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188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188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188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膳食中营养搭配有利于人体。下列食品含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A. 奶油蛋糕 B. 碱面馒头 C. 凉拌黄瓜 D. 清蒸鲈鱼2、 下列生用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A B. B C. C D. D3、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継,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H2+O2=2H2O B. 2NaOH+H2SO4=Na2 SO4+H2OC. 2Fe+6HCl=2FeCl3 +3H2 ↑ D. 2KMnO4K2MnO4 +MnO2+O2↑5、 化学式 H2O2 能表示多种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 B. 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 1 个双氧水分子 D. 表示双氧水由 2 个 H 原子和 2 个 O原子构成6、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7、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CO2(HCl):通过NaOH溶液后用浓硫酸干燥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MnO2(KC1):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KNO3溶液(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A. A B. B C. C D. D8、 静静发现炒菜所用的食盐为加碘食盐。经查阅资料可知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碘易患贫血症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0g C.x的值可能为7 D.加碘食盐中的“碘”指原子9、 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 Fe、 Cu、 Ag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A. Fe、 Cu、 AgNO3 溶液B. Fe、CuSO4 溶液、Ag.C. 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D. Fe、CuSO4 溶液、AgNO3 溶液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 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11、 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鉴别物质实验方案AN2 CO2 H2用燃着的木条B尿素、氯化铵、硝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用pH试纸D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仅用组内物质鉴别A.A B.B C.C D.D12、 创建无烟校园,人人有责,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的尼古丁(化学式C10H14N2)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有关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B.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3.1% C.尼古丁是有机物 D.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0:7:14二、填空题(共3题,共14分)1、(6分) (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较多的一种化石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目前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你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2、(2分) 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2)构成最理想清洁燃料的微粒是 (填字母序号)。3、(6分) 新型冠状肺炎在我国发生后,我省推出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甘肃方剂”,成效明显。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1)C16HxO9中x=______________。(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三、实验题(共2题,共18分)1、(9分)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E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E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_____;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______。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5)某同学利用少量混有少量CO2的CO还原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_____→丁。2、(9分) 实验台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实验员说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溶液作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是NaOH溶液猜想Ⅱ:是Na2CO3溶液【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已知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1)通过操作①,兴趣小组的同学确认该溶液呈碱性,则X溶液是______________。(2)综合分析操作②和操作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你认为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Y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你认为______________(选填“猜想Ⅰ”或“猜想Ⅱ”)正确。【反思交流】(3)大家认为该溶液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共1题)1、 (5分)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验探究】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溶液变红产生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清液中有碳酸钠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五、计算题(共1题)1、(4分)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下信息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D4、 D5、 D【解析】A、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宏观上,H2O2 能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正确;B、物质用元素表示其组成,H2O2 能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C、双氧水是由大量双氧水分子聚集而成,微观上,H2O2 能表示1 个双氧水分子,正确;D、双氧水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的,H2O2 只能描述成 1 个双氧水分子是由 2 个 H 原子和 2 个O原子构成,错误。故选D。点睛: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6、 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7、 A【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且不与N2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D、K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A。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是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8、 【解答】解:A、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为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53=2+8+18+18+x,x=7,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B【解析】A、Fe、Cu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Ag,Cu>Ag,但无法确定Fe、Cu的活动性强弱,错误;B、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g不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Ag,正确;C、Ag均不与FeSO4溶液、CuSO4 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Ag,Cu>Ag,但无法确定铜、铁的活动性强弱,错误;D、Fe与CuSO4 溶液、AgNO3 溶液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但无法确定铜、银的活动性强弱,错误。故选B。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10、 D【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溶液酸性减弱,但是仍为碱性,则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至接近7,但不会小于7,错误;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铁锈先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直到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故选D。11、 【解答】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B、氯化铵和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C、盐酸为酸性,使用pH试纸测定值小于7,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定值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测定值等于7,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D、观察颜色,黄色的溶液为硫酸铁溶液,能与硫酸铁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但是硝酸钠和氯化钾溶液无法鉴别,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鉴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 B二、填空题1、 【答案】 (1). 干冰 (2). 钛合金 (3). 熟石灰 (4). CH4+2O2 2H2O+ CO2 (5). 太阳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1)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的干冰;②由于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③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2H2O+ CO2;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2、 【解答】解:(1)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2)构成最理想清洁燃料的微粒是氢分子,D微粒能表示氢分子。故答为:(1)置换;(2)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3、 18;4:3;40.7%【解析】(1)C16HxO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则(12×16)+x+(16×9)=354,x=18。(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9)=4:3。(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三、实验题1、 (1). 长颈漏斗 (2).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到a端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 (7). AD (8). 乙→甲→丙→甲→丁【解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盐酸和碳酸氢钠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详解】(1)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是长颈漏斗。(2)A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则氧气从b端进气a端出气,所以用E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到a端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并验证其化学性质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E装置用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碳酸氢钠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E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进去到F装置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烧杯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需要加热,为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装置,发生装置为A,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D,故制取氨气采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D。(5)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操作顺序是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乙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丙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最后再通过甲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应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顺序是乙→甲→丙→甲→丁。2、 (1). 酚酞试液 (2).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 Ba(OH)2 (4). 猜想Ⅱ (5). NaOH溶液发生了变质 (6).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7). Na2SO4+Ba(OH)2=BaSO4↓+2NaOH【解析】(1)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故填:酚酞试液。(2)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CO2↑+H2O,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猜想Ⅱ正确,故填:Na2CO3+H2SO4=Na2SO4+CO2↑+H2O;Ba(OH)2;猜想Ⅱ。(3)该溶液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故填:NaOH溶液发生了变质(答案合理即可)。(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4+Ba(OH)2=BaSO4↓+2NaOH,故填: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Na2SO4+Ba(OH)2=BaSO4↓+2NaOH。四、综合题1、 【答案】 (1).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2). Na2CO3+CaCl2=CaCO3↓+2NaCl (3). 白色沉淀 (4).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5).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碱、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实验探究: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②若氢氧化钠已变质,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甲组同学取烧杯的上层清液滴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五、计算题1、 (1)4.4;(2)80.0% ;(3)10.5%【解析】(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2.5g+50g+50g﹣108.1g=4.4g;(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x=10g ,y=11.1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0%;(3)C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前后质量之差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