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学业要求
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2.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
知识网络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一、原电池的构造及原理
1.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一种利用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_的装置。
(2)原电池原理:
①氢氧燃料电池:
②原电池原理:(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实验装置 | ||
原电池原理 | 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发生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________产生________ | |
两极反应 | 负极 | 氢气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
正极 | 氧气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 |
电子转移 | 电子由________极通过导线流向________极,形成电流 |
2.原电池的构造:
二、设计原电池及原电池的分类
1.原电池的设计:
(1)基本思路:
(2)具体流程:
(3)设计铜锌原电池:
①设计依据:Zn+2H+===Zn2++H2↑
②实验装置图:
③设计思路及依据:
确定 负极 | 负极反应物 | 锌片 | ||
负极材料 | 锌片 | |||
确定 正极 | 正极反应物 | 氢离子 | ||
正极材料 | 铜片 | |||
构成闭 合回路 | 离子导体 | 稀硫酸 | ||
电子导体 | 导线 | |||
④实验现象:
电流表指针 | 指针发生偏转 |
锌电极 | 锌片质量________ |
铜电极 | 有气泡冒出 |
⑤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2.原电池的分类:
[即学即练]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内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原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不一定都参与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量变化
2.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B.溶液中向负极移动
C.电子由Zn片通过稀硫酸流向Cu片
D.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3.下列反应从原理上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①CaO+H2O===Ca(OH)2 ②NaOH+HCl===NaCl+H2O
③2H2O===2H2+O2 ④2CO+O2===2CO2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如图各容器中均盛有稀盐酸,能形成原电池且铁作正极的是( )
5.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选项 | 正极 | 负极 | 电解质溶液 |
A | Zn | Cu | CuCl2 |
B | Zn | Cu | ZnCl2 |
C | Cu | Zn | H2SO4 |
D | Cu | Zn | CuSO4 |
核心素养——合作·探究·分享
一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例1] 小颖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将图1装置的Zn、Cu直接接触,Cu片上能看到气泡产生
B.图2装置中向Cu片移动
C.若将图2中的Zn片改为Mg片,Cu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D.图2与图3中正极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32时,Zn片减轻的质量相等
状元随笔 解答原电池原理题,首先根据导线中电子流向、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类型、电极及电极附近的现象等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然后根据问题解答;注意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离子只在溶液中移动,此点为易错点。
[提升1] 下图所示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
状元随笔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
2.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接触。如图:
有电流产生,说明装置为原电池,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判断。
关键能力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判断
(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
(2)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断——四看
2.原电池工作原理
(1)装置示意图
(2)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 知识要点 | 实例 |
电极构成 | 负极:还原性相对较强的金属。正极:还原性相对较弱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 | 锌板—负极 铜板—正极 |
电极反应 | 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还原反应 |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
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 | 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相反 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 外电路:电子由锌板经导线流向铜板 内电路:移向锌板(负极);Zn2+移向铜板(正极) |
电极反 应式总 反应式 | 两个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总反应式 |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总反应式:Zn+2H+===Zn2++H2↑ |
状元随笔 1.电子只能在电极和导线间定向移动,不能通过溶液。
2.离子只能在电解质溶液内部定向移动,不能通过电极和导线。可形象地归纳为“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例2] 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硫酸
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硫酸
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状元随笔 此装置可以组成原电池,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该气体为氢气,在原电池正极产生,所以b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活泼金属一般作负极,但不要形成“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式,如铁、铜和浓硝酸形成的原电池中铁发生钝化,作正极,而铜作负极。
[提升2] 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 )
选项 | X | Y | Z |
A | Zn | Cu | 稀硫酸 |
B | Ag | Zn | 硝酸银溶液 |
C | Cu | Ag | 硫酸铜溶液 |
D | Cu | Zn | 稀硫酸 |
关键能力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作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5.根据现象判断
通常溶解的一极为负极,质量增加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以上方法之间的联系如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不要只根据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有时还需考虑电解质溶液,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虽然金属活动性:Mg>Al,但在该条件下却是Al作负极。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例3]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 (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状元随笔 1.锌和稀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锌置换出的金属铜附着在锌的表面,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2.稀硫酸过量,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
[提升3] 某原电池总反应为Cu+2Fe3+===Cu2++2Fe2+,下列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电极材料 | Cu、C | Cu、Ag | Cu、Zn | Fe、Zn |
电解质溶液 | Fe(NO3)3 | FeSO4 | FeCl3 | CuSO4 |
状元随笔 1.已知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时,可以根据反应类型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2.一般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关键能力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弱;如电极分别为Mg和Al,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Mg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Al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该原电池中Mg作负极,Al作正极,则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
2.加快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例如,在Zn和稀硫酸的反应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则Zn置换出的铜与剩余的锌和稀硫酸能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快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3.设计原电池
例如,把Fe+2Fe3+===3Fe2+设计成原电池,可用Fe作负极,铜(或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4.保护金属设备
例如,船体一般为钢铁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蚀,如果在船体外壳焊接上比铁活泼的金属Zn,则构成以Zn、Fe为电极的原电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护。
学考评价——夯实·测控·演练
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2.如图是Zn、Cu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下的结论,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 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和铁的活泼性,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铬比铁活泼,则电子经外电路由铁电极流向铬电极
B.若铁比铬活泼,则溶液中H+向铁电极迁移
C.若铬比铁活泼,则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若铁电极附近溶液pH增大,则铁比铬活泼
4.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学 业 基 础
一、
1.(1)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2)①氢气 石墨电极 导线 氧气 石墨电极 稀硫酸 ②氧化 还原 闭合回路 电流 失电子 氧化 得电子 还原 负 正
2.导电的固体 电解质 导线 氧化还原
二、
1.(3)④减少
[即学即练]
1.解析:原电池中,内电路不存在电子流动,A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不参与反应,B正确;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量变化,D正确。
答案:A
2.解析: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正确;原电池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正确;电子从负极Zn片沿导线流向正极Cu片,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C错误;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D正确。
答案:C
3.解析:能作为原电池的反应必须为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①、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③不能自发进行,不能设计成原电池;④为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B正确。
答案:B
4.解析:铝比铁活泼,铝作负极,铁作正极,A正确;铁比银活泼,铁作负极,B错误;铁比石墨活泼,铁作负极,C错误;构成原电池需要两个电极,此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错误。
答案:A
5.解析: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Zn失电子作负极,正极上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选取含有Cu2+的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正极选择比锌不活泼的金属即可,D项正确。
答案:D
核 心 素 养
[例1] 解析:A对,若将图1装置的Zn、Cu直接接触,形成原电池,金属铜作正极,正极上产生氢气,即Cu片上能看到气泡产生。B错,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是负极,金属铜是正极,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对,若将图2中的Zn片改为Mg片,则形成的原电池中,两极材料活泼性差距加大,则反应速率加快。D对,图2与图3中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图2中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图3中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正极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32时,依据电子守恒计算两个原电池中电子转移相同,所以反应的锌的质量相同。
答案:B
[提升1] 解析:A错,酒精不是电解质且不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B错,两个电极相同,不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C对,铜、碳活泼性不同,铜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构成原电池,有电流产生。D错,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
答案:C
[例2] 解析:Fe、C形成的原电池中,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由于a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a极为正极碳棒,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极为负极铁片,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故C正确。
答案:C
[提升2] 解析: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形成原电池,X棒变粗,Y棒变细,则X作正极、Y作负极。A错,该装置中,X锌电极易失电子作负极、Y作正极,与实际不符合。B对,该装置中,Y易失电子作负极、X作正极,X电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符合实际。C错,该装置中,X电极易失电子作负极,与实际不符合。D错,该装置中,X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质量不变,与实际不符合。
答案:B
[例3] 解析:等质量的两份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则a中发生的反应有Zn+Cu2+===Zn2++Cu,Zn+2H+===Zn2++H2↑,由于置换出来的Cu附着在Zn的表面上,与Zn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所以a中的反应速率比b中的反应速率大,即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短,但Cu2+消耗了少量的Zn,因此a中产生的H2比b中产生的H2少。A错,图像中两者生成H2的量相等。B错,图像中b的速率快,且两者生成H2的量相等。C错,图像中a生成H2的量多。D对,图像中a的速率快,b生成H2的量多。
答案:D
[提升3] 解析:根据原电池的总反应,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Cu的化合价升高,Cu作负极,电解质溶液应含有Fe3+,另一个电极应为比Cu不活泼的导电物质。A对,组合符合上述要求。B错,电解质溶液中不含Fe3+。C错,Zn比Cu活泼,Zn作负极,不符合上述要求。D错,发生的电池总反应是Zn+Cu2+===Zn2++Cu,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学 考 评 价
1.解析:A项、B项装置中Cu、Ag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所以铜电极上没有气泡产生;C项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产生气泡;D项没有形成原电池,Zn表面产生气泡,Cu表面无现象。
答案:C
2.解析:Zn、Cu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因此Zn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H+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装置中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因此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时,生成的H2为0.5 mol。正确的为③④⑤,故选C。
答案:C
3.解析:若铬比铁活泼,则铬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为正极,电子经外电路由铬电极流向铁电极,A项错误;若铁比铬活泼,则铁为负极,铬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向正极铬移动,B项错误;若铬比铁活泼,则铁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C项正确;若铁电极附近溶液pH增大,则发生电极反应2H++2e-===H2↑,所以铁为正极,铬比铁活泼,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则C是负极、D是正极,金属活动性C>D;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则C上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是正极、A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C;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D是负极、B是正极,金属活动性D>B;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C>D>B。
答案:B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导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学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学案学生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