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作业课件ppt
展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据此完成1~2题。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 )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
解析 第1题,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红壤分布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寒漠土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第2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且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并提供有机质,而苔藓类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有机质,岩石表面易发育为“年幼”土壤。
[2023河北廊坊一中期末]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右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土壤剖面图中字母A代表( )A.腐殖质层B.淀积层C.母岩层D.母质层4.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原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解析 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O在表层,为有机层,A为腐殖质层,B为淋溶层,C为淀积层,D为母质层,R为母岩层。故选A。第4题,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长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肥力下降,A错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B错误。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C错误。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D正确。故选D。
[2023河北邢台期末]图1为我国局部区域土地类型分布图,图2为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比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曲线Ⅰ、Ⅱ、Ⅲ对应的分布地区依次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
6.Ⅱ曲线对应地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A.枯枝落叶多B.气温低,微生物分解快C.根系粗大D.雨水淋溶作用弱
解析 第5题,图1所示区域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受降水条件影响,该自治区从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森林,因此图1中甲、乙、丙三地区的植被分别为荒漠、草原、森林;读图2可知,有机质含量最低的Ⅰ应为荒漠地区,有机质垂直变化最大的Ⅱ应是森林地区,有机质含量高的Ⅲ应为草原地区,因此曲线Ⅰ、Ⅱ、Ⅲ对应的分布地区依次是甲、丙、乙,B正确。故选B。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Ⅱ曲线对应地区为东北森林地区。由于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树木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使得有机质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所以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与树木根系关系不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主要受枯枝落叶的影响,A正确,C错误;东北森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微生物不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使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B错误;Ⅱ曲线对应地区为森林,降水相对较多,雨水淋溶作用较强,D错误。故选A。
[2023河北定州期末]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的生物总量。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8.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B.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温度和湿度高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反映的是土壤微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没有体现出与海拔和纬度的关系;土壤微生物量夏秋季多,冬春季少。故选C。第8题,秋季树木落叶,枯枝落叶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土壤微生物量最大,A正确;秋季,天气转凉,降水逐渐减少,因此微生物繁殖慢、土壤湿度和温度低,B、C、D错误。故选A。
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完成9~11题。
9.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A.前者大于后两者之和B.前者等于后两者之和C.前者小于后两者之和D.三者没有直接关系10.从图中可以得出(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11.降水量和强度以及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地下水最丰富的土壤类型是( )A.细砂质土壤 B.中砂质土壤 C.粗砂质土壤 D.细砾质土壤
解析 第9题,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B正确。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土颗粒越大,则孔隙度越小,随着孔隙度减小,持水度下降,D正确。第11题,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流动,给水度越大,地下水越丰富,在粗砂质土壤中,给水度最大,故地下水最丰富,C正确。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新疆素有“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考察,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图1 伊犁河谷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图2 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
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动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增多。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量多;伊犁河谷三面环山,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课件ppt,共2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示范课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