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时练(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355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时练(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355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时练(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355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测试题
展开题组一 协同进化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
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等实现协同进化
D.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2.(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一期末)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花距顶端储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题组二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目前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古细菌化石
B.先出现原核生物,然后出现真核生物
C.先出现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多细胞生物
D.先出现生产者、消费者,然后出现分解者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不同的物种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
5.(2022·陕西西安中学高一期末)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人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6.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协同进化的结果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
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协同进化
题组三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中性突变学说的是( )
A.基因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B.中性突变被随机地固定,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C.生物性状的改变大多数是中性的,无利也无害
D.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是中性突变积累的结果
9~10题为单选题,11~13题为多选题。
9.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10.(2022·河南信阳高一期末)源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如果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彼此就会变得很不相同,从而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称为趋异进化;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者部分形态构造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就属于趋同进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趋异进化通常会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最终可能会形成新的物种
B.通过漫长的趋同进化,不同生物的基因库最终相同
C.趋同进化说明自然选择可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相似的适应性
D.海豚(哺乳动物)和鱼一样,有着适应游泳的流线型躯体,这属于趋同进化
11.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某地南、北部地区的山茶象甲,图2为该地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山茶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果皮平均厚度。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小于北部
B.图2中M区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
C.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
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
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突变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①③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④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多样性。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B
2.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3.D [地球上先出现生产者和分解者,然后出现消费者,D错误。]
4.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只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错误。]
5.D
6.C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产生只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一个方面,C错误。]
7.A [③和⑥是自然选择学说本来就有的内容,①②④⑤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8.C [中性突变学说认为生物基因的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无利也无害,并不是生物性状的改变是中性的,C项错误。]
9.B
10.B [趋同进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者部分形态构造向着同一方向改变,但不代表基因库最终相同,B错误。]
11.AB
12.AD [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则先有单细胞生物,后有多细胞生物,早期地球与现代地球相比,没有氧气,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正确。]
13.ACD [中性突变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错误。]
14.(1)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态系统 (3)55% 70% 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练习题,共6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练习题,共5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