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3节天气系统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2节洋流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测试题
展开第二章 第三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38分
知识点1 |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知识点2 |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下图为我国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时期(距今约4 350—约3 950年)和东周时期聚落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热量充足 D.水患较少
2.东周时期比龙山时期气候较(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塬指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地貌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因此台塬地区比冲积平原海拔高,离河流相对较远,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小,水患较少,D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与龙山时期相比,东周时期分布在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地区的聚落比例增加(出现洪灾的可能性变小),海拔较高地区聚落比例减少(海拔高处变冷,获取水源变难),由此可知东周时期总体上比龙山时期气温低、降水少,A项正确。
[知识点1](2022年广东湛江期末)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下图示意天龙山公路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第3~4题。
3.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 )
A.投资少 B.起伏大
C.易施工 D.线路短
4.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沿山脊布线,道路只能随地形起伏,故起伏大,B项正确;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投资多、技术难度大;不一定比沿谷地布线线路短。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通过,D项正确。
[知识点1](2022年湖南长沙期末)在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江交汇处,沘江绕了一个S形的大湾子。在这个大湾子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成了似太极中阴、阳两仪的两个鱼形图案,形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下图示意“太极锁水”的奇妙景观。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 )
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
C.防御洪涝,少占耕地
D.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6.图中的大片耕地位于( )
A.河流侵蚀岸 B.河流堆积岸
C.河流的凹岸 D.地势较高地带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高于多年平均洪水位,可防御洪涝;同时,可以少占耕地,节约耕地资源,C项正确。第6题,结合图中河流形态信息可知,图中大片耕地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明显,为河流的堆积岸,B项正确。耕地分布区紧靠河流,地势较低。
[知识点2]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第7~8题。
7.维持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8.哈尼族人的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建在该区域(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的关键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第8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知识点1]9.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图中a聚落选址的合理性。(4分)
(2)图中四个聚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________(填字母)聚落。(2分)
(3)当地拟在a、b两聚落之间建一条公路,现有L1与L2两条规划线路,试简述其各自的优势。(8分)
【答案】(1)地形开阔;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洪水威胁。
(2)c
(3)L1:线路短,工程量较小,投资少;节省通行时间,节约能源。L2:地形较平坦;经过的聚落较多,利用率较高。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第1~2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铁路沿着居民点分布,故铁路弯曲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居民点,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居民点多是沿河和交通线分布,①②正确;断层构造不稳定,故居民点不可能沿断层线分布,③错误;聚落的规模与水源、交通有关,④错误,故A项正确。
[综合思维]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有隧道备选方案。据此完成第3~4题。
3.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居民出行 B.降低施工难度
C.减缓道路坡度 D.绕开山地地形
4.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坡度过大 B.资金预算有限
C.施工技术不足 D.公路运量太小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利于居民出行,A项正确。第4题,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可以降低坡度,故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过大,A项正确。“之”字形施工方案线路更长,投资更大,且需要技术支持,B、C项错误。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与运量无关。
[区域认知](2022年江西六校联考)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三面临水,四面环山,“龙”(北侧的山脉)、“砂”(四周的山)、“水”(河流)、“穴”(基址)自然天成,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下图为阆中城址变迁及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水”对于阆中古城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图中甲区区域现在最可能为( )
A.住宅区 B.行政区
C.旅游区 D.商业区
6.历史上阆中城址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城址泥沙淤积作用较强
B.新城址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新城址航运条件更加便利
D.老城址河流防御功能较弱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阆中古城均位于河流沿岸的凸岸地区,阆中古城城址由秦城逐渐变迁至汉城,到目前面积最大的唐宋明清城区,甲区域紧邻唐宋明清城东南部边缘地区。古城的住宅区占地面积一般较大,不可能只分布在城区边缘,A项错误;在古城,行政区一般位于古城市中心,B项错误;旅游区应该是新建的,布局在老城的外部边缘,符合图示的分布情况,C项正确;商业区一般位于交通要道,人流量大的地区,D项错误。第6题,由图示可知,阆中古城在不断的变迁,从秦城变迁到汉城,到目前的唐宋明清城。古城面积逐渐增大,逐渐从靠近河流凹岸移动到河流凸岸处,也就是从河流侵蚀较强地区移动到泥沙淤积较强地区,A项错误;新城位于河流凸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弱,B项正确;新城位于河流凸岸处,河流淤积较强,航运条件没有河流凹岸处便利,C项错误;老城位于河流凹岸处,岸陡水深,河流防御功能不比凸岸处弱,D项错误。
[人地协调观](2021年天津期末)天然堤又称“自然堤”,是指在河床位置变动不大的河段,由河流沉积物自然堆积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长堤。据此完成第7~9题。
7.天然堤主要分布于( )
A.河流源头 B.河流上游
C.河流中下游 D.河流弯曲处
8.天然堤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
A.洪水和泥沙 B.河道的摆动
C.流量稳定 D.河岸下沉
9.随着河岸附近聚落增多,地方政府应( )
A.堤上建房 B.加固河堤
C.破堤开荒 D.围河造田
【答案】7.C 8.A 9.B 【解析】第7题,结合题中材料可知,天然堤应出现在地势平坦,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源头和上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不稳定,也不易形成天然堤。中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故C项正确。第8题,材料中天然堤河床稳定才能形成,洪水泛滥,河水溢出河谷,随着洪水流速降低,在河床两侧堆积大量泥沙,形成天然堤,故A项正确;河道的摆动,说明河床不稳定;流量稳定,不会在河流沿岸沉积;河岸下沉,河床不稳定。第9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堤上建房不安全;加固河堤,有利于维持河流的安全,减小洪水的威胁,B项正确;破坏河堤会威胁河岸附近聚落的安全;围河造田会对河流造成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区域认知]10.(2022年河南中原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东部某盆地地貌分布。该盆地的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一般而言,冲积平原更有利于古聚落的形成,但该地古聚落遗址并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而是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
(1)描述该盆地内部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的原因。(6分)
(3)推测该地古聚落遗址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却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的原因。(4分)
【答案】(1)地壳断裂下沉,形成洼地;河流流经此处后流速减慢,挟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洪水期坡面径流发育;黄土层深厚,坡面径流泥沙含量大;黄土台地被流水切割,坡面径流流出谷口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洪)积扇。
(3)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台地黄土深厚,适宜居住;该地多暴雨,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洪水期容易被淹没,不宜定居。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该地交通线,修建山区公路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作业题,共7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测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