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01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02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据此可知(  )

    A.法律着重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B.法律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文本

    C.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

    D.权力是统治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这体现了法律的压制性作用,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压制性作用,没有体现对人们的行为的指导,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权力和统治的关系,故排除D项。

    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反映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D

    解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即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这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选D项。

    3.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礼法结合。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一特征的来源是(  )

    A.法家思想 

    B.儒、道思想的结合

    C.儒家思想 

    D.儒、法思想的结合

    答案:D

    解析:体现儒家思想,体现法家思想。以礼入法,礼法结合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的表现,故D项正确;A、C两项只涉及了其中一种思想,故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道家思想,故排除B项。

    4.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这说明董仲舒(  )

    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

    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家重教化传统的继承,故C项正确。

    5.汉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定罪愈轻,反之,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处分愈重。唐律中有妻殴、告夫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构成不义罪的说法。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

    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礼法结合

    C.追求无诉,调处息争

    D.法自君出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不是强调诸法律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故A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知对尊长杀伤卑幼、卑幼杀伤尊长处罚方法不同,妻殴、告夫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构成不义罪,这体现了长幼、夫妇之间的等级秩序影响法律的判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通过法律处理问题,没有体现追求无诉,故C项错误;君主制定法律与题干材料中法律的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

    6.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大唐开元礼》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大唐开元礼》舍弃道教和佛教礼仪,实行儒家的礼仪,体现了儒学根深蒂固的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三教并行无关,故排除A项;理学产生于宋朝,与题干时间732年不符,故排除B项;732年开元盛世时期,且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佛、道盛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故排除D项。

    7.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家法族规中多有教导族众生活态度及治家处世的规定,如忠君国、孝父母、敬师长、息争讼、戒赌博、诘盗贼等。这表明(  )

    A.民间力量干预国家统治

    B.儒家伦理占据主导地位

    C.宗族观念利于社会治理

    D.社会活动依赖血缘关系

    答案:C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据此可知顾炎武(  )

    A.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

    B.提倡经世致用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可知顾炎武认为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所以其主张通过德治来淳化社会风气,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B、C、D三项,故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

    ——[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二 如果说在西汉以前教化的主要含义是教育和伦理概念,那么从西汉时起,教化就获得了它政治的含义,也是它最本质的含义。正是为了吸取秦王朝的教训,为了治理好国家,巩固政权,稳定统治,汉朝的儒学之士才提出教化的主张,并被统治者所接受。教化概念的提出,是与政治即治理国家不可分离的。

    ——摘编自曹影《教化的缘起及其意蕴》

    材料三 (汉宣帝)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黄)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

    ——[东汉]班固《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初设置三老的标准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教化获得政治含义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出现的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汉朝社会教化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标准:年长;有修行;德高望重。目的:通过教化、引导民众,将国家主体意识转化为民间社会风尚,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

    (2)措施:尊儒学、兴太学、行察举。

    (3)社会现象:形成忠孝、仁爱、节俭、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历史作用:有助于协调社会关系,建构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思想,没有体现的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可知荀子认为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不同时期治国思想的史料,根据这些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记述

    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

    《大诰》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

    《颜钧集》

    A.伦理纲常为立法的基本原则

    B.统治者特别重视教化的作用

    C.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D.统治者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本以霸王道杂之”“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体现的是礼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B、D两项说法片面,故排除。

    3.《唐律疏议》中提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与孔子推崇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

    B.唐朝立法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治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立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汉朝以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法律,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发展,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治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故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但和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4.“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是指亲属之间藏匿、包庇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规定同居亲属有罪,得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这一司法原则本质上(  )

    A.确保了明朝司法的公正

    B.损害了明朝法律的权威性

    C.反映了宗法观念对法治的影响

    D.体现了对人情伦理的重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亲亲相隐指的是亲属之间藏匿、包庇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其目的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加强宗族团结,本质上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治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亲亲相隐原则不能确保司法的公正,也未损害明朝法律的权威性,故A、B两项排除;D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不是题干材料的本质,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建立前,即开始制定律令,成律285条、令145条,于洪武元年(1368年)颁行。洪武七年(1374年),在此基础上颁行《大明律》30卷,606条。此后又反复增删修订,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颁《大明律》30卷,460条,成为定稿。重颁《大明律》的篇目由《唐律》十二篇改为七篇,依次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摘编自马玉娥《世界法律大事典》

    材料二 位居十恶前列的谋反、谋大逆之罪,唐律规定犯者斩,其父及年十六以上之子绞,其余亲属不处死。明律则犯者凌迟处死,亲族男子如祖、父、伯叔父、兄弟、子、侄、孙,不限籍之异同,以及异姓同居之人,但年十六以上一律处斩。唐律对此类大罪注意区分情节,如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能服人之类,皆适当从轻处理,明律则无此区别。又如私铸铜钱之罪,唐律流三千里,明律则论绞。不过有关典礼、风俗、教化等虽危害政权、社会,但并不严重的犯罪行为,明律量刑则比唐律为轻。

    ——赵毅《明史十二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律》制定的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法律内容反复修改补充,历时较长;改变了以往法典分立篇目的原则与传统,简明扼要;对谋反、谋大逆之罪施以重刑,定罪量刑体现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原则。

    (2)影响:创新和发展了前代法典的内容与结构;为明初强化君主专制和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保障;为以后的法律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后测评,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训练,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