即可求出该车的平均速度。
例2: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从A地到B地,其中前半段路程行驶了10km需要1小时,后半段路程行驶了15km需要1.5小时,求他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
解法:首先求出总路程S和总时间t,然后带入平均速度公式v=S/t中计算即可。
六、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更加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
1.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3s内由静止开始运动,末速度为18m/s,则它在3s内所走过的距离是多少?
2. 一个自行车手以20km/h的速度骑行30分钟后停下来休息,然后以30km/h的速度继续骑行30分钟,请问他在这60分钟内所骑过的距离是多少?
七、总结(5分钟)
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记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点。同时,也可以预告下次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运动与质点模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时间 位移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