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8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281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8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281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8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展开A.展现了儒学传承的活力
B.反映了官办教育的盛况
C.扭转了士族的清谈风尚
D.阻遏了佛道学说的流播
2.[2023·儋州市模拟]唐代天台宗为了提高小教派地位,有意识地把玉泉寺的兴建与关羽这位历史名将联系在一起。而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面相丰腴、形貌秀丽、含睇若笑、温雅敦厚,这是与当时的时代风尚密切联系的。这反映出唐代( )
A.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B.佛教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C.三教之间斗争激烈
D.佛教盛行影响社会稳定
3.[2023·本溪市二模]唐代盛行多种体育运动,其中徒步持杖打球的“步打球”(见图),因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娱乐性强而备受男女喜爱。诗人王建曾描写宫廷比赛的盛况:“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这折射出唐代( )
A.社会生活开放而丰富多彩
B.外来娱乐文化已占据主导
C.宫廷体育开始向民间扩展
D.宫廷生活追求奢靡和享乐
4.[2023·江苏常州高三模拟预测]唐代晚期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张彦远的这些观点反映了唐代( )
A.三教融合对绘画产生影响
B.绘画题材的广泛
C.关注社会现实的绘画风格
D.绘画的教育功能
5.初唐、盛唐的诗人大多经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诗人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这一现象体现了那个时代( )
A.崇尚英雄主义 B.社会动荡不安
C.开始军功授爵 D.文学样式多样
6.据考证,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唐代活字印刷业成为主要印刷业
B.唐代官方雕版印刷部门发达
C.唐代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7.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还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 )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D.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8.[2023·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9.
[2023·锦州市三模]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如图为唐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胡旋舞》(现代摹本),该作品( )
A.说明政府较重视丝路文化
B.体现隋唐文化深受吐蕃的影响
C.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D.表明唐代石窟文化领先于世界
第8练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A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学的学习逐渐普遍,私家经传注疏数量远超两汉,这说明当时儒学并未因社会动荡而中断,反而得到了传承,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经传注疏数量远超两汉,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官学教育并不兴盛,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清谈风尚流行,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流行,排除D项。故选A项。
2.B 唐朝时期,佛教的天台宗借助三国名将关羽提升其地位,龙门石窟造像的面相、体态和表情等多个方面体现中国时尚,反映出当时佛教发展呈现本土化趋势,B项正确;儒家思想遭到冲击与天台宗重视与关羽的关联、龙门石窟造像展示“温雅敦厚”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佛教与儒学、道教间的冲突与矛盾,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唐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影响了社会稳定,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信息“多种体育运动”“‘步打球’,因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娱乐性强而备受男女喜爱”“宫廷比赛”“寒食宫人步打球”等可知,唐代盛行多种体育运动,而“步打球”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受到民间与宫廷的欢迎,这说明唐代社会生活开放而丰富多彩,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步打球”是外来娱乐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步打球”在民间和宫廷都比较盛行,但不能由此得出“步打球”起源于宫廷以及宫廷体育开始向民间扩展,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童子步打球”“男女喜爱”“宫人步打球”等可知,“步打球”在民间和宫廷都比较盛行,这说明“步打球”是一项大众运动,不能反映宫廷生活奢靡,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指的是作画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教化、解决人们的问题,蕴含儒学思想,“穷神变,测幽微”意思是吸收佛教“神变”思想,主张图画是神明启示的产物,绘画应当征验、推究幽微玄奥的天命启示、穷究鬼神仙佛变化之道。“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意思是,凝聚心神,自由畅想,对自然之美的体悟达到绝妙境地,忘记了外在世界,也忘记了自身,脱离形体的束缚,抛弃知识的局限,体现了道家思想,所以,张彦远的这些观点反映了唐代儒道佛三教融合对绘画产生的影响,A项正确;张彦远的这些观点没有说到题材的广泛,排除B项;“穷神变,测幽微”主张图画是神明启示的产物,不是关注社会现实,排除C项;“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指的是作画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教化、解决人们的问题,反映出的是教育功能,但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
5.A 初唐、盛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为国立功的荣誉感,而且多有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经历,唯物史观中强调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说明当时崇尚英雄主义,A项正确;初唐、盛唐社会稳定,排除B项;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就存在,排除C项;题干仅仅列举了当时的诗,不能得出文学样式多样的结论,排除D项。
6.C 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为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故B项错误;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D项错误。
7.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材料“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表明造纸原料更容易获得、成本较低,材料“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表明纸基本取代传统的书写材料竹简等,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故C项正确;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造纸术的进展,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否扩大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8.A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比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除B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
9.C 依据材料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体现了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行为和态度,无法得出“政府较重视丝路文化”,排除A项;吐蕃属于西藏地区,而非西域区域,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唐代石窟文化领先于世界”,排除D项。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这是一份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旧唐书·與服志》记载,书而大行于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晋时,葛洪提出,《晋书·裴秀传》载,如图为唐代鎏金胡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通史专练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通史专练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