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培优专练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培优专练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共14页。
单元培优专练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十四章第四节提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规范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作出多处修改: 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考查角度】1. 待人礼为先。我们应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2. 根据材料一,谈谈建设诚信社会的必要性。3. 我们青少年如何做诚信之人?4. 刑法修正案的修改,对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启示?5. 请从家庭、学校和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就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1.【答案示例】 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2.【答案示例】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诚信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答案示例】 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等。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诚信记录。4.【答案示例】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②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答案5.【答案示例】 (1)家庭:①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②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在行为习惯等方面树立好的榜样。③父母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多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2)学校: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②组织青少年参加法治宣传活动。③开设心理辅导课,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3)国家、社会:①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制裁违法犯罪。②整治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周边,营造文明和谐、有序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③媒体可以多报道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向榜样学习,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2021武汉中考]“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B.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答案1.D “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社会规则,保障了马路、公共场所、高铁车厢的秩序,D正确。遵守规则要靠他律,更要靠自律,A不选。社会秩序决定社会规则的内容,B错误。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C错误。2. [2021荆州中考]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该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 )①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②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③目的是杜绝中小学生违反校纪④说明规则不符合个人要求时可以修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2.A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①②正确。③中“杜绝”说法绝对,不选。规则面向的是整个群体,不能因个人要求而随意修改,④错误。3. [2021福建中考]下表中对小闽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3.C 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是健康生活的表现,与社会公平无关,①不选。在学校主动把手机交给老师保管是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表现,②正确。向家人学习煮饭炒菜是在实践中学习,③正确。按顺序排队乘电梯是遵守规则的表现,与守信无关,④不选。4. [2021北京中考]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有人总结了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旨在( )①降低安全风险,增强生命韧性②合理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③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④尊重他人隐私,融洽人际关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4.D 不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④正确。在公共场合合理使用手机、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不随意自拍,是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利于提升个人文明素养,③正确。①中“增强生命韧性”、②中“保障社会秩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①②。5. [2021河南中考]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 是 (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答案5.B 做到文明有礼就要尊重他人、注重细节、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包涵”是客套话,用来表示请人原谅,不能用在“我”后面,B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6. [2021江西中考]在武汉地铁站,一位老人刷卡进站时,超过免票身高的孙子调皮地紧贴爷爷“逃票”过了闸。对此,爷爷果断批评了孙子并让孙子重新刷卡进站。这位爷爷是在教育孙子要( )①遵守规则②包容他人③乐于助人④诚实守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6.B 材料中的爷爷不允许孙子“逃票”进站,要求他重新刷卡进站,意在教育孙子要诚实守信、遵守规则,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包容他人”和“乐于助人”,排除②③。7. [2021无锡中考]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下列最符合此意的是(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间没到答案7.B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给我们的启示是,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要防患于未然,B正确。A体现的是法律的约束力,排除。C体现的是珍惜少年时光,排除。D启示人们要行善,排除。8. [2021扬州中考]某同学用图表法整理“做守法的公民”有关知识时,绘制了下表,其中①②③依次应填写 ( ) A.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诉讼B.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诉讼C.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控告D.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控告答案8.B 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到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诉讼。故答案为B。9. 新考法[2021山西中考]如果你是下图所示法庭的庭长,你能审判的案件是( )案件1:朱某在高铁上将鞋脱掉,用手机看视频,声音很大案件2:刘某在大街上聚众打架,造成群众围观案件3:周某多次偷拿超市的名酒等商品,价值数十万元案件4:何某借朋友的钱逾期不还,朋友多次索要无果案件5:王某利用微信假冒公司领导,让出纳汇巨款到指定账户A.案件1和案件2 B.案件2和案件3C.案件3和案件5 D.案件1和案件4答案9.C 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种类的判别和法庭特征的辨认。由图片中被告人身后的法警可知,该法庭为刑事法庭,因此审判的是刑事案件。案件1中朱某的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案件2中刘某的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是行政违法行为,该案件为行政案件;案件3中周某多次偷拿超市的名酒等商品,价值巨大,已构成盗窃罪,该案件为刑事案件;案件4中何某欠钱不还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该案件为民事案件;案件5中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该案件为刑事案件。故符合题意的是案件3和案件5,选C。
单元培优专练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十四章第四节提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规范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作出多处修改: 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考查角度】1. 待人礼为先。我们应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2. 根据材料一,谈谈建设诚信社会的必要性。3. 我们青少年如何做诚信之人?4. 刑法修正案的修改,对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启示?5. 请从家庭、学校和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就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1.【答案示例】 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2.【答案示例】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诚信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答案示例】 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等。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诚信记录。4.【答案示例】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②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答案5.【答案示例】 (1)家庭:①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②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在行为习惯等方面树立好的榜样。③父母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多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2)学校: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②组织青少年参加法治宣传活动。③开设心理辅导课,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3)国家、社会:①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制裁违法犯罪。②整治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周边,营造文明和谐、有序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③媒体可以多报道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向榜样学习,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2021武汉中考]“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B.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答案1.D “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社会规则,保障了马路、公共场所、高铁车厢的秩序,D正确。遵守规则要靠他律,更要靠自律,A不选。社会秩序决定社会规则的内容,B错误。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C错误。2. [2021荆州中考]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该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 )①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②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③目的是杜绝中小学生违反校纪④说明规则不符合个人要求时可以修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2.A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的边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①②正确。③中“杜绝”说法绝对,不选。规则面向的是整个群体,不能因个人要求而随意修改,④错误。3. [2021福建中考]下表中对小闽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3.C 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是健康生活的表现,与社会公平无关,①不选。在学校主动把手机交给老师保管是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表现,②正确。向家人学习煮饭炒菜是在实践中学习,③正确。按顺序排队乘电梯是遵守规则的表现,与守信无关,④不选。4. [2021北京中考]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有人总结了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旨在( )①降低安全风险,增强生命韧性②合理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③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④尊重他人隐私,融洽人际关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4.D 不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④正确。在公共场合合理使用手机、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不随意自拍,是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利于提升个人文明素养,③正确。①中“增强生命韧性”、②中“保障社会秩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①②。5. [2021河南中考]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 是 (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答案5.B 做到文明有礼就要尊重他人、注重细节、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包涵”是客套话,用来表示请人原谅,不能用在“我”后面,B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6. [2021江西中考]在武汉地铁站,一位老人刷卡进站时,超过免票身高的孙子调皮地紧贴爷爷“逃票”过了闸。对此,爷爷果断批评了孙子并让孙子重新刷卡进站。这位爷爷是在教育孙子要( )①遵守规则②包容他人③乐于助人④诚实守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6.B 材料中的爷爷不允许孙子“逃票”进站,要求他重新刷卡进站,意在教育孙子要诚实守信、遵守规则,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包容他人”和“乐于助人”,排除②③。7. [2021无锡中考]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下列最符合此意的是(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间没到答案7.B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给我们的启示是,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要防患于未然,B正确。A体现的是法律的约束力,排除。C体现的是珍惜少年时光,排除。D启示人们要行善,排除。8. [2021扬州中考]某同学用图表法整理“做守法的公民”有关知识时,绘制了下表,其中①②③依次应填写 ( ) A.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诉讼B.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诉讼C.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控告D.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控告答案8.B 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到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诉讼。故答案为B。9. 新考法[2021山西中考]如果你是下图所示法庭的庭长,你能审判的案件是( )案件1:朱某在高铁上将鞋脱掉,用手机看视频,声音很大案件2:刘某在大街上聚众打架,造成群众围观案件3:周某多次偷拿超市的名酒等商品,价值数十万元案件4:何某借朋友的钱逾期不还,朋友多次索要无果案件5:王某利用微信假冒公司领导,让出纳汇巨款到指定账户A.案件1和案件2 B.案件2和案件3C.案件3和案件5 D.案件1和案件4答案9.C 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种类的判别和法庭特征的辨认。由图片中被告人身后的法警可知,该法庭为刑事法庭,因此审判的是刑事案件。案件1中朱某的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案件2中刘某的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是行政违法行为,该案件为行政案件;案件3中周某多次偷拿超市的名酒等商品,价值巨大,已构成盗窃罪,该案件为刑事案件;案件4中何某欠钱不还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该案件为民事案件;案件5中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该案件为刑事案件。故符合题意的是案件3和案件5,选C。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