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三节 产业转移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北部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工业园区,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约16千米。工业区提供全面服务支持,包括银行、货物集散中心、邮局等。工业区内有工程运营和维护公司等,有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其中大部分来自日本,企业多涉及印刷机器、卫生陶瓷、汽车配件等方面。读升龙工业区位置图,完成1~3题。
1.与日本国内相比,将企业建在越南升龙工业区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距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升龙工业区地表用粉砂黏土和沙子混合填充压实,海拔7.3~10.5米,较周围地区高2~3米。这样施工最主要的目的是( )
A.确保地基稳定可靠
B.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C.防止海水倒灌
D.避免台风危害
3.现阶段,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土地租金较高的工业区,而日本企业仍在扩大投资,主要是因为该工业区( )
A.位于首都,人才丰富
B.交通便利
C.建设标准高,提供的服务全面
D.生产的产品利润大
答案1.D 2.B 3.D
解析第1题,越南升龙工业区工业部门较多,原料并不来源于当地,A项错误;越南并不是升龙工业区所产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B项错误;与日本相比,越南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因此在越南升龙工业区建厂是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位优势,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越南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该地海拔低,位于河流下游沿岸地区,易受洪涝灾害侵袭。地表加高,并用粉砂黏土和沙子混合填充压实,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B项正确。确保地基稳定可靠,并不需要加高地面,A项错误。海水倒灌主要影响河口地区,C项错误。加高地面不能避免台风危害,D项错误。第3题,企业区位选择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D项正确。人才、交通、服务全面等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B、C三项错误。
张槎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西部,拥有“中国针织名镇”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的一针、二针、三针以及张槎的槎针等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纷纷集聚佛山,这些企业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加上各大棉纺厂和数量众多的服装厂,为张槎针织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佛山“强中心”规划出台,纺织产业逐渐向粤北和粤东地区转移,张槎针织企业的总部仍留在禅城区,而棉纱、织造、染整等外迁。据此完成4~5题。
4.张槎针织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充足
B.产业基础雄厚
C.国家政策支持
D.原料充足
5.张槎针织部分产业链向外地转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产业升级转型
B.市场需求量减少
C.生产成本降低
D.企业恶性竞争加剧
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的一针、二针、三针以及张槎的槎针等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纷纷集聚佛山,这些企业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加上各大棉纺厂和数量众多的服装厂,为张槎针织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可知,张槎针织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基础雄厚。第5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优势丧失,致使产业升级转型和部分产业转移,纺织产业部分产业链向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因此,导致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为产业升级转型。
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并了解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据此完成6~8题。
6.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生态环境好
C.原料丰富
D.交通便利
7.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价格上涨
B.工资成本上升
C.企业竞争加剧
D.服装设计过时
8.企业在新疆建厂后,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服装质量提高
B.服装价格上升
C.降低运输成本
D.方便了解市场
答案6.C 7.B 8.C
解析第6题,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原料丰富。第7题,进入21世纪后,土地价格和工资成本都上升,企业竞争加剧、服装设计过时对效益也都有影响。由于普通服装加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工资成本上升是导致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第8题,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大利润。新疆离中亚和东欧国家距离近,运输成本低,所以降低运输成本是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材料二 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1)简析材料二图中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分析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增长极之一。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内部交易等成本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
(3)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的产业应以资源节约型为主;应该加快承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步伐。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第(2)题,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其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第(3)题,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有选择地承接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产业。
能力提升
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示意图(注: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与美国比较,美国=100)。读图,完成1~3题。
1.读图判断,图示年份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单位能源消耗低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劳动生产率高
D.科技投入比例高
2.一国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带来的影响是( )
A.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
B.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
C.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
D.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3.与美国相比,图示2012年和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其应对措施是( )
A.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
B.鼓励制造业向国外迁移
C.缩小制造业生产规模
D.向高端制造业转化
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中“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低,可能是劳动总报酬低、总产出高、平均劳动报酬低或劳动生产率高。美国经济发达,劳动总报酬不可能低,故主要原因是总产出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第2题,当一国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时,会使产品成本较高,降低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3题,应对措施可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考虑,即向高端制造业转化。缩小规模、向外转移都是被动或消极措施,不利于国内就业与发展。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 B.经济结构
C.国家政策 D.能源结构
5.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过程中介于企业所在地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经济结构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的国家政策也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均以常规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故选D项。第5题,由“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故选A项。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经历“去工业化”(即制造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过程后,美国境内如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大量工厂倒闭,经济衰退,贸易赤字急剧上升。为此,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即制造业回归)战略,吸引部分海外制造业如电子行业迁回美国本土发展。如某电子企业在美国建立电视机液晶面板厂,并考虑在美国国内“自产自销”,而不是将美国建成世界规模的供应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石油资源丰富,在美国本土储量位居前列,仅次于得克萨斯及路易斯安那两州,石油年产量超过3亿桶。另外加利福尼亚州的航天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占有显著地位。下图为加利福尼亚州位置示意图。
(1)说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
(2)分析电子产业从我国迁往美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3)针对美国制造业回迁,简述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加利福尼亚州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提高;市区环境质量下降;加利福尼亚州地区部分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等逐步走向衰退,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滑;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一些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2)我国的土地、原料、能源、劳动力等价格持续上涨;美国劳动生产效率相对高;在美国“自产自销”,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库存损失等支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人才较充足;在美国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敏感性,及时调整生产;美国产业政策的调整、支持等。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发展高端产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地位;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吸引海内外技术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修订,扩大国内自贸区试点,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去工业化”是制造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的过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现“去工业化”现象,说明其制造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导致制造业就业比例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环境质量、政策和产业链等方面的变化。第(2)题,电子产业迁往美国的原因主要从美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我国土地、原料、能源、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等方面分析。第(3)题,针对美国制造业回迁,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等。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同步训练题,共1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当堂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