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一组数据:7,5,8,7,9.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5 B. 7 C. 8 D. 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这组数据中7出现2次,次数最多
    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7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2. 下列名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2 B. 4,7,5 C. 9,12,15 D. 2,3,4
    【答案】C
    【解析】
    【分析】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详解】解:A、∵,∴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3. 在式子中,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处理.
    详解】由题意,,得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注意需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
    4. 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法则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解:A.,原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B.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可以合并,原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可以合并,原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考查题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法则,掌握相关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5. 下列∠A:∠B:∠C:∠D的值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1:2:3:4 B. 1:4:2:3
    C. 1:2:2:1 D. 3:2:3:2
    【答案】D
    【解析】
    【分析】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和∠C是对角,∠B和∠D是对角,对角的份数应相等.
    【详解】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只有D符合条件.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
    6.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中,,则( )

    A. 18° B. 36° C. 72° D. 144°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BC∥AD,
    ∴∠A+∠B=180°,
    ∵∠B=4∠A,
    ∴∠A=36°,
    ∴∠C=∠A=36°,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性质.
    7. 已知两个变量x和y,它们之间的三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x

    0
    2
    y
    3
    1

    那么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逐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表格中的三组的对应值均满足,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B.表格中满足,但与不满足,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表格中的三组的对应值均不满足,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表格中的三组的对应值均不满足,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8.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的值为   
    A. 2 B. C. 2或 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把原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k的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k,再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确定满足条件的k的值.
    【详解】把(0,0)代入y=(k+2)x+k2-4得k2-4=0,解得k=±2,
    而k+2≠0,
    所以k=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于是解决此类问题时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注意一次项系数不为零.
    9. 已知点(-4,),(2,)都在直线上,则,大小关系是( )
    A. > B. = C. < D. 不能比较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两点横坐标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k=-<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2,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先根据题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两地相距8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地到地.甲、乙两人离开地的距离(单位:km)与时间(单位: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比甲提前出发1h B. 甲行驶的速度为40km/h
    C. 3h时,甲、乙两人相距80km D. 0.75h或1.125h时,乙比甲多行驶10km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解:A、根据图象可得乙比甲提前出发1h,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行驶的速度为20÷(1.5-1)=40km/h,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行驶的速度为
    ∴3h时,甲、乙两人相距,故选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0.75h或1.125h时,乙比甲多行驶10km,
    ∴选项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1. 小明与小颖相约开展数学学习竞赛,下表记录的是两人一周的自评成绩:
    小明





    小颖





    关于以上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小颖成绩的中位数相同 B. 小明成绩的平均数小于小颖成绩的平均数
    C. 小明、小颖成绩的众数相同 D. 小明成绩的方差小于小颖成绩的方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方差、平均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小明的中位数为,小颖成绩的中位数为,故A选项错误;
    小明成绩的平均数为
    小颖成绩的平均数为
    ∴小明成绩的平均数大于小颖成绩的平均数,故B选项错误;
    小明的众数为、小颖成绩的众数为,故C选项错误
    小明成绩的方差为,
    小颖成绩的方差为,
    ∴小明成绩的方差小于小颖成绩的方差,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中位数、众数、方差、平均数,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方差、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 如图,在长方形中无重叠放入面积分别为和的两张正方形纸片,则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题意先求出两个阴影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空白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
    阴影部分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则空白部分长方形的长为、宽为,
    则空白部分的面积为,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应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运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则这块地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连接,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直角三角形,再由的面积减去的面积就是所求的面积,即可.
    【详解】解:如图,连接.
    在中,∵,
    ∴,
    又∵,
    ∴是直角三角形,
    ∴这块地的面积 .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到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4.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的图象如图所示,小星根据图象得到如下结论:

    ①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中,的值随着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方程组的解为;
    ③方程的解为;
    ④当时,.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可判断①,由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可判断②,由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可判断③④,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一次函数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的值随着值的增大而减小;
    故①不符合题意;
    由图象可得方程组的解为,即方程组的解为;
    故②符合题意;
    由一次函数的图象过 则方程的解为;故③符合题意;
    由一次函数的图象过 则当时,.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②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熟练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是关键.
    15. 如图,在矩形中,O为中点,过O点且分别交于F,交于E,点G是中点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1);(2);(3)是等边三角形;(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从而判断出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出(3)正确;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得到,再求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从而判断出(1)正确,(2)错误;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矩形的面积列式求出判断出(4)正确.
    【详解】解:∵,点G是中点,
    ∴,
    ∵,
    ∴,
    ∴,
    ∴是等边三角形,故(3)正确;
    设则,
    由勾股定理得,,
    ∵O为中点,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四边形是矩形,
    ∴,
    ∴,故(1)正确;
    ∵,
    ∴,故(2)错误;
    ∵,,
    ∴,故(4)正确;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1)(3)(4).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设出然后用a表示出相关的边是解题的关键.
    16. 如图,菱形的边长为,,点是对角线上的一个动点,点、分别为边、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由图象可知当为两平行线和间的垂线段时,即菱形的边上的高时,为最小值,再求出菱形的边上的高,即为的最小值.
    【详解】解: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

    ∴,
    ∵点为边上的动点,即点也为边上的动点,
    ∴当点、、在一条直线上时,有最小值,
    ∵点、、均为动点,
    ∴由图象可知当为两平行线和间的垂线段时,即菱形的边上的高时,为最小值,
    如图,过点作,垂足为,

    ∵在菱形中,
    ∴,
    ∴,
    又∵,
    ∴,
    ∵在中,,,
    ∴,
    ∴,
    ∴的最小值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中的最短距离问题、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距离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题;共12分)
    17. 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3,则另一组数a1+1,a2+1,a3+1,……,an+1的方差为 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设数据a1,a2,a3,……,an的平均数为,则可求得a1+1,a2+1,a3+1,……,an+1的平均数,根据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3,即可求得另一组数据a1+1,a2+1,a3+1,……,an+1的方程.
    【详解】设数据a1,a2,a3,……,an的平均数为,即,
    则此组数据的方差为;
    ∵a1+1,a2+1,a3+1,……,an+1的平均数为:

    所以此数据的方差为: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组数据方差,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则每个数据加上同一个常数后所得新数据的方差不变,平均数是原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这实质是方差与平均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8. 若点在直线上,把直线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直线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把点代入中,确定直线的解析式,再运用直线的平移规律计算即可.
    【详解】点代入中,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析式与点的坐标的关系,直线平移的规律,熟练掌握直线平移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9. 如图,一个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测得,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这时梯子的底端也向右滑,则梯子的长度为________.

    【答案】##5米
    【解析】
    【分析】设,利用勾股定理用表示出和的长,进而求出的值,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度.
    【详解】解:设,
    由题意得:,,,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解得:,
    ∴ ,
    即梯子的长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0. 如图,菱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垂足为E,,,则的长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AO,DO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菱形的边长,进而利用等面积法得出答案.
    【详解】解:∵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DB=6,
    ∴AO=4,DO=3,∠AOD=90°,
    ∴AD=5,
    在 中,由等面积法得: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求法(等面积法),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21. (1)+×﹣6×
    (2)若a=1+,b=,求代数式a2+b2﹣2a+1的值.
    【答案】(1);(2)5.
    【解析】
    【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乘法运算,然后合并;
    (2)先化简代数式,然后代入求解.
    【详解】解:(1)原式=+4﹣=4;
    (2)a2+b2﹣2a+1=(a﹣1)2+b2,
    将a、b代入得:()2+()2=2+3=5.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合并.
    22. 某校举办弘扬中华传统知识演讲比赛,八(1)班计划从甲、乙两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参加学校的决赛,已知这两位同学在预赛中各项成绩如表图:
    项目
    甲的成绩(分)
    乙的成绩(分)
    演讲内容
    95
    90
    语言表达
    90
    85
    形象风度
    85
    b
    现场效果
    90
    95
    平均分
    a
    90

    (1)表中a的值为_________;b的值为_________.
    (2)把图中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若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现场效果四项得分按30%、50%、10%、10%的权重比例计算两人的最终得分,并选择最终得分较高的同学作为代表参赛,那么谁将代表八(1)班参赛?请说明理由.
    【答案】(1)a=90 ,b=90
    (2)见解析 (3)推荐甲同学,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得a、b的值;
    (2)由(1)求得的结果补全统计图即可;
    (3)四项得分按30%、50%、10%、10%的权重比例计算两人的最终得分,比较结果即可.
    小问1详解】
    甲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
    乙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解得:;
    故答案为:90,90.
    【小问2详解】
    由(1)求得乙同学的形象风度为90分,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推荐甲同学,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甲同学的成绩:(分)
    乙同学的成绩:(分)
    故甲同学的成绩比乙同学好,应该选甲.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3.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AB由点A行驶向点B,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300km和400km,又AB=500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5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

    (1)海港C会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
    (2)若台风的速度为20km/h,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答案】(1)会,理由见解析
    (2)7h
    【解析】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得出CD的长,从而判断出海港C是否受台风影响;
    (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以及EF的长,进而得出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
    【小问1详解】
    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D⊥AB于D点,
    ∵AC=300km,BC=400km,AB=500km,
    ∴,
    ∴△ABC为直角三角形,
    ∴,
    ∴,
    ∴,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5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
    ∴海港C会受到台风影响;
    【小问2详解】
    由(1)得CD=240km,
    如图所示,当EC=FC=250km时,即台风经过EF段时,正好影响到海港C,
    此时△ECF为等腰三角形,
    ∵,
    ∴EF=140km,
    ∵台风的速度为20km/h,
    ∴140÷20=7h,
    ∴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7h.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24. 像,…这样的根式叫做复合二次根式.有一些复合二次根式可以借助构造完全平方式进行化简,如:;再如:.请用上述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
    (1)化简: , ;
    (2)若,且a,m,n为正整数,求a的值.
    【答案】(1);(2)的值为46或14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2)由,可得,,则,再根据,,为正整数,可得,或,,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1);

    故答案:,;
    (2)∵,
    ,,

    又∵,,为正整数,
    ,或,,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的值为46或1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解题的关键在于能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25. 为了美化环境,建设宜居成都,我市准备在一个广场上种植甲、乙两种花卉.经市场调查,甲种花卉的种植费用(元)与种植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乙种花卉的种植费用为每平方米100元.

    (1)直接写出当和时,与的函数关系式;
    (2)广场上甲、乙两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共,若甲种花卉的种植面积不少于,且不超过乙种花卉种植面积的2倍,那么应该怎样分配甲、乙两种花卉的种植面积才能使种植费用最少?最少总费用为多少元?
    【答案】(1);(2)应分配甲种花卉种植面积为,乙种花卉种植面积为,才能使种植总费用最少,最少总费用为119000元.
    【解析】
    【详解】分析:(1)由图可知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分段函数,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
    (2)设甲种花卉种植为 a m2,则乙种花卉种植(12000-a)m2,根据实际意义可以确定a的范围,结合种植费用y(元)与种植面积x(m2)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类讨论最少费用为多少.
    详解:(1)
    (2)设甲种花卉种植面积为,则乙种花卉种植面积为.
    .
    当时,.
    当时,元.
    当时,.
    当时,元.
    ,当时,总费用最低,最低为119000元.
    此时乙种花卉种植面积为.
    答:应分配甲种花卉种植面积为,乙种花卉种植面积为,才能使种植总费用最少,最少总费用为119000元.
    点睛:本题是看图写函数解析式并利用解析式解决问题的题目,考查分段函数的表达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6. 在平行四边形中,点O是对角线中点,点E在边上,的延长线与边交于点F,连接、,如图1.

    (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在(1)中,若,过点C作的垂线,与、、分别交于点G、H、R,如图2
    ①当时时,求的长.
    ②探究与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见解析;(2)①-2;②AF=BH
    【解析】
    【分析】(1)由“ASA”可得△BOE≌△DOF,可得DF=BE,可得结论;
    (2)①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N=CN=2,由勾股定理可求DN,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N的长,即可求解;
    ②如图,过点H作HM⊥BC于点M,由“AAS”可证△HMC≌△CND,可得HM=CN,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H=HM,即可得结论.
    【详解】解:证明:(1)∵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BD中点,
    ∴AD∥BC,BO=DO,
    ∴∠ADB=∠CBD,且∠DOF=∠BOE,BO=DO,
    ∴△BOE≌△DOF(ASA)
    ∴DF=BE,且DF∥BE,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2)①如图2,过点D作DN⊥EC于点N,

    ∵DE=DC=6,DN⊥EC,∴EN=CN=2,
    ∴DN=,
    ∵∠DBC=45°,DN⊥BC,
    ∴∠DBC=∠BDN=45°,
    ∴DN=BN=,
    ∴BE=BN-EN=-2;
    ②AF=BH,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H作HM⊥BC于点M,

    ∵DN⊥EC,CG⊥DE,
    ∴∠CEG+∠ECG=90°,∠DEN+∠EDN=90°,
    ∴∠EDN=∠ECG,
    ∵DE=DC,DN⊥EC,
    ∴∠EDN=∠CDN,EC=2CN,
    ∴∠ECG=∠CDN,
    ∵∠DHC=∠DBC+∠BCH=45°+∠BCH,∠CDB=∠BDN+∠CDN=45°+∠CDN,
    ∴∠CDB=∠DHC,
    ∴CD=CH,且∠HMC=∠DNC=90°,∠ECG=∠CDN,
    ∴△HMC≌△CND(AAS)
    ∴HM=CN,
    ∵HM⊥BC,∠DBC=45°,
    ∴∠BHM=∠DBC=45°,
    ∴BM=HM,
    ∴BH=HM,
    ∵AD=BC,DF=BE,
    ∴AF=EC=2CN,
    ∴AF=2HM=BH.

    相关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定义新运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