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88698/0-16921050804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88698/0-16921050804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88698/0-16921050805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2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3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4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1章 第2节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34分)
[知识点1:环境问题分类。知识点2:环境污染。知识点3:生态破坏]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读反映环境问题的图片,完成第1~2题。
1.图中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四幅图片描述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和冰川融化。只有冰川融化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力,因此冰川融化反映出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第2题,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均属于环境污染,冰川融化和土地荒漠化属于生态破坏。
[知识点1、2]2019年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许多湖泊已丧失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比较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河流污染相当严重。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农业污水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对水污染带来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工业污染最为严重,①②正确,A项正确。水土流失、酸雨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不是环境污染,③④错误。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①正确;水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②正确;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伴随着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不是水污染的后果,③错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是水污染的后果,④错误。
[知识点2]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转化为亚硫酸、硫酸和硝酸,混入降水中,酸度低于5.6时,就形成酸雨。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产生的是(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使用煤
B.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D.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动电力交通工具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汽车排放大量尾气会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增多,②④正确;森林遭到乱砍滥伐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这两种情况均不会导致酸雨产生,①③错误。第6题,煤炭在能源使用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例,可以采取脱硫、改进燃煤技术和废气处理等措施。
[知识点3]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在气候比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活动多,导致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第8题,乙地区因有河流流经,形成草地,但随着土壤盐碱度升高,草场退化,绿洲萎缩。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知识点1、2、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某企业在下图中甲地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此外,该企业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1)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4分)
(2)说明为防治尾矿矿渣库的潜在危害应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1)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暴雨易引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雨水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2)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表土覆盖,恢复植被。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人地协调观](2022年陕西西安期末)近年来,生活在某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主要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最可能出现在( )
A.赤道上空
B.北极上空
C.北大西洋上空
D.南极上空
2.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臭氧层破坏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限量生产和使用氟氯烃等物质
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D.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臭氧层空洞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南极附近,据此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南极上空,D项正确。第2题,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限量生产和使用氟氯烃等物质,有利于减少臭氧层破坏,B项正确。
[综合思维]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示意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完成第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土壤中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注重环境保护
C.西南地区环境净化能力低,污染物聚集
D.东北地区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最高
4.下列关于甲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矿冶区污染最重,各项指标均最高
B.居民区锌含量最高,污染最重
C.开发区污染最轻,各项指标均最低
D.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5.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B.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C.开展技术研究,修复污染土壤
D.限制污染企业发展,控制污染源
【答案】3.A 4.D 5.D [解析]第3题,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小,所以东南地区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比西北地区多,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增长的态势;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相比,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比东北地区多,出现了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第4题,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开发区污染最轻,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矿冶区锌含量较低,城市绿地镉含量最低。第5题,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应健全并严格执行土壤污染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坚持经济产业持续发展,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呼吁每一位公众都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去,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区域认知]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有一段时间变成了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当地居民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据此完成第6~7题。
6.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建设排灌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气候变暖不会使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
[人地协调观]2019年10月21日,由于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一座建造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距今近400年的“千眼”古石桥(图甲)露出水面。该桥桥身全部由花岗石制成,总长2 930米,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读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图乙),完成第8~9题。
甲
乙
8.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天然湿地退化
B.水污染加重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候鸟食物减少
9.鄱阳湖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鄱阳湖周边地区应( )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不利于污染物净化,鱼类资源、候鸟食物减少,并威胁更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会减少。第9题,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既充分利用了湿地资源,增加了收入,又使湖泊得到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当地的持续发展。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湖区周围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不适合修建水电站。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区域认知]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蓝藻水华是水体中蓝藻骤然大量增殖的现象。蓝藻水华多发生在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较大。温度在20 ℃以上、水体pH偏高、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从而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
材料二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横跨江、浙两省,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西侧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倾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岛屿,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下图示意太湖位置。
材料三 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是太湖水质问题的直接表现,与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浓度直接相关。当前,太湖氮、磷营养盐过剩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太湖已经形成藻型生境,只要气温、光照、风力等外部条件具备,太湖就可能大面积暴发蓝藻水华。数据显示,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强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太湖蓝藻数量和蓝藻水华面积均达到较高水平。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水华暴发事件属于哪种类型?(2分)
(2)试分析2017年太湖水域蓝藻水华大暴发的主要原因。(4分)
(3)说明太湖地区蓝藻水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8分)
【答案】(1)环境污染。
(2)太湖氮、磷营养盐类持续过剩,藻型生境利于藻类快速生长;2017年的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大量繁殖。
(3)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类工业数量多,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农业污染面广;污水处理净化率低;上游河流污水汇入;湖水相对封闭(更新速度较慢),水生植物减少,自然净化周期长;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太湖已经形成藻型生境,蓝藻具有竞争优势。
湘教版 (2019)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4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时作业</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的总量取决于,该国现今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蓑鲉大肆繁衍的主要危害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4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随堂练习题</a>,共7页。
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a href="/dl/tb_c400447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测评</a>,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