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2章 3 PPY课件+习题
展开第十二章 3
1.(12分)(2022·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除电池(内阻约为0.3 Ω)、开关和导线外,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还有:
A.电压表V(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Ω)
B.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2 Ω)
C.电流表A2(量程为0~3 A,内阻约为0.05 Ω)
D.定值电阻(阻值为1.5 Ω)
E.定值电阻(阻值为20 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 Ω,额定电流为2 A)
(1)电流表应选用__B__(填“B”或“C”),R0应选用__D__(填“D”或“E”)。
(2)实验时,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置于__b__(填“a”或“b”)端。
(3)在器材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按正确操作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电池的电动势E=__1.48__V、内阻r=__0.46__Ω。
解析:(1)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在0.30 Ω左右,保护电阻选择与内阻相当的定值电阻D即可;这样加上保护电阻,由乙图可知,最大电流控制在0.5 A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故选B;(2)实验时,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置于阻值最大的b端。(3)根据U-I图像可知,纵轴截距等于电动势,所以E=1.48 V,图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内电阻与保护电阻之和,故r+R0= Ω=1.96 Ω,解得r=0.46 Ω。
2.(12分)(2022·辽宁大连高二期中)小明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有如下实验器材: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1.5 V),量程为3.0 V的电压表V,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A,最大阻值为20 Ω的滑动变阻器R,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若所测干电池内阻较小,为减小内阻测量的误差,实验电路应选择图__甲__(选填“甲”或“乙”)所示电路。
(2)根据选好的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将所得数据描点在坐标系中,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为__1.50__V,测量值比真实值__偏小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内阻大小为__0.80__Ω(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测量值比真实值__偏小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1)若所测干电池内阻较小,为减小内阻测量的误差,电流表外接,即选择图甲。
(2)由图可知,纵轴截距即电池的电动势,则电动势为E=1.5 V;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则图像的斜率变小,使纵轴截距变小,电动势测量值偏小;由r== Ω=0.80 Ω,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动势的测量值偏小,而短路电流是准确的,所以内阻的测量值偏小。
3.(12分)(2022·浙江绍兴二模)小杨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器材:干电池1节(带电池盒)、电压表1只(量程3 V、15 V)、电阻箱(可调范围0~9 999.9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他的器材画出实验电路图。
(2)某次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电压为__1.30__V。
(3)按照正确的操作获取相应的电压U和电阻R数据,并将电压与电阻的比值作为电流I,作出如图乙所示的U-I图像。根据图像测得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1.44__V,内阻为__1.80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若他不用电压表,在其他器材不变的情况使用电流表(量程0.6 A、3 A),获得正确的数据,则测得电动势__等于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解析:(1)实验中无电流表,可以用电压表与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待测电源、开关、电阻箱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路端电压,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所以量程选择3 V,分度值为0.1 V,则电压表读数为1.30 V。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
可得U-I图像纵轴截距为电动势,延长图线如图所示
电动势为E=1.44 V,
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r= Ω=1.80 Ω。
(4)若他不用电压表,在其他器材不变的情况使用电流表(量程0.6 A、3 A),获得正确的数据,电流与电阻箱阻值的乘积为路端电压,没有电压表的分流,所以测出的电动势等于真实值。
4.(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乙所示的R-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__3__ V,r=__1__Ω。
解析: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I(R+r)整理得:
R=-r
由图像可知截距|r|=1 Ω
斜率为E==3.0 V。
5.(1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定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备有下列器材:
①待测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小于1.5 V)
②电流表,量程3 mA
③电流表,量程0.6 A
④电压表,量程1.5 V
⑤电压表,量程3 V
⑥滑动变阻器,0~20 Ω
⑦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请选择实验中需要的器材__①③④⑥⑦__(填标号)。
(2)按电路图将实物(如图甲所示)连接起来。
(3)小组由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求得电源电动势为__1.4__ V,内电阻为__2.8__Ω。
答案:(2)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本实验的原理以及特点,所选器材是①③④⑥⑦;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一定要看清电路的结构,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所在的位置,注意导线不能交叉;
(3)电源的电动势是纵轴截距1.4 V,内电阻r== Ω=2.8 Ω。
1.(10分)(2022·湖南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测试)用图甲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提供如下器材:待测干电池一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1(0~10 Ω),滑动变阻器R2(0~500 Ω),开关S,导线若干。
(1)为方便实验调节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R1__(选填“R1”或“R2”)。用此方案测出的电动势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该同学由实验数据得到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求得电源电动势E=__1.45__V,内电阻r=__2.90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因为电源内电阻较小,为了方便调节便于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R1;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有I真=I测+IV,IV=,E测=U+I测r,E真=U+(I测+IV)r,可得E真-E测=IVr,即测得的电动势E小于真实值。
(2)由图乙可得电动势约为E=1.45 V,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U+Ir,
结合图像求得r==2.90 Ω
2.(10分)某实验小组正在测定一新型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 V)和内阻,现要选取一个定值电阻R0当作保护电阻。
(1)在操作台上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为0~3 V,电阻约4 kΩ)
B.电流表A1(量程为0~1 A,内阻约0.5 Ω)
C.电流表A2(量程为0~3 A,内阻约0.5 Ω)
D.滑动变阻器R(0~10 Ω)
E.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根据上述器材,在测量R0阻值时应选择__B__(填序号)为电流表,电路图应选择图甲中哪种接法__a__(填序号),经测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 Ω。
(2)之后为了测量该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在图乙中将所选器材连接起来。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U-I图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丙可以求出待测新型电池的内阻为__0.75__Ω,电动势为__2.9__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 Ω,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为Im= A=1.0 A,则在测量R0阻值时应选择电流表A1;因RV≫R0,则电流表外接,即电路图应选择图甲中的a;
(2)实验所选器材连线如图所示;
(3)根据题图丙可以求出待测新型电池的内阻为r=-R0= Ω-3.0 Ω=0.75 Ω,电池电动势为E=U+I(r+R0)=2.5 V+0.1×3.75 V≈2.9 V。
3.(10分)(2022·江苏省海头高中、海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两个电学元件:电阻R0(约为2 kΩ)和手机中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 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 mA)。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电压表 V(量程3 V,电阻R V约为4.0 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 mA,电阻RA1约为5 Ω)
C.电流表A2(量程2 mA,电阻RA2约为50 Ω)
D.滑动变阻器R1(0~40 Ω,额定电流1 A)
E.电阻箱R2(0~999.9 Ω)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一:为了尽量准确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明设计了一电路,如图1所示为其对应的实物图,图中的电流表A应选__A2__(选填“A1”或“A2”)。请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请判断用此电路测出来的R0较真实值相比__偏大__(填“偏大”或“偏小”)。
(2)实验二:为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求出与的关系式是__=+__,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图像,如图3所示。若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该锂电池的电动势__E=__,内阻__r=__(用k和b表示)。
解析:(1)电压表量程是3 V,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 A=0.001 5 A=1.5 mA,因此电流表应选A2;待测电阻R0阻值约为2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时待测电阻电压与电流变化范围较小,不能测多组实验数据,为测多组实验数据,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40,==2,>,电流表应该采用内接法,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因为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作用,使电压表示数偏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测量出的电阻值偏大;
(2)由图2所示电路可知,E=U+Ir=U+r,则=+,因此图像的纵轴截距b=,电动势E=,图像的斜率k=,则电源内阻r=kE=。
4.(2022·江西南昌二中月考改编)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流表A(量程为0~0.6 A,内阻不计),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小明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1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__将S2切换到b,
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__,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2。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__r1-r2__;
(2)小明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2.0 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b,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R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__1.5__V,电阻R2=__1.0__Ω。(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由题意可知,要想测出R1的阻值,应根据电流表及电阻箱的示数进行分析,由题意可知,若控制电流不变,则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电阻R1的表达式;故第二步应为将S2,切换到b,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因电路中电流I相同,两次电路电阻相等,则R1=r1-r2。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1+R2+R),解得=·R+,根据图线斜率得电源电动势E=1.5 V,由纵轴截距计算得R2=1.0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