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
展开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上海市2011—2019年三次产业产值的比例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上海市2011—2019年( )
A.第一产业产值稳中有降
B.第二产业产值逐渐降低
C.产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
D.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稳步增加
2.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力成本下降 ③科技创新 ④政策的引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上海市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很小且变化不大,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整体在下降,但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市三次产业总产值增加,故不能判断第一产业产值稳中有降,第二产业产值逐渐降低;上海市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大,产业结构较优,有利于经济发展;图中显示,上海市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稳步增加。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上海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大且稳步增加,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下降,这种变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因此科技创新是其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政策的引导也是其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下图是日本三次产业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日本第一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下降,说明日本第一产业在退步
B.日本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下降,但是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很高
C.日本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是因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D.日本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其产值也在不断下降
4.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自然地理条件 ②市场机制 ③人口数量的变化 ④政府的干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其发展水平很高,产值也很高。第4题,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状况都可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但就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言,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数量的变化都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受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影响下,三次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配置。
工业化初期,棉纺、毛纺、针织等纺织工业和面粉、卷烟等轻工业是上海的主要工业;20世纪60—70年代,“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代表着精致、美好的“上海制造”,是全国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汽车、飞机、海洋工程、航天、核电等正塑造着“上海制造”的新辉煌。据此完成5~7题。
5.材料反映的产业升级的过程是( )
A.轻纺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以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以加工组装为主的工业
D.高附加值的工业—低附加值的工业
6.20世纪60—70年代,上海生产“三转一响”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工业基础好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
D.地价便宜
7.从产业升级的角度考虑,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 )
A.现代农业
B.制造业
C.旅游业
D.现代服务业
答案5.A 6.D 7.D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最先发展的是轻纺工业,然后是生产自行车、缝纫机等,最后是飞机、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材料反映的产业升级的过程是轻纺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A项正确;轻纺工业属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机电等重工业属于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海如今的工业不是以加工组装为主的工业;产业升级的过程是由低附加值产业升级到高附加值产业。第6题,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前,上海轻纺工业发达,工业基础好,为生产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手表、自行车等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上海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上海经济较发达,地价不便宜。第7题,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不应该是现代农业;制造业是上海前期发展的主要产业,不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上海旅游资源发展程度较高,发展潜力不大,旅游业不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商业贸易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适合发展现代服务业。
能力提升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A、B、C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
A.B—A—C
B.A—C—B
C.B—C—A
D.C—A—B
2.关于该区域不同时期对应的产业结构,组合正确的是 ( )
A.A—①;B—②;C—③
B.A—③;B—①;C—②
C.A—②;B—③;C—①
D.A—③;B—②;C—①
3.目前,该区域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下列解决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从区域外运进原料和燃料,保证加工业的需求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
C.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
D.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
答案1.A 2.B 3.B
解析第1题,根据城市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交通网络由疏到密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B时期最早,应以第一产业为主;C时期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第3题,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反映了当地资源已不能满足该地加工工业的需求。从外地运进原料和燃料势必会提高成本,使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失去区域原有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和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都不合理。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与就业比例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读表,完成4~5题。
年份 | 第一产 业增加 值比例 | 第二产 业增加 值比例 | 第三产 业增加 值比例 | 第一产 业就业 比例 | 第二产 业就业 比例 | 第三产 业就业 比例 | 第一产 业偏离 度 | 第二产 业偏离 度 | 第三产 业偏离 度 |
2001 | 9.7 | 38.6 | 51.7 | 51.8 | 23.3 | 24.9 | -0.81 | 0.66 | 1.08 |
2012 | 4.3 | 56.1 | 39.6 | 24.4 | 33.2 | 42.4 | -0.82 | 0.69 | -0.07 |
4.根据材料和表中信息,可以判定( )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例呈正相关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例呈负相关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5.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 ( )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与就业比例之比同1的差,若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即产业的增加值比例高于就业比例,说明该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反之则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5题,读表可知,第三产业偏离度由2001年的正值变为2012年的负值,该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下降,不代表其产值下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比例和产值的不同;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工业化将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因此不能说明该地区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苏州和嘉兴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图1
图2
(1)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的三个产业是 、 、 。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2)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1)① ⑤ ⑥
(2)差异: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原因:苏州有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产业基础好;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密切;交通条件更好(通达性更高)。
(3)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第(1)题,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城市等级高,腹地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第(2)题,由图2可知,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差较大,苏州比嘉兴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从产业基础、政策、交通条件、与周边城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可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城市间交通与信息网络、减少城市间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
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最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训练题,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最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