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酸与碱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酸教案设计
展开第1课时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教材 解读 |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节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某种物质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又从化学走向社会”。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认识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设计并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3.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对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 | |||
重点 难点 | 重点: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实验。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
问题导入 | 由同学们熟知的食物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等。 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那么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吗?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呢? | 进入新课题学习,讨论并回答问题。 | ||
(续表)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
合作探究 | 探究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游戏] 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的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小结] 指示剂的作用。 [分析讨论] 1.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2.自来水、食盐水的酸碱性。 常见的酸: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讨论] 酸在工农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认真听讲,做记录,分组讨论并回答: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会怎么样? 回答:食醋和硫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仔细观察,认真填表。 分组讨论,归纳整理。 | |||||||||||||||
归纳整理 | 1.石蕊和酚酞是酸碱指示剂: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3.①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②盐酸、硫酸的用途。 | 倾听并理解有关重点内容,记录和记忆。 |
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酸碱指示剂,指示剂变色规律,自制酸碱指示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学习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遇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