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限时训练(17份)
高中地理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题,共8页。
第4章 第1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知识点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知识点2:黄河流域内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1年四川绵阳月考)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若在汉中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A.汉中地区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B.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2.为缓解谷城地区人地矛盾,下列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从谷城地区向汉中地区移民C.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汉中地区位于汉江上游,地势起伏大,排水条件好,气候湿润,不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A项错误;水库上游河段大力发展种植业将破坏该地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泥沙在水库中沉积,导致水库库容逐渐减小,B项正确;上游大力发展种植业不会导致整个汉江流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C项错误;上游植被破坏后,土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雨季时下游水量增大,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D项错误。第2题,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恶化,A项错误;汉中地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形起伏大,人口容量小,不适合大量移民进入,B项错误;发展水产养殖能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因此有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谷城地区位于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开发水电条件差,D项错误。[知识点2](2021年重庆期中)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古贤水利枢纽坝址位于碛口至禹门口河段(壶口瀑布上游约10千米处),这里有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地势弯曲、狭窄。古贤水利枢纽最初计划修建在壶口瀑布下游不远处。据此完成第3~5题。3.古贤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 )A.发电 B.航运C.灌溉 D.旅游4.古贤水利枢纽大坝选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移民数量大 B.淹没壶口瀑布C.阻碍鱼类洄游 D.减轻水土流失5.古贤水利枢纽建成后对壶口瀑布的影响为( )A.增加瀑布水量 B.增加瀑布落差C.减轻瀑布黄色 D.减小瀑布宽度【答案】3.A 4.B 5.C 【解析】第3题,古贤水利枢纽坝址有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地势弯曲、狭窄,可以推断出古贤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不是灌溉和航运,B、C项错误;其附近有壶口瀑布,不需要因为旅游而修建水利枢纽,D项错误;该河段水流急,利于发电,A项正确。第4题,该处河段为峡谷,当地居民较少,移民较少,A项错误;从“壶口瀑布下游不远处”可以判断按照当初方案,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会淹没壶口瀑布,B项正确;在壶口瀑布上游和下游修建大坝都会阻碍鱼类洄游,阻碍鱼类洄游不是修改方案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水库修建对整个流域的水土流失影响不大,D项错误。第5题,古贤水利枢纽位于壶口瀑布上游,修建后会调节黄河径流量,但不会增加瀑布水量,A项错误;影响瀑布落差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水利枢纽的建设无关,B项错误;大坝建成后,库区水位上升,流速下降,泥沙在库区淤积,使得水库下游黄河含沙量减少,减轻瀑布黄色,C项正确;修建后会调节黄河径流量,有的季节减小瀑布宽度,有的季节增加瀑布宽度,D项错误。[知识点1、2](2021年黑龙江大庆期中)丁坝是一种水利工程设施,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其一端与河或海岸相接,另一端伸入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如下图)。莱茵河流经西欧,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莱茵河和黄河下游部分河段都建有丁坝。据此完成第6~8题。
6.莱茵河下游两岸修建丁坝,其主要目的是( )A.拦截河道浮冰 B.削减汛期洪峰C.增加航道水深 D.拦蓄河流淡水7.莱茵河丁坝建成后,主航道( )A.流量减少 B.水流变缓C.淤积加重 D.河床加深8.不同于莱茵河在两岸修建丁坝,黄河下游仅在一岸修建丁坝。推测黄河下游丁坝位置及其主要作用分别是( )A.凹岸 减少泥沙淤积B.凹岸 减轻流水冲刷C.凸岸 减少入海水量D.凸岸 提高冲淤能力【答案】6.C 7.D 8.B 【解析】第6题,莱茵河流经西欧,下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无结冰期,河道冬季无浮冰,A项错误;丁坝不是大坝,没有蓄水和拦水的功能,D项错误;河流两岸修建丁坝,会造成水流向河流中部汇集,河流水位上升,不能削减汛期洪峰,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莱茵河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莱茵河下游修建丁坝可以增加航道水深,保障通航能力,C项正确。第7题,莱茵河丁坝建成后,水流向河流中部汇集,主航道流量增加,流速加快,流水冲刷作用增强,河床沉积物减少,河道淤积减少,河床加深,D项正确。第8题,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汛期时洪水对河堤威胁大,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黄河下游丁坝主要是为了减少洪水对河堤的直接冲刷,保护河堤,故丁坝应建于冲刷岸,即凹岸。泥沙主要淤积在凸岸,凸岸若修建丁坝会造成河水对淤积岸的冲刷作用减弱,不利于冲淤,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知识点2]9.(2021年辽宁沈阳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 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调水调沙是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精确调度小浪底水库的水量进行冲沙减淤,辅以人工扰动措施,调整其河道淤积形态,加大排沙量。即利用进入下游河道水流的扰沙能力,在悬河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实施河床泥沙扰动,扩大主槽过洪能力。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图及某次调水扰沙工程景观图。
(1)小浪底放水排沙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或7月上旬,但每年时间并不固定,请分析原因。(6分)(2)说明人工扰沙工程选取图示河段的原因。(6分)(3)河流泥沙有害有利,请提出将黄河泥沙化害为利的具体措施。(8分)【答案】(1)我国北方7、8月份雨季来临之前,水库需要腾出一定的库容,做好防洪准备;清淤河道,增大洪水通过能力。夏季风的强弱影响我国雨带由南至北移动的快慢,雨带移至黄河流域的时间有早有晚,放水排沙的时间相应调整。(2)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地势低平,流速减缓;距离小浪底水库远,沿途下渗、蒸发、取用水,导致该河段流量小,泥沙易沉积。(3)黄河泥沙可以固堤防汛;用作建筑材料;进行淤地的修复改良(矿坑填淤、盐碱地淤沙);河口造陆和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等。【B拓展提升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5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潼关高程指黄河河水在流经潼关时,断面洪水每秒流量达1 000立方米时的相应水位。历史上潼关冲淤变化一直有“黄淤渭冲”之说,即当潼关洪峰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来水为主时淤积抬升,当以渭河来水为主时冲刷下降。1974年以来,三门峡水库一直采取“蓄清排浑”方式(非汛期蓄水,汛期洪峰来临之前放水)运行。近年来潼关高程总体抬升,对渭河和黄河流域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潼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黄淤渭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不同 B.流速不同C.来沙量不同 D.泥沙粒径不同2.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的方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是( )A.汛期抬升,非汛期下降B.汛期下降,非汛期下降C.汛期抬升,非汛期抬升D.汛期下降,非汛期抬升3.近年来潼关高程抬升会导致( )A.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B.小北干流河段含沙量加大C.渭河洪涝灾害加剧D.三门峡水库容量增加【答案】1.B 2.D 3.C 【解析】第1题,据材料“黄淤渭冲”现象的含义可知,渭河来水时,黄河泥沙被冲刷,可知其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而黄河来水时搬运能力较弱,因此泥沙淤积较为严重,B项正确。第2题,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在非汛期蓄水导致潼关高程相应水位抬升,而汛期洪峰来临前放水则会导致潼关高程对应下降,D项正确。第3题,潼关高程是指断面洪水每秒流量达1 000立方米,高度较高,流量较大。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与泥沙含量有关,A项错误;小北干流河段含沙量增加与高程无关,B项错误;潼关高程抬升会导致渭河水位上升,洪涝灾害加剧,C项正确;三门峡水库容量增加与潼关高程无关,D项错误。[地理实践力]H水库三面环山,为小型水库,其汇水流域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覆盖率近80%,最大高差不足200米。H水库的沉积物主要是由汇水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中的炭屑为山火产物,C/P值(总炭屑浓度与总花粉孢子浓度的比值)可客观反映汇水流域山火情况。下图为H水库1960—2009年沉积物平均粒径、C/P值和汇水流域降水统计数据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当地政府修建H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 B.灌溉C.供水 D.发电5.1963年的观测数据可佐证当年H水库汇水流域( )A.破坏山体开采石料B.地表下渗量增加C.破坏植被种植果树D.放火烧荒开垦耕地6.H水库汇水流域砍伐乔木最严重的时段是( )A.2000—2005年 B.1985—2000年C.1977—1985年 D.1972—1977年【答案】4.B 5.D 6.A 【解析】第4题,由汇水流域内的植被类型、地势起伏小和年降水量推导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大,且H水库为小型水库,可推导出修建H水库的主要目的是灌溉,B项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小型水库防洪功能作用弱,A项错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说明流域内人口相对较少,供水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C项错误;流域内最大高差不足200米,落差小,而且小型水库发电量小,发电不是主要考虑的目的,D项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H水库的沉积物主要是由汇水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中的炭屑为山火产物,C/P值(总炭屑浓度与总花粉孢子浓度的比值)可客观反映汇水流域山火情况”,再结合图示中显示1963年的C/P值是前后几年中的高值,说明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山火,或发生了多次山火,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村民放火烧荒开垦耕地,D项正确;破坏山体开采石料、地表水下渗量增加、破坏植被种植果树都不会引发山火,A、B、C项错误。第6题,四个选项中,2000—2005年,H水库汇水流域年降水量明显较往年少,C/P值非常低,但沉积物粒径很大;其原因是大面积砍伐了涵养水源功能强的乔木,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沉积物粒径增大,所以A项正确。[人地协调观](2022年广东汕尾期末)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美国于1913年在怀特萨蒙河上修建了康迪特坝,该大坝上游是洄游性鱼类鳟鱼和鲑鱼的产卵场。2019年8月,该大坝被拆除。据此完成第7~9题。7.修建康迪特坝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 B.养殖C.旅游 D.发电8.拆除康迪特坝的主要原因是( )①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 ②工业化发展趋势变缓 ③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 ④水产养殖易污染水源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9.康迪特坝的拆除对我国流域开发的启示是( )A.应该大规模拆除河流大坝B.减少效益低下的大坝建设C.通过修建和拆除大坝拉动就业D.充分利用落差来建设大坝【答案】7.D 8.C 9.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大坝是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修建的,其主要目的是发电,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防洪、养殖、旅游,因此不是大坝修建的主要目的。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大坝已修建100多年,可以推测该大坝效益变低,时间过久,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①正确;材料提及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修建大坝阻碍了鱼类的洄游,拆除大坝可以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③正确;没有提及水产养殖会导致水源污染,④错误。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大坝的修建和拆除说明在修建该大坝时没有考虑其长期效益,因此对我国流域开发的启示是应该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减少效益低下大坝的建设,B项正确;大规模拆除河流大坝不符合现实,A项错误;修建然后拆除大坝,浪费资源、人力、物力、财力,C项错误;充分利用落差来建设大坝与拆除大坝的启示无关,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8分)[综合思维]10.(2021年浙江衢州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 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人均电力消费较低的国家。中国与乌干达合作建设的卡鲁玛水电站于2013年12月正式开工,该项目为乌干达历史上最大的水电项目,位于乌干达北部、维多利亚湖白尼罗河下游,靠近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卡鲁玛水电站为径流式水电站,此类水电站按照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行装机容量选择。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实施“绿色施工”,打造生态友好水电站。该项目已于2018年完工并正式发电,每年为乌干达提供40亿度低廉稳定的电力,同时为乌政府提供2亿多美元的电力收入。下图甲为鲁玛水电站位置图,图乙为径流式水电站示意图。
乙(1)卡鲁玛水电站虽为径流式水电站,但发电量比较稳定。简要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2)与高水坝发电站相比,说明卡鲁玛水电站采取径流式发电站建设方式的主要优势。(8分)(3)分析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开展“绿色施工”的目的。(6分)【答案】(1)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雨季较长;受湖泊的调蓄、补给作用,全年河流径流量大且较为稳定。(2)因地制宜开发可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上游蓄水较少,减少土地的淹没面积;减少移民数量;减少对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3)减少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对河流产生污染;减少周边区域水土流失;避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干扰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随堂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